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回 忆
决定性状
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
遗传因子——
约翰逊
孟德尔
萨 顿
摩尔根
科学家
……
【假说演绎】
【类比推理】
【假说演绎】
DNA+蛋白质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一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蛋白质
染色体
DNA
:由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具有多样性
的生物大分子
:结构不清楚
: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成的
生物大分子
一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
艾弗里
格里菲斯
赫尔希、蔡斯
【肺炎双球菌】
【T2噬菌体】
二 实验探究历程
有多糖类的荚膜
没有多糖类的荚膜
光滑
Smooth
有毒性
没有毒性
粗糙
Rough
P43划
人:肺炎
小鼠:败血症
S型细菌 R型细菌
形态
菌体
菌落
毒性
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P43
S型死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致死。
DNA
蛋白质
RNA
S型活细菌的化学成分
荚膜多糖
脂类
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
结果:若菌落中有S型活细菌
结论:则XX物质为转化因子
如何设计实验来证实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
2、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P44
2、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1、“转化因子”是DNA;
2、DNA才是遗传物质;
3、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
不是遗传物质。
(纠正了一个生物界的错误的普遍共识)
P44
进一步反证,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疑问:
由于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表示怀疑。
是否有更好的实验材料,可以不用经过人工提纯DNA,就能单独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呢?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3、赫尔希、蔡斯——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P44
T2噬菌体
——病毒
:专门寄生于大肠杆菌(细菌)体内
吸附
2.噬菌体把DNA全部注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体外,不起作用
3.噬菌体的DNA在细菌体内,使细胞本身的DNA解体,同时利用细菌的各种成分合成噬菌体自身的DNA和蛋白质
4.这些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1.噬菌体的尾部吸附在细菌的表面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P44
C H O N (P S)
标记噬菌体方法:同位素示踪(标记)法
P45
C H O N P
C H O N S
32
35
C H O N P
标 记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短时间保温)
搅拌离心
观察放射性的分布
实验步骤:
P45
标记蛋白质外壳
上清液有放射性
沉淀物无放射性
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外壳,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保温的目的:以保证酶的活性
标 记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短时间保温)
搅拌离心
观察放射性的分布
实验步骤:
P45
标记DNA
上清液无放射性
沉淀物有放射性
对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进行检测,发现了含32P的DNA,没有含35S的蛋白质。
蛋白质
DNA
有放射性
无
无
有放射性
实验结果及结论:
搅拌不充分:导致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不完全
①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到细菌
标 记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短时间保温)
搅拌离心
观察放射性的分布
很低
很低
②子代噬菌体已从细菌中释放出来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所以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
35S标记的实验 32P标记的实验
标记部位
放射性情况 上清液
沉淀物
含35s的培养基
含32P的培养基
含35s的大肠杆菌
含32P的大肠杆菌
含35s的大肠杆菌
培养T2噬菌体
含32P的大肠杆菌
培养T2噬菌体
先标记大肠杆菌
再标记T2噬菌体
大肠杆菌
标 记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短时间保温)
搅拌离心
观察放射性的分布
标记细菌
思考与讨论
1.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
(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2)繁殖快。(细菌20~30 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
2.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3.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等。
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做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P46
小 结
格里菲斯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_____和__ ___肺炎双球菌,______。
(2)实验原理:S型细菌_ 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及结果
S型
R型
小鼠
使小鼠患败血症
R型活细菌
S型活细菌
S型活细菌
S型活细菌
S型死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致死。
小 结
格里菲斯
艾弗里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R
R
DNA
蛋白质/荚膜多糖
S型活细菌的化学成分
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
DNA+DNA酶
DNA是“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小 结
格里菲斯
艾弗里
赫尔希
蔡斯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____ _____。
2.实验方法: 。
3.T2噬菌体的特点
(1)结构:外壳由___ ___构成,头部内含有_ ____。
(2)生活方式:_____于大肠杆菌内。
(3)增殖特点:在自身DNA的作用下,利用______ __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4 . 实验步骤:
5 . 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
蛋白质
DNA
寄生
大肠杆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标记细菌
标记
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
搅拌
离心
观察放射性的分布
(一组用32 P标记DNA,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
(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_进入细菌细胞中,而___ _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__ ___来遗传的。
(3) ___ ___是遗传物质。
DNA
蛋白质外壳
DNA
DNA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RNA
蛋白质
如何用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4、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出现病斑
不出现病斑
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控制其性状,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感染
感染
拓展: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结论: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由于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遗传物质,少数生物以RNA作遗传物质。
所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小 结
细胞结构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遗传物质是DNA
非细胞
结构生物
遗传物质是RNA
只含DNA的病毒
只含RNA的病毒
生物分类
【既含DNA,又含RNA】
1.1944年,科学家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将S型菌的DNA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其中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C
2.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答案】 D
3.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答案】 D
4.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 )
A.烟草花叶病毒 B.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
C.T2噬菌体 D.引起AIDS的病原体
【答案】 C
5.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 B
6.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图: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D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分离
分离
重组
重组
感染
新的病毒
产生
哪种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