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中国龙 湘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中国龙 湘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3-24 11: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龙》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龙
版本
湘美版
课程
四年级 第10课
作者
周展 松滋市斯家场小学
课时
1课时
类型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龙》一课是以“欣赏与评述”为主,融“设计与应用”、“造型与表现”于一体的美术课。它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龙是中国劳动人民想象、创作出的独特艺术形象,它曾经是原始人崇拜的图腾,象征着幸福、吉祥、威武、现在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本课教学应以教材提供的多种龙的图片,制作龙的材料,和龙头的制作方法,以比较直观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龙,制作龙,理解龙的造型和寓意,欣赏各种方法和材料制作的龙,走进中国的龙文化,感悟中国龙的昂扬精神,在最后参与创造表现中加深体会并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式、手段:
本课活动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借助变废为美的立体纸工形式,表现龙的造型特点和神韵。本课文化底蕴深厚,需要教师查阅、积累大量背景资料,利用教师自身学识魅力,带动、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视频导入、作品欣赏激发兴趣;以直观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以展示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表现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动手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他们能以合作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讲行研究.因为龙的形象较复杂,所以本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此采用集体创作一条龙的形式,以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插接法和黏结法,体会龙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想象、造型、创造和合作能力,并以合作的形式共同创作龙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龙的精神,树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龙的造型特点,体会龙的象征意义和龙的精神。抓住龙的特点,集体创作中国龙。
教学难点:在创作表现中运用多种材料,掌握插接法和黏结法抓住龙的特点、造型,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纸盒、皱纹纸、卡纸、双面胶、纸杯等。
学生准备:纸盒、皱纹纸、卡纸、双面胶、纸杯等。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 教师导入
舞龙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活动,在各种特殊的节日里,大家喜欢进行舞龙表演,用来祈福,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龙,一起来欣赏舞龙表演!
2.师板书课题,学生欣赏视频(课件出示舞龙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舞龙视频,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产生制作纸龙的兴趣!
二、观察欣赏,探究方法
1. 教师出示制作的中国龙,学生观察,师出示用各种材料制作的龙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条中国龙,大家一起看一看。(请各小组同学在下面玩一玩)
2.细心的同学们,你们能发现他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中国龙身体的不同部位呢?
(学生说完后播放PPT出示各种适合制作龙头,龙身,龙尾的材料图片)
老师在制作,组装这条龙的时候,花了不少心思,特别是怎么把他们连接起来,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放大局部看看,找找他们在制作上有什么不同?(课件放大两条龙身的局部)
4.学生自己说,并请两位同学上台尝试拆开还原龙须等插接部分,
5.教师小结。板书:(黏结、插接)
6.教师示范插接部分如何剪线,强调:注意长短合适,使用刀具时注意安全。
7.师引导学生说说下面这条龙哪些地方是插接的,哪些地方是黏结的?(课件出示运用“黏结”、“插接”方法制作的龙图片)
设计意图:先观察再实践,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的视觉素材。让学生玩一玩,在玩中发现老师制作的中国龙用到了哪些材料,从而在生活中找一找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中国龙的身体各个部分,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探究中发现材料。设计让学生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尝试训练、解决难点
1. 制作中国龙最关键的是龙头的制作,我们怎样来制作龙头呢?大家一起来看看书,找找制作龙头的方法,可以用你带来的纸杯或纸盒试试着剪一剪。(课件出示书上龙头制作图)
2. 学生自学教材尝试制作龙头,教师巡视。
3. 学生交流制作要点,教师点评。
4. 教师示范用纸盒制作龙头。
1剪开纸盒留一面;2往后翻折;3装饰完善(插接眼睛、龙角、牙齿,黏结舌头、龙须、鼻孔等,注意颜色搭配)
5. 课件出示不同的龙头图,学生对比欣赏,找找哪个龙头最威风,强调龙头制作时要体现龙的神韵。
(播放PPT展示不同的龙头图)。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是让学生通过拆龙、还原龙须等插接部分,了解制作方法的不同;二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分析,从中领悟黏结法和插接法;三是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进一步地学习剪“线”。继续让学生看书找找龙头的制作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练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教师可以适当的辅助指导。最后教师示范,进而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6.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龙头、龙身、龙尾,现场串起来连成一条龙
7.师小结拼接龙头、龙身、龙尾时的注意要点:巧妙拼接、牢固组装。
(课件出示组拼接龙头和龙身、龙尾时的注意要点)
四、分工合作、创意制作
1. 欣赏其他的中国龙作品。
2. 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分工安排
3. 音乐声中,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课件播放轻音乐,巡回播放不同的中国龙作品)
设计意图:“分工合作、创意制作”这一环节我先安排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作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其思路,营造一个轻松的创造氛围。另外,选择小组合作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互助意识,使“制作龙头”等重难点在合作、相互探讨中得到解决。学生学会了参与,学会了探索,学会了合作,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展示评价、拓展升华
1.制作完后,在歌曲《龙的传人》音乐声中,学生分小组上台进行舞龙表演,摆不同的造型,展示集体的力量,感受舞龙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老师点评,以鼓励表扬为主根据激励性原则,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3.全课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工合作,运用身边的材料,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中国“龙”,非常棒!作为炎黄子孙,作为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我们应该传承龙的精神,弘扬龙的文化,做真正的龙的传人!
设计意图:“展示评价”这一环节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简评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在交流评价中大胆展露自己的学习经验,更好地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与交流学习的平台。
六、拓展升华
作业要求
一要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
二要创新设计,我们的祖先正是通过想象创作了龙,我们在设计时也要加入自己的想象
三要注意安全,在使用剪刀时要小心;
四要保持卫生,在创作时,请把剪下的废纸整理收集,不要随地乱扔。
教学评价
1.“欣赏激趣”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看舞龙视频加深感受和体验,通过欣赏舞龙视频,不仅让学生的精神振奋,还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产生制作纸龙的兴趣!
2. 第一次学生玩一玩,发现老师制作的中国龙用到了哪些材料,从而在生活中找一找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中国龙的身体各个部分,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有哪些材料,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动脑筋发现材料。
3. 第二次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是让学生通过拆龙、还原龙须等插接部分,了解制作方法的不同;二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分析,从中领悟黏结法和插接法;三是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进一步地学习剪“线”。
4. 第三次继续让学生看书找找龙头的制作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练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教师可以适当的辅助指导。最后教师示范,进而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反思和总结
《中国龙》是以“欣赏与评述”为主,融“设计与应用”、“造型与表现”于一体的美术课。本课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在本课的设计上,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第二课时观察、比较,进一步明确中国龙的外形特点,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插接法和黏结法,体会龙的精神。并能够抓住龙头、身、尾三部分的特点,并以合作的形式创造出一条龙。 此次课我上课的内容是本课的第二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废旧材料,提高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自己课前的范作进行展示及现场演示,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将复杂的任务进行拆解,把龙头、龙须、还原龙须等插接部分,减少学生对操作任务的畏惧感。探究插接法和黏结法,但由于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不强,在给定的15分钟时间里完成的内容相对较少,导致展示评价时底气不足,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手工制作方面还需要有意识地增加锻炼的机会。良好的观察习惯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从大体至局部,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的好习惯。“造型与表现”是美术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观察,还应该会设计会动手。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探究,发现制作方法,从而大胆地创作。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本次课程,我感受颇深。例如,课前的预想还应更宽泛些,给学生的范例参考应更多样性些,应更不吝于对学生的语言鼓励,板书的设计应更用心些,与教学要点紧扣。
教学拓展
1. 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不妨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去参观舞龙活动。
2. 《中国龙》一课的内容很宽泛,教学设计需要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学生情况来确立方案。根据当地资源情况。老师上课之前可以通知学生收集各种纸盒和各种废旧材料,也可以把制作的龙头当自制玩具玩,套在手上一开一合模拟龙头说话的动作,具有生活情趣,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