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检测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检测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09 17:2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一、夯实基础
1.血液的组成包括( )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
C.血浆和血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红细胞的功能是( )
A.运输氧 B.运输养料
C.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D.运输养料和部分废物
3.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4.甲、乙、丙、丁四人同行,甲因车祸需要输血,医生用A型标准血清检测四人血液,只有甲、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通过配血实验,若只有丁能为甲输血,那么四人的血型依次是( )
A.B型、AB型、A型、O型 B.A型、AB型、B型、O型
C.AB型、B型、A型、O型 D.B型、AB型、O型、A型
5.红细胞并排时,一般不能通过下列哪种管道?(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6.毛细血管是指( )
A.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B.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C.分布于各器官中的血管 D.分布于上皮组织中的血管
7.在下列血液的成分中,具有防御、保护功能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红细胞和血小板
C.白细胞和血小板 D.红细胞和血浆
8.血浆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
A.葡萄糖 B.血浆蛋白 C.无机盐 D.水
9.在甲试管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静置一天后得到上清液;乙试管血液中什么药品也不加,静置一天后也得到上清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上清液中含血红蛋白,乙试管上清液中含纤维蛋白
B.甲试管上清液中含纤维蛋白,乙试管上清液叫血浆
C.甲试管上清液叫血浆,乙试管上清液叫血清
D.甲试管上清液叫血清,乙试管下清液叫血浆
10.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并吞噬病菌的血细胞是( )
A.血小板 B.白细胞和红细胞 C.红细胞 D.白细胞
11.下列哪项不是血浆的组成成分?( )
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血细胞
12.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有效最经济的是输入( )
A.全血 B.浓缩的红细胞悬液 C.血浆 D.浓缩的血小板悬液
13.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 )
A.7%~8% B.10%~30% C.20% D.50%
14.在ABO血型系统中,B型血输给AB型血的人,由于输得过快,发生了凝集反应,这是因为( )
A. 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发生了凝集反应
B. B型血中的B凝集原与AB型血中的抗B凝集素发生了凝集反应
C. B型血中的抗B凝集素与AB型血中的B凝集原发生了凝集反应
D. B型血中的抗A凝集素与AB型血中的A凝集原发生了凝集反应
15.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B.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动脉
C.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D.心脏内既有动脉血也有静脉血
二、能力提升
16.某同学上肢伤口处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 )
A.只经体循环 B.先经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C.只经肺循环 D.先经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17.动脉血是指( )
A.含氧多,含养料丰富,颜色鲜红的血 B.含养料多,颜色鲜红的血
C.含二氧化碳多,颜色暗红的血 D.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
18.下面有关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脉就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的血管
B.动脉血就是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
C.静脉就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D.静脉血就是含氧和养料少的血
19.在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过程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形成部位是( )
A.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 B.组织内
C.肺泡内 D.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20.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是由血液流经下列哪一部分毛细血管实现的?( )
A.鼻腔黏膜毛细血管 B.消化道壁毛细血管
C.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D.组织间毛细血管
21.观察人血涂片,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其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若看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调节 准焦螺旋。
(2)操作时发现镜头上沾有污物,要用 擦拭。
(3)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标注的倍数分别是“5×”和“10×”,则看到的血细胞放大了 倍。
22.下图是一张医院的血常规化验单,请阅读这张“化验单”,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患者的红细胞为 个/升;血红蛋白 克/升;是否贫血? ,
因为 。
(2)PLT值为90×109/升表示 。若PLT值 ,机体易形成 。
(3)此人的症状为 ,因为 。
三、课外拓展
23.以下是与人体生理活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作出解释。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个过程,分别是 。
(2)给病人输液时,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这是因为静脉一般分布在身体的表层,并且在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血液中运输氧气的是 。
(3)请将下图中A、B、C、D四条血管与心脏上相应的血管连接起来。

24.在你生命的每一秒钟,心脏都让你的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心脏主要由 组织构成。
(2)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 ,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
(3)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它能保证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向是( )
A.左心房→左心室 B.左心室→左心房
C.左心房→右心房 D.左心房→右心室
四、中考链接
25.(南充)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大面积烧伤和血小板缺乏者,应分别输入(  )
A.血小板、血浆、红细胞 B.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血浆、红细胞、血小板 D.红细胞、血小板、血浆
26.(德阳)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1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B.图中2是左心房,内流静脉血
C.图中3、5分别是肺静脉和上腔或下腔静脉 D.图中4内流的是静脉血
27.(长沙)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利用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模型,常常可使复杂深奥的知识变得简单直观.在做完“观察小于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旧电线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三种血管关系的模型,模型中,①是红色电线,②是蓝色电线,③是细铜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模型中,③模拟   ,其功能是进行   。
(2)如果用这一模型模拟体循环中的三种血管,且血流方向是①→③→②,则模型中①模拟的血管内   血。
(3)如果用这一模型模拟肺循环中的三种血管,且①内流动脉血,则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4)仔细推敲,该模型也还存在一些缺陷,如:与模拟的对象(即血管)相比,电线和细铜丝的内部都不是   的。

七年级生物 第二章 检测题 答案
参考答案
1.C 解析:血液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的,即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细胞。这里要注意区分开血清和血浆两个概念,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如果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除去,剩余的部分为血清,血清是血浆的一部分。
2.C 解析: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3.B 解析: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只要身体健康的18~60岁成年公民都可以参加义务献血。献血的量一般在200~300毫升之间,因为献这些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4.A 解析: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用此血清检验,甲、乙发生凝聚反应,说明甲、乙红细胞中含B凝集原,是B型或AB型;丙、丁不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是A型或O型。只有丁能够为甲输血,乙则不能为甲输血,依据异型输血原则判定乙为AB型,甲为B型。又因丙(O型或A型)不能为甲(B型)输血,说明丙为A型,丁(O型或A型)能为甲(B型)输血,说明丁为O型。
5.C 解析:人体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静脉管腔最大,动脉管腔较大,毛细血管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6.B 解析:人体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毛细血管是指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既不是动脉也不是静脉,而且比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还要细。
7.C 解析:当身体某处受伤而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可见,有些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作用。皮肤划破而流血,不久就会自然止血。这是由于皮肤内的血管受损后,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聚集成团,并且血小板破裂所释放出的一些物质,能够促使血液凝固成块。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促进伤口堵塞而止血。可见,血小板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8.D 解析: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血浆的90%,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等。
9.C 解析:血液凝固的过程是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和血细胞缠绕形成血凝块,周围出现的液体就是血清。由于柠檬酸钠能阻止血液凝固,所以甲试管上清液是血浆,而乙试管上清液是血清。血浆和血清中都没有纤维蛋白,但血浆中却有纤维蛋白原。
10.D 解析: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在组织液中将病菌吞噬。
11.D 解析: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如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血细胞不是血浆的组成成分,而是与血浆一起组成血液。
12.B 解析: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行成分输血:如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补充大量丢失的血浆成分;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以解决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不足问题;给出血性病人输血,最好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
13.A 解析:正常情况下,成年人体内的血量约占本人体重的7%~8%,而且血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4.D 解析:解此题首先应明确B型血和AB型血的红细胞中和血清中所含凝集原和凝集素的种类,然后再作选择。B型血的红细胞中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AB型血的红细胞中含A、B两种凝集原,其血清中不含凝集素,可见,如果发生凝集反应,一定是AB型血中的A凝集原与B型血中的抗A凝集素之间发生了凝集反应。
15.B
1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血液循环的流动路径:药物→臀部毛细血管网→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脉→上肢伤口处毛细血管网,即先进行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17.D
18.B 解析: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动脉血是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血是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
19.D 解析:在肺循环过程中,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氧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20.C 解析:静脉血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变为动脉血。
21.(1)红细胞 细 (2)擦镜纸 (3)50
解析: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时,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的时候,首先要调节粗准焦螺旋,如果还不够清晰,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如果显微镜上有污物,要用擦镜纸擦拭;物像放大的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如果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标注的倍数分别是“5×”和“10×”,则看到的血细胞放大了50倍。
22.(1)3.69×1012 112 是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低于正常值 (2)血小板计数为每升90×109个 过大 血栓 (3)红骨髓造血功能不足 血细胞计数都低于正常值
解析:从化验单上分析,该患者贫血,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低于正常值。血小板过多易形成血栓,过少凝血延迟。该患者的白细胞数也过少,对身体的防御功能有影响。三种血细胞都过少,说明该患者的造血功能不足。
23.(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2)瓣膜(静脉瓣) 红细胞(血红蛋白) (3)参考下图(其他连接方式只要合理也可)。

24.(1)心肌 (2)左心室 (3)A
25.B【解析】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烧伤的病人伤面有液体渗出,丢失的主要是血浆,输入血浆;血小板减少症,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
26 D【解析】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图中1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图中2是左心房,内流动脉血;③是肺静脉,⑤是主动脉,图中4右心室内流的是静脉血。
27.(1)毛细血管;物质交换;(2)动脉血;(3)②→③→①;(4)空腔.
【解析】(1)毛细血管管壁最薄,管腔最小,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经过体循环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3)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也就是说在肺动脉里是静脉血,经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肺静脉里变成了动脉血,图中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血液的流动方向:②→③→①;(4)血液之所以能在血管内循环流动,是因为血管是有空腔的,而金属丝是没有空腔的.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