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3 第四章 文明旅游(课件+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3 第四章 文明旅游(课件+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25 07:58:36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章 文明旅游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温馨提示: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2.本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4分,每个选择题2分)
1.一个人要进行旅游活动,具备哪种情况可以出行(  )
A.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
B.足够的休闲时间
C.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和足够的休闲时间
D.必须有钱和时间,同时要有旅游的欲望
解析: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经济条件、闲暇时间、一定的身体条件以及旅游的欲望,才能进行旅游活动。
答案:D
2.美国普雷斯顿·詹姆斯在《地理学思想史》中评价说:“地中海文明的发现”应归功于(  )
A.郦道元 B.沈括
C.徐霞客 D.张骞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远达里海、地中海地区,应为“地中海文明”的发现者。
答案:D
3.在血吸虫疫区,应避免接触(  )
A.食物 B.饮料
C.输血 D.天然水体
解析:在血吸虫疫区,应避免接触天然水体,因为血吸虫生活于水中。
答案:D
4.张骞出使西域所到的最远的地方是(  )
A.印度洋西岸 B.中亚地区
C.地中海之滨 D.克什米尔地区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所到的最远的地方是地中海之滨。
答案:C
5.人类地理学史上区域地理考察的最早著作是(  )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C.《水经注》 D.《梦溪笔谈》
解析:人类地理学史上区域地理考察的最早著作是《徐霞客游记》。
答案:B
6.下列讲解中,不能很好地提高游客旅游兴趣的是(  )
A.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与景点相关的名人轶事、神话传说
B.利用书面语言表达,易感染旅游者
C.运用导游技巧,制造悬念
D.讲解过程轻松、幽默
解析:利用书面语言表达,比较生硬,不便于游客理解、接受,应该运用口语化的表达形式。
答案:B
7.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  )
A.选择合适的位置
B.选择恰当的观察时机
C.抓住景观特点
D.以情观景
解析: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在安全区域内,即选择合适的位置。
答案:A
8.有关文明旅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旅游要尽兴,不必在乎繁文缛节
B.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
C.旅游时尊重地方习俗也属于文明礼貌的要求
D.文明旅游不仅要注意个人礼貌,还要注意旅游安全
解析: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不能只管个人尽兴,不注意礼节、礼貌和景区的规章制度。
答案:A
9.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  )
①自然灾害 ②旅游硬件设施 ③社会文化环境 ④旅游地的经济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自然灾害、旅游硬件设施和社会文化环境均能影响旅游安全,旅游地的经济水平不属于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答案:A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0~11题。
崂山,古代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 132.7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10.作为崂山的导游,应熟悉掌握(  )
①崂山的地理位置 ②崂山主峰的海拔 ③崂山古代的名称 ④崂山中的主要景点及游览路线 ⑤崂山地区所有的山谷、山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作为导游应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崂山的情况,以备游客提问;崂山地区所有的山谷、山洞不好熟练掌握,也没必要全部掌握。
答案:A
11.在游览崂山的过程中,一外地游客突然生病了。作为导游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安排其停止游览,让其自己处理
B.立即安排休息并联系医院就医
C.根据经验,指导用药
D.让其坚持游览完景点
解析: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生病的游客不能凭经验处理,应及时安排其休息和就医。
答案:B
12.关于闲暇时间对旅游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闲暇时间不是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
B.闲暇时间越多,出游距离就一定越长
C.人们闲暇时间的分布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淡季与旺季分布
D.节假日旅游一定要选择一些著名风景区
解析:一般而言,旅游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出游时间就可能越长,人们闲暇时间的分布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淡季和旺季分布。
答案:C
13.在观赏景观前,应收集旅游信息,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了解的主要内容有(  )
①了解景区特色及周边景点分布,确定旅游路线 ②了解吃住条件和舒适程度,以及环境状况 ③了解旅游地物价的高低,旅游地的远近,以及到旅游地的交通条件 ④了解旅游景观的最佳游览时间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收集旅游信息,增大对旅游目的地景观的了解,应了解景点特色、周边景点分布、最佳游览时间等;了解目的地的物价、吃住条件对景观的了解没有帮助。
答案:A
14.下列不属于旅游活动设计内容的是(  )
A.了解旅游者出游的愿望和能力
B.多种渠道收集各种旅游地信息
C.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D.旅游过程中因事故中断旅游活动
解析:旅游过程中因事故中断旅游活动显然不属于旅游活动设计内容。
答案:D
15.作为一名“地陪”,在旅游团即将到达之前的服务工作有(  )
①确定旅游团抵达的准确时间 ②随时与“全陪”保持联系 ③持接站牌迎候旅游团 ④临时决定下榻的酒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入住的酒店应提前联系好,临时决定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或找不到住的地方。
答案:A
16.下列有关导游人员素质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②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③应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④仪容、仪表不是太重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导游人员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也非常重要。
答案:A
2010年5月5日晚上6时,四名游客登上了北京市房山区陡峭的将军坨山,结果因天黑路陡难以下山,一名游客还险些落下山崖,在妙峰山镇民警和村民的帮助下,他们才得以安全下山。据此回答17~18题。
17.这四名游客的旅游方式是(  )
A.自主旅游 B.跟团旅游
C.背包旅游 D.绿色旅游
解析:旅游方式分为自主旅游和跟团旅游,由材料可知这四名游客并没有通过旅行社,属于自主旅游。
答案:A
18.这四名游客应吸取的教训是(  )
A.结伴而行,甘苦与共,互谅互助
B.应充分把握景区地形、环境、生态等基本情况
C.要考虑和选择合理的旅游方案
D.不能随便品尝不认识的野果
解析:这四名游客由于对旅游地不了解,从而陷入了危险之中,吸取的教训是以后出游要考虑和选择合理的旅游方案。
答案:C
19.某广州游客乘飞机飞抵西安后,计划游览:①龙门石窟、②三峡大坝、③桂林山水、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⑤武陵源,再飞回广州。其合理的游览顺序是(  )
A.④①②⑤③ B.④①②③⑤
C.①④⑤②③ D.④②①③⑤
解析:熟练掌握旅游景点的分布是做好游览路线的关键。应先游览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再游览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接下来游览湖北宜昌附近的长江三峡大坝,再游湖南的武陵源,最后游广西的桂林山水,然后飞回广州。
答案:A
20.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客观条件是(  )
A.旅游动机 B.经济条件
C.旅游偏好 D.年龄大小
解析:旅游动机、旅游偏好属于影响人们出游选择的主观因素,年龄常常影响旅游偏好。而经济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者选择去什么地方旅游。
答案:B
读图,回答第21题。
21.图中最适宜夏季外出旅游搭建露营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②处位于山坡上,既无落石,又不受山洪影响。
答案:B
22.近几年,地处偏远的西藏、云南成为国内旅游的热点,这并不是因为(  )
A.经济距离小
B.旅游资源特色突出
C.知名度较高
D.与大多数旅游者居住地环境差异大,吸引力大
解析: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一般来说,经济距离增加会降低旅游者的出游能力,而西藏和云南较偏远,对大多数游客而言,经济距离偏大。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二、综合题(共56分)
23.(13分)某学生暑假旅行团8月份从上海出发,计划途经下列省市:①江苏;②北京;③陕西;④云南;⑤浙江。据此回答问题。
(1)分别举出上述省市中一个著名景点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5分)
(2)旅行团每到达上述省市,都首选安排游览省级行政中心城市,请写出沿途字母所代表铁路线的名称:(8分)
上海南京北京西安昆明杭州上海
A________线、B________线、C________线、D________线、E________线、F________线、G________线、H________线。
答案:(1)①南京中山陵 ②北京故宫 ③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④昆明滇池 ⑤杭州西湖
(2)A.京沪 B.京沪 C.京广 D.宝成 E.成昆 F.贵昆 G.浙赣 H.沪杭
24.(11分)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2年暑假,某校学生拟组团到桂林山水、洞庭湖、武夷山的一线天、黄果树瀑布等景区旅游。
(1)在出行前,他们应做哪些准备工作?(6分)
(2)该学生旅游团原本打算利用“十一”黄金周出游,但考虑到种种因素,还是将行程放在暑假,你认为他们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5分)
答案:(1)①设计好旅游路线;②选择恰当的旅行方式(自行乘车还是随旅行团);③收集旅游地的信息,了解与旅游景点有关的内容;④准备好旅游时所需的物品。
(2)“十一”黄金周是我国集体休假的时期,也是旅游的黄金期,这导致旅游景点几乎人满为患,从而使得旅游质量严重降低;同时,也容易出现交通拥挤、食宿困难、物价偏高等问题。而选择暑假旅游可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25.(16分)庐山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兼具多处名山特色的独特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两个著名景观的美学属性主要体现在(4分)(  )
A.动态美 B.形象美
C.色彩美 D.听觉美
(2)分析庐山成为我国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6分)
(3)请你向庐山旅游区管理者提出保护游客安全的建议。(6分)
答案:(1)B
(2)①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②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初具规模;③与周边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好;④旅游消费市场广阔;⑤交通通达度高。
(3)①设立安全警示牌;②在陡崖等危险地段设置护栏,进行除险加固;③成立专业救护队;④建立和完善应急绿色通道。
26.(1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1年9月13日是农历八月十八,号称“天下第一潮”的钱塘江大潮如约而至,达近九年最大潮涌,因其潮高、多变、凶猛、惊险而饮誉海内外。因此浙江旅游局提醒游客,一定要注意安全,杜绝以往卷人(见下图)事件的发生。
(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试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2)一般来说,旅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旅游安全问题?钱塘江大潮卷人事件主要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6分)
(3)假设你是政府管理人员,为防止类似图中卷人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答案:(1)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差可达10米;夏季东南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2)旅游安全问题包括:①旅游过程中的交通安全。②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自然环境安全因素包括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如暴雨、洪水、海啸、台风、沙暴、泥石流、塌陷、滑坡、地震、火山喷发等。社会环境包括当地政府和居民对旅游者的政策与态度、社会治安、政治形势等不安全因素,如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乱、犯罪活动等。③旅游硬件设施及旅游设施管理不当等。
钱塘江大潮卷人事件主要受水文因素的影响。
(3)划定禁止游人进入游玩的区域;在钱塘江沿岸设置警示牌、悬挂宣传牌,用广播、电视、手机提示向游客宣传观赏钱塘江潮的注意事项及钱塘江潮可能产生的危害;大潮来时及时提醒游客;钱塘江潮来临季节政府多安排专人为观潮者的安全护航等。
课件32张PPT。章末要点回放第四章 第一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
课后强化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随着2012年高考的结束,许多苦读了12年的学子们在走出考场后,对期待的父母所提的第一个要求是外出旅游,彻底放松一下,由此形成一次旅游小高峰。据此回答1~2题。
1.高考过后,学生游客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素养的提高
B.身体条件好
C.经济基础雄厚
D.有了闲暇时间
解析:由题干可知,高考过后,学生们有了闲暇时间,为了放松身心去旅游,所以学生游客增多。
答案:D
2.以青年学生为主的游客往往选择野外探险类的旅游活动,这说明影响旅游选择的因素是(  )
A.身体状况 B.文化素养
C.闲暇时间 D.经济状况
解析:青年学生精力充沛、身体状况较好,往往选择比较刺激的野外探险类的旅游活动。
答案:A
《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文坛的奇葩,同时在地质、地理、天文、医学等方面有许多独到见解。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梦溪笔谈》作者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为明代伟大旅行家 ③最突出的成就为名著《梦溪笔谈》 ④被国外研究者推崇为近代地质学的先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宋代的沈括,故②错误。
答案:D
4.有关《梦溪笔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容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未涉及天文、地质、地理等领域 ②书中揭示了流水侵蚀的地质原理 ③验证了“沧海桑田”的设想 ④是沈括人生价值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梦溪笔谈》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质、地理、生物、工程、医学等领域,故①错误。
答案:C
下图是西安碑林与华山的游客文化程度调查统计,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安碑林是历史文化景观,华山是地质地貌景观 ②文化程度高的游客参观碑林,文化程度低的游客游华山 ③影响游客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学历高低 ④学历高的游客一般旅游目的性强,中等学历的游客旅游愿望受大众媒介影响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西安碑林与华山相距不远,前者是历史文化景观,后者是地质地貌(山地)景观;人们的文化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旅游偏好,并影响人们选择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具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求知欲,因而乐于参加人文内涵比较丰富的旅游活动,如游览西安碑林;学历较低的人,一般相对比较喜欢健康欢乐的旅游活动,以娱乐和消遣为主要目的,因而倾向选择山地自然景点,如游览华山。
答案:C
6.除旅游偏好外,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观因素主要有(  )
A.旅游动机
B.闲暇时间
C.游客居住地的自然条件
D.经济承受能力
解析: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原因和动力,是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观因素。
答案:A
某游客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乌苏镇。在这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据此回答7~9题。
7.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解析:由题干可知乌苏镇是我国最偏东的边境小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东部位于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故乌苏镇位于①图中。
答案:A
8.依据日记内容判断,此游客旅游时间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北京时间2时15分,也就是当地时间3时15分钟,可计算出该地昼长大约为17小时30分钟,此时乌苏镇为夏季。
答案:B
9.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相邻国家(  )
A.朝鲜 B.韩国
C.俄罗斯 D.蒙古
解析:由经纬网图及所学知识,可判断乌苏镇位于中俄边界,故小镇市场上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俄罗斯。
答案:C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顶风的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据此回答10~12题。
10.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解析:古代船为帆船,以风为动力,从温州前往真腊应在吹偏北风的时候去较好,即北半球冬季时,故A项正确。
答案:A
11.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由图可知真腊位于中南半岛,气候类型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B
12.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
A.巴勒斯坦地区 B.阿拉伯半岛
C.南亚 D.中亚
解析:由题干中的描述,可知③所述宗教为佛教,其发源地是南亚地区。
答案:C
二、综合题
13.读路南石林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著名旅游者中对喀斯特地貌研究最多的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他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亲自考察过的洞穴就有270多个。
(2)根据旅游资源本质属性,云南路南石林属于________旅游资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顺利成为世界遗产,说明它具有典型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价值。
(3)今后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开发利用南方喀斯特资源?
答案:(1)明 徐霞客 广西 贵州 云南
(2)自然 科学 美学
(3)进一步加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合理有效地发展喀斯特旅游,深入挖掘喀斯特文化,实现世界遗产资源的永续利用,推进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年年岁岁播放,老老少少百看不厌,“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广为流传。
材料二:玄奘西游图。
(1)唐玄奘从当时唐朝首都________出发,最终到达古代“天竺”即现在的________地区。
(2)唐玄奘西游古印度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地形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唐玄奘西游古印度的历史意义。
答案:(1)长安 南亚
(2)地形崎岖,有高山、高原,有沙漠戈壁,有大江大河阻挡等 经过干旱沙漠及热带气候区
(3)①加强了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联系;②写成名著《大唐西域记》,促进了中印佛教的发展。
课件46张PPT。第一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课前自主预习考点逐一突破随堂基础巩固word部分: 请做: 课后强化演练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第四章 第二节 出游前的准备
课后强化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收集旅游地信息是出游前的准备工作。据此,完成1~2题。
1.旅游地的信息主要包括(  )
①旅游资源的特色 ②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 ③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④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旅游地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答案:D
2.下列可以获得旅游地信息的渠道是(  )
①新闻媒介 ②神话传说 ③旅行社广告 ④亲朋好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我们可以从多种渠道来获取旅游地信息,但神话传说是不可靠的。
答案:C
2012年“十一”期间,石家庄市某高中的小明想约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小亮提出去丽江,小朋提出最好去海南三亚,小山想去九寨沟,小雷提出去云台山。但他们每人只有五百元,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回答3~5题。
3.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  )
A.三亚 B.丽江
C.九寨沟 D.云台山
解析:因他们每人只有五百元钱,所以他们只能去离石家庄较近的云台山,三亚、丽江、九寨沟离石家庄较远,花销大。
答案:D
4.选择的主要理由是(  )
A.旅游费用 B.交通条件
C.身体状况 D.旅行安全
解析:由上题分析,选择的主要理由是旅游费用较少。
答案:A
5.影响旅游地选择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  )
A.旅游者的动机和偏好
B.旅游者的资金和闲暇时间
C.旅游者的出游方式
D.旅游地的美学价值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主观因素”。影响旅游地选择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旅游者的动机和偏好。
答案:A
大连是个依山傍海的城市,优美的海滨风光、独具特色的近现代建筑,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旅游业已成为大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此回答6~7题。
6.去大连旅游要了解景观的主要特点为(  )
①夏季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历史人文特点,如足球、时装等 ③风土、民俗特点 ④工程建设情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大连作为海滨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对游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去大连旅游要了解的景观特点主要为①②③,而工程建设情况不属于了解景观主要特点方面的内容。
答案:A
7.关于大连的文化定位应突出(  )
A.优美的时装文化
B.近现代建筑艺术
C.海滨城市“浪漫之都”
D.足球文化
解析:大连是海滨城市,同时又有其独特的文化,如足球文化、时装文化等,构成了其“浪漫之都”的文化品位。
答案:C
8.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是实现成功旅游的保证。旅游活动计划的核心内容是(  )
A.旅游地与旅游活动主题
B.旅游线路设计与旅游日程安排
C.旅游经费预算
D.旅游物品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解析:旅游活动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旅游线路设计与旅游日程安排。
答案:B
9.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的5大时尚旅游产品是:海洋旅游、文化旅游、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同时拥有上述5大时尚旅游产品的铁路线是(  )
A.陇海——兰新线
B.浙赣——湘黔线
C.京广线
D.宝成——成昆线
解析:熟知铁路线的分布及沿线旅游景观的分布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分析题干可知同时拥有5大时尚旅游产品的铁路线是陇海—兰新线。
答案:A
某旅行社组织了“重走霞客路”大型旅行考察活动。下为考察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第10题。
10.旅行社在本次考察中设计了下列主题活动,其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
A.a~c:喀斯特地貌之旅
B.c~d:江南奇山异水之旅
C.d~f:南北景观之旅
D.g~f:西北大漠戈壁之旅
解析:g~f是由河南嵩山经山东泰山到山西恒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途中没有大漠戈壁,主要为华北平原、山东丘陵和黄土高原,所以g~f:西北大漠戈壁之旅不可能实现。
答案:D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家界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全市有自然景观300多处,其核心景区武陵源总面积达264平方千米,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境内怪峰林立、溶洞群布、古木参天、珍禽竞翅、山泉潺潺、云雾缭绕,被誉为“大自然的迷宫”和“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
材料二:张家界区位图。
(1)结合材料一,试从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图中A山是我国五岳之一,其名称是________,B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其名称是________。
(3)俄罗斯有一旅游团观看了2012年在珠海举行的飞行表演后前往株洲,他们想游览庐山、黄鹤楼、苏州园林、中山陵,最后从北京坐飞机返回俄罗斯。请你为他们安排一条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案:(1)旅游
(2)衡山 雪峰山
(3)由株洲经京广线到武汉(游览黄鹤楼),再经长江到九江的庐山,再经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到苏州园林,经京沪线到南京的中山陵,最后经京沪线到北京。
12.暑假期间在菏泽工作的李远打算去青岛探亲,回来时顺路游览本省,最后从省城回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为李远设计一条自驾车的旅游线路。
(2)说明要准备的物品有哪些?
(3)沿途打算停留的旅游城市及城市的主要景点有哪些?
(4)李远准备用七天完成这次活动,应如何安排旅游日程?
答案:(1)菏泽―→青岛―→曲阜―→泰安―→济南―→菏泽。(其他线路合理即可)
(2)准备的物品:生活用品——衣服1~2套,旅游鞋1双,雨具、个人卫生用品适量,自己喜爱的食物、水果适量,饮用水或保温瓶等。游览用品——山东省旅游地图(各城市旅游地图到达目的地后购买)、指南针、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等。其他——常用药品、身份证、手机、钱、针线包等。
(3)游览的主要城市和景点:青岛——海滨浴场、栈桥、崂山;曲阜——孔府、孔林、孔庙;泰安——岱庙、泰山;济南——大明湖、千佛山。
(4)日程安排:第一天上午驾车到青岛,下午探亲访友,晚上住青岛。第二天上午登崂山,下午去海滨浴场游泳、游栈桥,晚上住青岛。第三天上午驾车去曲阜,下午游孔林、孔庙,晚上住曲阜。第四天上午游孔府,午饭后驾车去泰安,下午登泰山,晚上住山上。第五天上午下山,下午游岱庙,晚上住泰安。第六天上午驾车去济南后游大明湖,下午登千佛山,晚上住济南。第七天驾车返回菏泽。
课件48张PPT。第二节 出游前的准备课前自主预习考点逐一突破随堂基础巩固word部分: 请做: 课后强化演练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第四章 第三节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课后强化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野外旅行看到好看的花朵(  )
A.摘下来戴在头上
B.泡水喝
C.不应急忙触摸
D.编成花环套在脖子上
解析:野外旅行,不能随便触摸不知属性的植物。
答案:C
2.“地陪”指(  )
A.土地承包索赔
B.当地导游式陪同人员
C.地道的陪游服务
D.地理角色的陪同
解析:“地陪”就是旅游目的地当地的导游和旅游陪同人员。
答案:B
3.游览岳麓书院时,导游在讲解时应(  )
A.语速要快显熟练
B.用英语讲解
C.应有品味、有深度
D.最好用文言文解说
解析:岳麓书院文化气息浓厚、历史悠久,导游在讲解时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品味和丰富的知识内涵。
答案:C
读图,完成4~5题。
4.2012年夏季,云南的刘老师跟团到西藏旅游,带团导游多次提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这是为了(  )
A.强化观景的原则
B.充实导游词
C.路边景色不美
D.加强对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教育
解析:旅游活动中存在危险,所以导游要时刻提醒游客,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意识教育。
答案:D
5.高中毕业生小李打算利用暑假到香格里拉独自登梅里雪山探险,行前他最应该准备的物品是(  )
A.防晒霜 B.雨伞
C.防寒服 D.防蚊虫药品
解析:雪山温度低,所以最应该准备防寒服。
答案:C
6.下列有关旅游者自我防范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事先做好准备工作,规划好旅游路线
B.出游时选择安全的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
C.在旅游过程中注意观察地形,避开危险地带
D.在旅游中尽量不带食物,沿途购买
解析:旅游前最好带一些食物和水,因为沿途购买可能不方便,卫生状况也得不到保证。
答案:D
7.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进藏游”热已渐渐兴起,进藏旅游的人应带的必要的安全防范物品有(  )
①防缺氧的氧气袋 ②防高原反应的药品 ③防紫外线的太阳帽和墨镜 ④防暴雨的雨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青藏地区主要特点是高寒缺氧,光照强,该地一般不会下暴雨,雨具可以不带。
答案:A
8.有人提出赴西藏旅游宜采用“渐进—阶梯式”模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
A.抵御恶劣的气候条件
B.适应当地的交通条件
C.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
D.躲避山洪暴发等灾害
解析: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进藏旅游可能会感受到高原缺氧带来的不适,所以用“渐进—阶梯式”模式,可缓解这种不适。
答案:C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9~10题。
9.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内蒙古大草原
C.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D.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解析:材料提示小明的考察时间为8~10月,为我国夏季,所带物品有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日照强烈,羽绒服说明气温低、温差大,防水服说明有较强烈的雨雪天气。由分析可知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答案:A
10.下面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四幅照片可判断①为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②为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③为内蒙古大草原,④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答案:B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上海某中学生小华,计划暑假期间乘火车赴明孝陵、八达岭长城、龙门石窟和庐山等景区观光游览。
(1)图示甲、乙两风景区中,可以观赏到的“世界遗产”景观分别有:甲________,乙________。其中,属于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的是________(填名称)。
(2)小华拟从上海出发,最后由庐山回沪。你认为小华旅游过程中经过的主要铁路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为小华介绍乙风景区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答案:(1)龙门石窟 庐山 庐山
(2)京沪线、京广线、陇海线、京九线、浙赣线、沪杭线(答出4条即可)
(3)特点:山水相依,云雾缭绕,集雄奇秀丽于一体。成因:花岗岩断块山。
12.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大批国外游客,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将如何引领他们一览中国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文化。读中国旅游名胜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导游,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2)作为导游,你会向游客推荐哪些最负胜名的旅游景点?它们的位置如何?
(3)假如游客于北京启程,要游览中国十大名胜,请为其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只限走铁路、公路和水路,不用航空)。
答案:(1)了解景区,熟悉各方面的情况;尊重游客,配合领队和“全陪”工作;注意形象,以诚信为主要原则;一视同仁,凡事讲究分寸;丰富自我,善解人意;加强联系,善始善终。(答以上任意三点即可)
(2)故宫、八达岭长城—北京、避暑山庄—河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长江三峡—重庆、湖北,桂林山水—广西,苏州园林—江苏,黄山—安徽,杭州西湖—浙江,日月潭—台湾。
(3)略(尽量设计成环形)
课件49张PPT。第三节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课前自主预习考点逐一突破随堂基础巩固word部分: 请做: 课后强化演练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第四章 第四节 旅游安全
课后强化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购买旅游保险可以使旅游者、旅游企业在旅游活动中遇到意外事故或危险时,得到经济补偿。下列有关旅游保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游时,所有旅游者或旅游企业都必须购买保险
B.旅游保险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C.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旅游保险体系
D.参加旅游保险时要缴纳保险金,签订保险契约
解析:购买旅游保险不是强制行为,但旅游者出游时最好购买保险;旅游保险具有暂时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个完整的旅游活动为期限;目前我国已形成旅游保险体系。
答案:D
2.在野外遇险时,关于运用各种方式发出求救信号,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
B.点燃烟火作为联络信号
C.脱下白衬衣,不停向空中挥舞进行求救
D.在地面标志SOS字样
解析:A、B、D都是野外求救的基本生存技能,颜色鲜艳的衣服才能进行求救。
答案:C
3.在野外寻找饮用水,做法正确的是(  )
A.森林茂密的山区,多为死水,要烧开后再煮10分钟才能饮用
B.平川找到的水,一般都可直接饮用
C.在雪地,可将冰雪融化,烧开后饮用
D.如果水源不洁或有毒,可将水烧开,再煮上10分钟后饮用
解析:森林茂密的山区的水一般都可以直接饮用;平川找到的水多为死水,要烧开后再煮10分钟才能饮用;如果水源不洁或有毒,要将水反复过滤后烧开再煮上10分钟后饮用。
答案:C
4.2010年7月11日下午3时20分,台安县某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所乘大巴车,在内蒙古赤峰市境内一盘山路上发生侧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说明下列哪一因素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  )
A.旅游安全 B.旅游资源的地域性
C.旅行社的宣传 D.旅游线路设计
解析:由材料可知,旅游交通事故造成游客的伤亡,属于旅游安全问题。
答案:A
2012年暑假期间,某探险旅游团在不携带手机等现代化通信工具的情况下,深入大兴安岭探险旅游,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据此回答第5题。
5.在野外辨别方向,有助于走出困境。其中看树木年轮是辨别方向常用的方法,下图就是他们看到的一截树桩,请帮他们确定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首先确定大兴安岭地处北温带,树干南侧为向阳一侧,接受太阳辐射多,生长快,树的年轮间距大。
答案:C
2011年1月,突尼斯民众走上街头,迫使总统本阿里逃亡沙特;随后,埃及等多个非洲国家均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科特迪瓦总统之争持续,毫无解决迹象;苏丹结束公投,现已分裂为两个国家……非洲似乎又走入了一个多事之秋。这些局势动荡对旅游业可谓是雪上加霜,游览区的游客还没有导游人数多。“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这个莺飞草长的季节本该是出境旅游的旺季,但今年由于日本大地震和此后的核辐射危机,使得沪上出境游遭遇“倒春寒”。一位旅行社老总昨天告诉记者,近来,日本游基本暂停,韩国游也受到波及,埃及和周边的中东区域游非常惨淡,以日韩为核心的部分邮轮均处于不景气状态,“五一”出境游人数预计比往年减少20%,上半年也难有“行情”了。据此回答6~7题。
6.这些事件说明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旅游安全 B.旅游形象
C.旅游景观 D.旅游季节
解析:由材料可看出社会局势动荡严重影响了旅游安全,从而对旅游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答案:A
7.有关旅游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旅游安全就是保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B.旅游安全主要靠旅游管理部门来实现
C.旅游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旅游者无意识的行为
D.旅游过程中偶发的疾病不属于旅游安全问题
解析:旅游安全的实现,不仅要求旅游管理部门提高管理质量,而且要求旅游者加强自身防范。旅游过程中因生活环境的变化与环境污染、食品卫生等问题引发的疾病,也影响着旅游者的人身安全。
答案:A
2010年5月15日,一支中国民间登山队在尼泊尔道拉吉里峰遭遇山难,5名队员中一名队员不幸身亡,4名队员受重伤。据悉他们是在成功登顶后,在下撤途中遭遇了大雾天气而遇险的。据此回答8~9题。
8.造成此次登山探险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事故 B.疾病
C.自然灾害 D.社会动荡
解析:由材料中“大雾天气”不难看出C项正确。
答案:C
9.确保旅游安全的关键是(  )
A.增强安全意识
B.加强预防
C.做好自我防范
D.快速处理旅游安全事故
解析:做好自我防范是旅游活动过程中确保旅游安全的关键。
答案:C
10.野外旅游时,某人遭遇了一场如下图所示的泥石流灾害。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人正好位于O点,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逃生路线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泥石流发生在山谷中,且泥石流运动的方向与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即与图中④路线方向一致。此人要逃生最好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向地势高处跑,即沿路线②逃生是最正确的。
答案:B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清澈湛蓝的泸沽湖水,淳朴善良的摩梭人,秀美的丽江古城,高原明珠“洱海”,玉龙雪山的雪景,西双版纳的热带丛林,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彩云南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但由于云南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再加上山地众多,旅游安全成为旅客出游云南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1)在雨季,云南有可能会发生哪些旅游安全问题?
(2)引发旅游安全问题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如果你准备在暑假去云南旅游,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答案:(1)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引发交通安全、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等问题。
(2)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体多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3)留意天气变化,注意当地天气预报;了解旅游地的地形、地质状况;注意交通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4月3日,39名登山爱好者,参加了由北京理工大学“风信子”登山社团组织的活动。他们相约
一同到猫耳山游玩,因道路不熟和体力不支等原因,迷失方向,被困猫耳山。北京警方和消防共派出300多名警力进山搜救,经过一夜的救援,39名大学生先后被成功救下。
材料二:参与救援的消防员利用绳索攀爬陡峭的山崖,搜寻失踪的两个学生。
(1)此次北京理工大学“风信子”登山社团组织攀登猫耳山活动,事先需要收集哪些旅游地信息?
(2)结合材料二图中信息,分析登山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哪些?
(3)此次探险活动出现了意外,主要是因为迷路,请你为他们设计几种不同的求救方式。
答案:(1)需要搜集猫耳山的资源特色、到猫耳山的距离、交通线路、猫耳山的自然环境条件等。
(2)注意选择合适的攀登地点,避开有危险落石的地段,避开峭壁等地势险峻的地段等。
(3)利用指南针、地图、罗盘确定方位;利用声音求救(哨音等);利用小镜子反光发信号;利用国际求救信号,在地面上显示“SOS”字样;用颜色鲜艳的衣物求救等。
课件43张PPT。第四节 旅游安全课前自主预习考点逐一突破随堂基础巩固word部分: 请做: 课后强化演练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