和 | 标记内使用rowspan属性可以进行行合并,rowspan的取值表示垂直方向上合并的行数;使用colspan属性可以进行列合并, colspan的取值表示水平方向上的合并的列数。 (2)边框与分隔线 在TABLE标记内使用frame、rules和border属性可以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单元格分隔线。 (3)控制单元格空白 在TABLE标记符中使用cellspacing属性可以控制单元格之间的空白, (4)表格的对齐 表格的对齐包括页面对齐和内容对齐。 ① 表格的页面对齐 表格在页面中的对齐与其他页面内容一样,可以直接在TABLE标记符中使用align属性。另外,也可以用DIV标记符的align属性设置表格的对齐。 ② 表格的内容对齐 表格单元格内容的对齐包括各数据项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对齐。 设置水平对齐的方法是:在标记符 |
---|---|
、 | 内使用align属性,其常用的取值可以是:center、left、right、justify . 设置表格数据在垂直方向的对齐应在TR、TD或TH标记符中使用valign属性,valign属性的常用取值包括:top 、bottom、middle。 (5)控制表格和单元格大小 可以使用标记符的width和height属性设置表格和单元格大小。 (6)设置表格和单元格的背景 在TABLE、TR或TD标记符内使用bgcolor属性设置背景颜色;使用background属性设置背景图案。 4.2.2 利用Dreamweaver 4.0处理网页表格 1.创建表格 (1)创建新表格 利用Dreamweaver 4.0创建新表格时,首先选中对象面板上“View”栏目下“Standard View”(标准视图)按钮,然后可以通过下列四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① 将对象面板调整到“Common”类上,单击“Insert Table”(插入表格)按钮。 ② 通过主窗口的菜单“Insert”|“Table”命令。 ③ 使用快捷组合键“Ctrl+Alt+T”。 ④ 将对象面板调整到“Common”类上,拖动“Insert Table”按钮到主窗口的工作区中。 (2)选择表格 选择表格可分为选择整个表格和选择表格中的单元格。 ① 如果要选择整个表格,则可进行如下的操作之一: 将光标置于表格中的某个单元格中,选择“Modify”|“Table”|“Select Table”命令。 将光标置于表格中的某个单元格中,再按两次组合键“Ctrl+A”。 将光标置于表格中的某个单元格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Select Table”命令。 将光标置于表格的尾部(在表格的同一行,但不在表格之内),向左拖动鼠标。 单击表格的边线。 ② 选择单个单元格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将光标置于所要选择的单元格中,按一次组合键“Ctrl+A”。 将光标置于所要选择的单元格中,向右拖动鼠标。 将光标置于所要选择的单元格中,选择“Edit”|“Select All”命令。 按住Ctrl键,单击所要选择的单元格,再单击一次则取消对单元格的选择。 ③ 选择多个单元格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住Ctrl键,单击所要选择的所有单元格。 将光标置于单元格中,拖动鼠标,选择多个单元格。 如果要选择整行,将光标置于该行的左边缘,当光标变成 图标时单击鼠标左键。 如果要选择整列,将光标置于该列的上边缘,当光标变成 图标时单击鼠标左键。 ④ 选择的全部单元格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将光标置于第1个单元格中,并拖动鼠标至最后一个单元格。 将光标置于第1个单元格中,按住Shift键,再单击最后一个单元格。 将光标置于第1行的左边缘,当光标变成 图标时,向下拖动鼠标至最后一行。 将光标置于第1列的上边缘,当光标变成 图标时,向右拖动鼠标至最后一列。 (3)添加/删除行列 ① 在现有的表格中插入单元行,可以选择以下的操作之一: 将光标移到要插入单元行的下一行,选择“Modify”|“Table”|“Insert Row”命令。 将光标移到要插入单元行的下一行,按组合键“Ctrl+M”。 将光标移到要插入单元行的下一行,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Table”|“Insert Row”命令。 ② 在现有的表格中插入单元列,可以选择以上的操作之一: 将光标移到在插入单元列的右边一列,选择“Modify”|“Table”|“Insert Column”命令。 将光标移到要插入单元列的右边一列,按组合键“Ctrl+Shift+A”。 将光标移到要插入单元列的右边一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Table”|“Insert Column”命令。 ③ 如果想在现有的表格中添加多行或多列,首先将光标移到要插r入行或列附近的单元格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Table”|“Insert Rows or Columns”命令,弹出 “Insert Rows or Columns”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进行相关的设置,然后单击“OK”按钮,设置的多列或多行将插入到页面中。 ④ 删除整行/整列,可以采用下列办法之一: 先选择欲删除的整行或整列,直接按Del键,即可删除。 先将光标移到要删除的行或列中,选择“Modify”|“Table”|“Delete Row”或“Delete Column”命令。 将光标移到要删除的行或列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Table”|“Delete Row”或“Delete Column”命令。 2.编辑表格 (1)设置表格高度 在创建表格时,可以通过表格对话框来设置表格的宽度,但无法设置表格的高度,如果要设置表格的高度,则必须通过表格属性面板来确定。 (2)合并/拆分单元格 对表格中的单元格进行合并/拆分,既可以通过菜单命令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单元格属性面板(单击任意单元格,属性面板将会自动切换)上的快捷按钮来完成。 (3)设置单元格的宽度及高度 在单元格属性面板上可以改变单元格默认的宽度和高度。 3.表格属性的设置 (1)设置表格的边框颜色 设置表格的边框颜色时,必须指定表格的边框线的宽度不为0。要为表格的边框指定颜色,首先选择表格,单击属性面板上“Brdr Color”的颜色框,在弹出的调色板中选择颜色,或者是在后面的文本框中直接输入颜色的色码,即可为表格的边框添加颜色。 (2)设置表格的背景 表格的背景与网页背景一样,即可以设定为单一的颜色,也可以用图片作为表格的背景。要将表格背景设为单一的颜色,首先选择整个表格,再单击属性面板上“Bg Color”后面的颜色框,在弹出的调色板中选择颜色,或者是在后面的文本框中直接输入颜色的色码;要将图像设为表格的背景,首先选择整个表格,再在属性面板上的“Bg Image”文本框中输入图像所在的路径,或是单击其后的文件夹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图像文件。 4.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 Dreamweaver 4.0新增加的网页排版功能,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网页的排版。(共17张PPT) 本章主要学习ASP的高级应用,实现真正的网页交互功能.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ASP基础 ASP的内置对象 各个内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第11章 示例网页利用ASP 实现交互功能 11.1 ASP基础 11.1.1 ASP的特点和功能 1.ASP的特点 使用VBScript、JavaScript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即可快速地完成网站的应用程序。 无须编译,可直接解释执行。 使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即可进行页面的编辑与设计。 独立于浏览器,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SP所设计的网页内容。 ASP能与任何Activex Scripting语言相容。 源程序不会外漏,ASP脚本是在服务器上执行,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因而可以避免所写的源程序被他人剽窃,也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面向对象,具有无限可扩充性。 2.ASP的功能 从应用角度看,ASP具有如下功能: 处理由浏览器传送到服务器的表单输入。 访问和编辑服务器的数据库表。 读写服务器的文件,实现访客计数器等功能。 提供广告轮播器,取得浏览器信息、URL表管理等内置功能。 可以实现在多个主页间共享信息。 11.1.2 ASP对象 ASP提供了可在脚本中使用的对象。这些对象可分为内置组件以及外挂组件。 1.内置组件 内置组件是指组件本身内置于ASP中,使用时不需要设置即可运行。最常用的包括Application、Session、Response、Request及Server5种。 2.外挂组件 在存取数据库时,最常使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的技术和ASP结合,达到存取数据库的功能。这样,在网页上不但可以显示数据库的内容,还可以运行SQL语句,让用户可以在网页上对数据进行查询、删除、和新增等等操作。 ADO主要的3个对象为Connection、Recordset及Command。 11.2 Request对象 Request对象通常包括了用户端的相关信息,如浏览器的种类、表头信息、表单参数及cookies等。 Request对象的语法描述如下: Request[.collection | property | method](variable) 1.Request对象属性(Property) Request对象只提供一个只读的TotalBytes属性,它表示从客户端所接收的数据大小。 语法如下: 字节大小=Request.TotalBytes 2.Request对象方法(Method) Request对象提供的BinaryRead方法在实际应用上并不是很常用的,它是以二进制方式来读取客户端使用POST传递方法所传递的数据。 语法如下: Variant数组=Request.BinaryRead(Cont) 3.QueryString数据集合 QueryString数据集合可以取得HTTP的附加参数,这些附加参数通常用“?”来表示连接. 4.Cookies数据集合 如果要判断某个用户是否曾经进入本网站,只能使用Cookies文件。 语法如下: Cookies Value=Request. Cookies(CookiesName)[(key) |.Attribute] 5.Server Variables数据集合 ServerVariables数据集合负责取得Web服务器端的环境变量 . 6.ClientCertificate数据集合 Request对象的ClientCertificate数据集合可以让用户取得客户端的身份权限数据, 11.3 Response对象 Response对象包含Web服务器所要响应给用户的各项信息。 11.3.1 方法 1.Write方法 Response的Write方法是负责将字符串信息输出至用户端,其语法如下: Response.Write任何数据类型 2.Redirect方法 Response的Redirect方法是负责引导客户端的浏览器显示新的网页,其语法如下: Response.Redirect URL 字符串 3.Binary Write方法 Response的Binary Write方法可以在不作任何转换动作而直接显示二进制数据库给用户,其语法如下: Response.Binary Write二进制数据 4.Append ToLog Response的Append ToLog方法允许用户以附加的方式,将用户信息记录至Web服务器的记录文件,以便日后追踪与分析,其语法如下: Response.AppendToLog“所要记录的字符串” 5.AddHeader方法 Response对象的AddHeader方法可以允许用户自行设置HTML文件的HTTP标题(header)。AddHeader方法的语法如下: Response.AddHeader Name,Value 6.Clear方法 Response对象的Clear方法会清除在缓冲区里的HTML输出数据。 7. Flush 方法 Response对象的Flush方法会将缓冲区的数据立即送至服务客户端。 11.3.2 属性 1.CacheControl属性 Response对象的CacheControl属性值可以为Public或Private两种,前者表示Web服务器会将ASP的处理结果暂时存放于Proxy服务器上,后者则不会将数据存放于Proxy服务器上。 2.Charset属性 Response对象的Charset属性可以用来设置Web服务器响应给客户端的文件字符编码 . 3.ContentType属性 Response对象的ContentType属性可以用来设置Web服务器响应给客户的HTTP文件类型. 4.Expires属性 Response对象的Expires属性可以用来设置网页将保留在浏览器的Cache中的数据,或是直接从Web服务器中重新取得数据。 5.ExpiresAbsolute属性 Response对象的ExpiresAbsolute属性在功能上于Expires属性非常相似,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以日期时间来设置数据被保留在客户端Cache的时间长短,而后者是以保留分钟数来设置的。 6.IsClientConnected属性 Response对象的IsClientConnected属性是一个只读属性,它可以取得最近一次Response.Write之后,客户端是否还是与Web服务器保持连接的信息。 7.PICS属性 Response对象的PICS属性可以设置PICS标签到响应的标头 . 8.Status属性 Response对象的Status属性可以用来设置Web服务器响应给服务器端浏览器的状态值。 11.3.3 数据集合 Response对象只有Cookies一个数据集合,Cookies数据集合允许用户将数据设置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中,假如用户所指定名称的Cookies不存在,系统会自动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中建立新的Cookies,反之,如果指定的Cookies已经存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中,那么系统会自动更新数据。其使用语法如下: Response.Cookies(CookiesName)[(Key).Attribute]=Cookies Value 11.4 Server对象 Server对象提供对服务器上的方法和属性的方法,其中大多数方法和属性是作为实用程序的功能服务的。语法如下: Server.property | method 其中property表示Server对象的属性,method表示Server对象的方法。 11.4.1 属性 Server的属性只有一个ScriptTimeout属性,该属性主要是来设置ASP程序所允许的最长时间,其设置以“秒”为单位,系统的缺省值为90秒。 11.4.2 方法 1.CreateObject方法 CreateObject方法允许客户端用户建立一个ActiveX Server组件实例,当前ASP页处理完成之后,服务器将自动破坏这些实例对象。 2.MapPath的方法 MapPath方法可以将指定的虚拟路径转换为真实的路径,这里所谓的虚拟路径是指Web服务器所建立的虚拟路径。 3.HTMLEncode方法 HTMLEncode方法是对指定的字符串应用HTML编码。 4.URLEncode方法 URLEncode方法将URL编码规则,包括转义字符,应用到指定的字符串中。 11.5 Application对象 Application对象是可以让所有用户共同使用的对象。通过Application对象的使用,可以让所有用户存取Application所设置为同一个名称的变量,让用户可以同时得到某一项信息。 11.5.1 属性 虽然Application对象没有内置的属性,但可以设置用户定义的属性也可称为集合。 11.5.2 方法 Application对象有两个方法,它们都是用于处理多个用户对存储在Application中的数据进行写入的问题。 (1)Lock方法禁止当前客户同时修改同样的Application应用级变量。 (2)和Lock方法相反,Unlock方法允许其他客户修改Application对象的属性。 11.5.3 事件 1.Application-OnStart事件 Application_OnStart事件在首次创建新的会话(即Session_OnStart事件)之前发生。当Web服务器启动并允许对应用程序所包含的文件进行请求时就触发Application_OnStart事件。 2.Application_On End事件 Application_OnEnd事件在应用程序退出时于Session_OnEnd事件之后发生,Application_ OnEnd事件的处理过程也必须写在Global.asa文件之中。 11.6 Session对象 用户可以使用Session对象存储特定的用户会话所需的信息。当用户在应用程序的页之间跳转时,存储在Session对象中的变量不会清除,而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访问页面时,这些变量始终存在。当用户请求来自应用程序的Web页时,如果该用户还没有会话,则Web服务器将自动创建一个Session对象。当会话过期或被放弃后,服务器将终止该会话。 11.6.1 属性 1.SessionID SessionID属性是返回用户的会话标识。 2.TimeOut Timeout属性以分钟为单位为该应用程序的Session对象指定超时时限。 11.6.2 方法 Session对象仅有一个方法,即Abandon,该方法删除所有存储在Session对象中的对象并释放这些对象的源。 11.6.3 事件 Session对象有两个事件可用于在Session对象启动和释放时运行过程。 (1)Session_OnStart事件在服务器创建新会话时发生。 (2)Session_OnEnd事件在会话被放弃或超时发生。 11.7 Object Context对象 可以使用Object Context对象提交或撤消由ASP脚本初始化的事务。该对象用于控制Active Server Pages的事务处理。 11.7.1 事件 Object Context.OnTransactionAbort 由放弃的事务处理事件激发,在脚本完成处理后发生。 Object Context.OnTransactionCommit 由成功的事务处理事件处理激发,在在脚本完成处理后发生。 11.7.2 方法 Object Context.SetAbort 显示的放弃一次事务处理。 Object Context.SetComplete 覆盖前面任何调用Object Context.SetAbort方法的调用。6.1网络安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 2.了解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隐患。 3.知道一些互联网络应用的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互联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网络信息,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网络安全的价值,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好习惯。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身边的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感悟网络安全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安全应用互联网络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隐患。 教学难点: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安全。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调查引入课题。 【教师】1.复习必修《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内容。 2.调查学生的电脑是否中病毒。 3.调查学生的QQ号码是否被盗。 4.调查学生是否有付费的邮箱。 5.调查学生是否有网上购物的经历。 6.调查学生是否有参加网络游戏的经历。 〖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积极参与老师的调查。 【教师】总结学生调查结果,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任务一 【教师】 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一,访问下列网站,了解和体验网络时代中的商务生活。 大洋书城网站 http://bookcity./books eBay网站 http://www.ebay. 互动出版网 http://amazon.china- 中国网络花店 http://www.china- 网上连邦 http://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一,了解和体验网络时代中的商务生活。 (三)自主学习任务二 【教师】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描述网络购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建议学生访问eBay网站 http://www.ebay. 大洋书城网站 http://bookcity./books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二,描述网络购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学生在完成该任务时有困难,或者在回答不准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易趣的安付通演示动画分解任务降低难度。观看动画后再总结网络购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四)电子商务与网上购物的关系 【教师】提出探讨电子商务与网上购物的关系。 〖学生〗猜想:电子商务与网上购物的关系。 【教师】讲解电子商务概念。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eronic commerce ,简称EC。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因特网来进行在线交易、商务活动和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报税、电子彩票、电子报关等活动都属于电子商务活动的范畴。 〖学生〗网上购物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师生合作学习 【教师】教师提出需要调查的问题。 1、你在网上购物或消费时,有哪些因素让你担心呢? □付费手续复杂 □怕货不对板 □付费不稳妥 2、如果你有银行卡,你愿意通过网络来支付吗? □愿意 □不愿意 3、你不愿意通过网络来支付的原因 __________ 〖学生〗学生积极回答,说明有网络安全的意识。 (六)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三,合作交流。 【教师】设计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有那些的表格 影响因素 举 例 环境因素 □恶劣的温度□湿度□灰尘□地震□火灾□强电磁场□雷击□噪音 人为因素 □窃听□非法窃取用户信息□信息干扰□篡改信息□密码泄露 计算机病毒因素 □蠕虫病毒 □文件型病毒 □流感病毒 □木马病毒 〖学生〗学生参考教材P162、P163内容,利用www.或www.搜索引擎,每四个同学分成一小组,在组内讨论交流答案,请一位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学生】师生讨论交流,对同学回答的答案评判。 【教师】教师总结上述威胁造成的危害分为两类:一是有意造成的危害,二是无意造成的危害。而有意要造成危害的有三种人,他们是哪三种人? 〖学生〗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敌意破坏者(Hackers,“黑客”) 不守规则者(Vandals) 刺探秘密者(Crackers) 【教师】教师提出计算机网络安全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一般而言,它包括:运行的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网络上系统的信息安全;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安全;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 (七)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四 【教师】网络应用过程中,对于网络安全需要“防微杜渐”,逐渐养成一些良好的互联网应用习惯,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好习惯和同学们分享。 教师设计一个比赛活动,学生把应用互联网的好习惯写出来,看哪个小组写得多写得好。同时教师设计一个八千元的大奖,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学生〗学生参考教材P163内容,利用www.或www.搜索引擎,将自己好习惯和经验与同学们分享。 【教师&学生】师生讨论交流,对同学回答的结果评判。 【教师】供同学们参考的互联网应用好习惯: (1)不随意在不了解的网站填写个人真实资料,如非必要,尽量少让别人知道你的“底细”。 (2)不随意在公用电脑输入个人信息,他人可能在电脑中安装了能记录你一切操作的软件。 (3)不随意打开不明来源的邮件的附件,更不要轻易执行附件中的EXE文件,如有必要,请先采取预防措施,确认无误后再打开。 (4)不轻易打开陌生人发送的文件和链接,以防恶意代码隐藏其中。 (5)安装防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 (6)确保自己发送的邮件安全无毒,重要邮件最好加密后发送。 (7)给自己计算机设置足够安全的密码。 (8)经常登录一些权威安全站点,了解所使用软件的漏洞并及时打上补丁。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向获奖的同学颁奖。 (八)学生自主学习拓展(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单独或与同学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任务:网络消费调查 参考材料:2003年5月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公布新近完成的消费者调查显示,安全性的提高是促进消费者通过零售商网站进行在线购物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能促使不同消费族群决定网上购物的因素是各式各样的,但网络安全性是所有消费群体广泛关注的问题,被调查者最关心的前三个问题是:73﹪的被调查者认同安全性的提高将影响他们在未来3个月是否会网上购物;70﹪的被调查者对安全和欺诈问题表示关注;61﹪的被调查者担心他们的信用卡号码会被不怀好意的人截获。调查还显示,以下方法应该能大大减轻消费者对在线交易安全的担忧,从而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网上购物;确保网上购物着的个人隐私;确保购物者不会收到垃圾邮件;外在线交易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在线安全认证。 PAGE 4网络的连接策略(下)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各自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 学习方式: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学习任务: 1、网络中的连接设备有什么?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根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设计网络的连接方案,包括:所要用到的设备和画出拓扑结构图。 学习内容: 一、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如果要将同一房间中的两台计算机连成网络,可以简单地用点到点的对等网连接,如果两台计算机分散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可以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实现连接。 如果要实现三台或三台以上的计算机组网,那要用一些网络连接设备把它们连接起来。常用的网络连接设备有: 1、中继器 中继器接收网络传输介质中的数据信号,复制再生这些信号、继续传输。它保持了数据信号的完整性,使得数据信号能在超出传输介质最大应用距离情况下传输。 2、集线器 采用集线器连接的网络,当某条线路或某端口节点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网上其他端口节点的的正常工作。集线器是一种共享传输介质的设备,所有传到集线器的数据均被广播到所有端口。 3、交换机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大型网络中管理带宽的互连设备。交换机接收与存储某端口上的数据包,经处理后,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而不是广播到所有端口。使用交换机提高了网络的实际传输效率,数据传输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4、路由器 路由器的主要用途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路由器综合使用了硬件和软件,将数据从源点“路由”到目的点,即为数据指明从源点到目的点的一条该走的道路。 二、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中主要是各计算机与设备的相互连接,但更重要的是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称之为网络拓扑(network topology)。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拓扑(Topology)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形结构、星形结构、环形结构、树结构、网状形结构等 总线型结构:将网络上各个节点设备和一根总线相连。网络中所有节点工作站都是通过总线进行信息传输总线型网络拓扑示意图星形结构:星形结构网络是各个工作站以星形方式连接,网络中每一个节点设备都以中心节点为中心,通过连接线与中心节点相连接星型网络拓扑示意图环形结构:环形结构是网络中各个节点通过一条首尾相连的通信链路连接起来的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网环型网络拓扑示意图 实践: 某小学有办公楼、课室楼、实验楼各一座,各楼之间相距50米,在办公楼的二、三、四楼分别有语文 (30人)、数学(32人)和综合科(28人)的教师办公室,每位老师都配备的计算机,实验楼四楼有两个电脑室,课室楼共有三层共18个班,每个班都有计算机。现在该小学准备将学校所有的计算机连成一个校园网,并有教育网的光纤连到了学校,学校还申请了ADSL宽带上网,网管中心设在实验楼的三楼。 以4至6人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为该学校设计一个校园网方案,要求网络速度尽可能快的情况下资金最省。请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任务二:请指出方案中用到了哪些网络连接设备? 任务三:指出方案中所采用的是网络拓扑结构是哪一种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理由是什么?网络的连接策略(上)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网络连接的两种方式及网络传输介质的种类和性能 重点难点:两种网络连接方式的优缺点,网络传输介质的性能 学习方式: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学习任务: 1、网络的连接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我校校园网采用的是哪一种方式? 2、网络的传输介质有哪几种?各自的性能、价格如何? 学习内容: 一、确定网络连接策略的依据 要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首先我们要进行组建网络的的需求分析,即先要明确以下项目内容,才能确定网络连接的策略,这些项目分别是:1、计划要多少台计算机联网?2、用户希望通过网络实现哪些功能和享受哪些服务?3、用户分布在什么地方?4、网络传输速率要多快?5、网络建成后,一定的时间内是否有扩展的需求?6、经费的预算情况如何? 二、网络连接的方式 根据网络连接的用户数和这些用户所要求提供的服务要求,网络连接通常有两种:对等网和服务器-客户机网络。 1、对等网(peer--to--peer networking) 如果网络连接的用户数比较少,且要共享的数据、资源不多,用对等网就可以了。所谓对等网就是:在网络中,计算机是同等的,计算机能够访问网络中其他用户所提供的资源,也能为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提供资源。对等网络常被称为工作组(workgroup)。 对等网的优点、缺点及支持对等网的操作系统(见课本第7页) 2、服务器--客户机网络(server-Client networking) 网络连接的第二种方式是服务器--客户机网络。与对等网相比较,服务器--客户机网络可以提供组建大型网络的能力,它能向用户提供更大量的资源和网络服务。 服务器、客户机的要求和功能(见课本第7页--第8页) 服务器、客户机所要安装的软件(见课本第7页--第8页) 服务器--客户机网络的优点、缺点(见课本第8页) 讨论: 我校电脑二室采用的是哪一种网络连接? 三、网络的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它们就像是交通系统中的公路,是信息数据运输的通道。网络中的计算机就是通过这些传输介质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 各种传输介质特性是不同的,它直接影响通信的质量指标,如:传输速率、通信距离和线路费用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网络传输的要求和用户的位置情况,选择适合的介质。 1、有线传输介质 (1)双绞线 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 (2)同轴电缆 (3)光缆 不同的传输介质相应的连接器也不同(见课本第10页)。 2、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介质包括微波、红外线、无线电波、激光等。 (1)微波 就是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微波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微波通信有两种主要的通信方式:地面微波通信和卫星微波通信。 (2)红外线 红外线通讯是一种廉价、近距离、无线、低功能、保密性强的通讯方式。 (3)蓝牙通讯 蓝牙(Bluetooth)通讯技术是一种在有效通讯半径范围内实现单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和声音传输。(详见课本第11页) 思考: 我校电脑二室的网络中用到了哪几种传输介质?我校的校园网用到哪些传输介质?两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2 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类比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IP地址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践的衔接。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IP地址在网络中的重要地位;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加强学生的甄别信息、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意识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新课程注重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质,课标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本课把重、难点定为: 重点:IP地址格式(所有环节都在IP格式基础上展开。) 难点:判断IP地址类别;使用IP地址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 高二的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已经有很大发展,他们能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迁移能力增强。IP地址概念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一个抽象的新鲜概念。但也有个别学生在课前就使用过IP技术解决问题。 网络聊天成瘾离家出走的孩子,在异地上网聊天时,被家人发现在线,家人根据显示的IP地址,顺利寻找到孩子。 IP地址的含义 就象用身份证号码来区分我们每个人一样,为了区别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我们给因特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一个唯一的编号,我们把它称为该计算机的IP地址。 IP地址的格式 查一查:查看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 看一看:IP地址的格式特点: 四段、三个圆点分隔。 补充:每段取值范围是0——255 解释原因: 每段用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来表示。那么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是多少呢?最小的数即是各个位上都是0,8个0对应的十进制数还是0;最大的数即是各个位上都是1,8个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255。所以0-255,共256个数。 或者用数学上的排列组合知识来理解:共8个位置,每个位置有两种选择(0或1),所以共用2^8种选择,即256种选择。 比一比:观察自己所使用的计算机的IP地址并与相邻同学的计算机的IP地址进行比较,总结一下有什么特点 所有同学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的前三段都相同,都是192.168.14,最后一段是自己计算机的编号。 解释原因:人们一般把IP地址分为两段:网络号和主机号。 因为大家所用计算机都在6号机房,都处在192.168.14这个网段下,所以前三段相同。那么自己所用计算机是这个网段下的那一台计算机呢,用IP地址的最后一段来区别。 想一想:在192.168.14这个网段下最多有多少台计算机? 学生回答:根据IP地址各段的取值范围很容易得出是0-255共256台。 老师补充:有两个特殊的号不能分配给具体的计算机,那就是主机号全为0和全为1的情况。全为0的号留给网络本身使用,全为1的号用作广播地址。 学生回答:那就能容纳256-2=254台。 想一想:如果一个网络下有多于254台的计算机时,如何分配IP地址呢? IP地址的分类 为了适应不同的网络规模,人们将IP地址划分为A、B、C、D、E五大类。划分的依据就是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分段数目的不同。 0——7 8——15 16——23 24——31 A 0 B 1 0 C 1 1 0 D 1 1 1 0 E 1 1 1 1 0 A类:IP地址的前8位即第一段为网络号,后24位即后三段为主机号,但是第一段的第一位必须是0; B类:IP地址的前16位即前两段为网络号,后16位即后两段为主机号,但是第一段的前两位必须是10; C类:IP地址的前24位即前三段为网络号,后8位即后三段为主机号,但是第一段的前三位必须是110; 那么如何根据具体的网络规模选择合适的IP地址类别呢?或者说各个类别的IP地址分别适合怎样的网络规模呢? 下面大家分别计算以下各类IP地址所容纳的网络数和主机数分别是多少?并完成下表: IP类别 IP地址首段取值范围 容纳的网络数 容纳的主机数 A B C 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根据具体的网络规模选择合适的IP地址类别了。而且也很容易的可以根据给定的IP地址判断它所属的IP地址类别。 各类IP地址的适用场合归纳。 补充:子网掩码的作用: 计算机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取或运算,来区别网络号和主机号。或者说子网掩码就是帮助计算机来区别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的。 补充:二进制的“或”运算 象十进制数之间的加减乘除运算一样,二进制数之间有与、或、非三种运算。其中或运算的规则是:(用“+”表示“或”的关系) 1+0=1;1+1=1;0+1=1;0+0=0 也就是说,两个数相“或”,只要有一个数是1,结果就是1;只有两个数同时为0,结果才是0。 大家可以实验一下,将自己计算机IP地址和子网炎码分别化为二进制数形式,然后将各位分别取“或”运算,看看结果是什么,体会一下,子网掩码具体是如何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的。(共16张PPT)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HTML及其功能 利用HTML创建和测试Web页的方法 利用HTML设置标题和文字 利用HTML设置段落 利用HTML进行文本格式的处理 利用FrontPage 2002和Dreamweaver 4.0处理文本 第3章 网页文本的处理 3.1 利用HTML处理文本 3.1.1 HTML基础 1.标记符 标记符又称标签,HTML是影响网页内容显示格式的标记符集合,浏览器根据标记符决定网页的实际显示效果。 在HTML中,所有的标记符都用尖括号括起来。例如,表示HTML标记符。绝大多数标记符都是成对出现的,包括开始标记符和结束标记符。 如:…</HTML> . HTML标记符是不区分大小写的,但通常约定标记符使用大写字母,这有利于HTML文档的维护。 属性是用来描述对象特征的特性。在HTML中,所有的属性都放置在开始标记符的尖括号里,属性与标记符之间用空格分隔,属性的值放在相应属性之后,用等号分隔,而不同的属性之间用空格分隔。格式为: <标记符 属性1=属性值1 属性2=属性值2 …> 受影响的内容 </标记符> HTML属性通常也不区分大小写。 2.HTML文档的基本结构 一个典型的HTML文本的基本结构形式如下: 文本标题 </TITLE> </HEAD> 文本内容 </BODY> </HTML> 上述文档用到四种标记符,其意义如下: (1)HTML标记符 </HTML>这两个标记符是HTML文档的标记符。处于文档的最前端,表示文档的开始,即浏览器从开始解释。而</HTML>则位于文件的最后一行,这样的结果表示这一整份的文档都是HTML语法的文档。 (2)HEAD标记符 </HEAD>是HTML文件头标记符,用来描述HTML首部的内容,说明文档的整体信息。所有首部信息并不会出现在利用WWW浏览器所看到的窗体中。</HEAD>通常与某些标记符一起使用,如 (3)TITLE标记符 (4)BODY标记符 3.创建和测试Web页 由于HTML文件的实质就是文本文件,因此可以用任何文本编辑器编辑HTML文件,通常可以使用Windows系统中的“记事本”程序。另外,由于Windows98/Me/2000系统中捆绑了IE5或IE5.5(Internet Explorer 5.0或5.5),因此用户在Windows中可以方便地对Web页进行简单的测试。 (1)创建Web页 保存了Web页之后,在所选择的文件夹中将包含所创建的Web页,可以由IE将其打开。 (2)发布Web页 用户创建了Web页之后,通常可以直接将其保存在硬盘、软盘或光盘上,作为一种电子文档,也可以将其发布到Internet上,以便让全世界的浏览者都能够进行浏览。发布Web页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 创建本地站点 ② 申请网页空间 ③ 用FTP上传网页 3.1.2 标题处理 在HTML中,用户可以通过Hn标记符来标识文档中的标题和副标题,其中n是1到6的数字。 表示最大的标题,标题文字标记符的格式: 属性align用来设置标题在页面中的对齐方式:left(左对齐)、center(居中)或right(右对齐)。 如: 计算机系与HEAD中的 3.1.3 段落处理 在HTML中段落处理是通过段落标记来完成的,常用的段落标记符有: 1.注释标记符 HTML的注释标记符的格式为: 2.强制换行标记符 强制换行标记符为 ,放在一行的末尾,可以使后面的文字、图片、表格等显示于下一行,而又不会在行与行之间留下空行,即强制文本换行。 3.强制换段标记符 在HTML文档中,无法用多个回车、空格、Tab键来调整文档段落的格式。要用HTML的标记符来强制换行、分段。 (1)强制换段标记符 强制换段标记符的格式为: 文字
文字 </P> 标记符将预先排好的格式保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