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有四大名著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吗?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个有名的故事——草船借箭。介绍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作品介绍字孟德,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人物介绍你对文章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说一说。曹 操人物介绍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 。东汉末年名将。周瑜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人物介绍鲁 肃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人物介绍诸葛亮妒忌 曹操 周瑜 都督
水寨 擂鼓 丞相 弓弩
呐喊 幔子 翎毛 调度认识词语多音字学习调?tiáodiào调整调动 为了使各小组实力均衡,老师对组员构成进行了调(tiáo)整,将小明调(diào)动到第二组。 词语解释耽搁;拖延。迟延: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妒忌:怀疑困惑。疑惑: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神机妙算: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说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边读书边做批注。起因: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课文研读默读起因部分,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课文研读①“公事”“推却”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借理由推托、拒绝。②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课文研读③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嫉贤妒能、具有险恶用心的人。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课文研读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①十天真的能完成吗?周瑜既然有心要陷害诸葛亮,可见十天造十万支是有困难的,是完不成任务的。课文研读②从“只要”“军令状”“甘受重罚”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什么?诸葛亮有信心可以在三天之内完成任务。③思考: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周瑜确定三天打造十万支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三天又是诸葛亮自己提出来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诸葛亮受罚的样子。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为什么周瑜如此费劲心机地要惩罚诸葛亮呢?在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伐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妒忌刘备手下诸葛亮。相传周瑜曾说:“既生瑜,何生亮。”课堂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熟悉文中的人物关系,并预习后文。再 见课件25张PPT。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面对周瑜的算计,诸葛亮是如何应对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复习导入课文研读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①“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②默读课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研读默读“故事经过”部分,思考:诸葛亮成功“借”到箭的原因是什么?画出文中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课文研读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①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课文研读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②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课文研读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③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课文研读从“果然”一词,你体会到鲁肃是个怎样的人?忠厚老实、诚实可信。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课文研读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为了增大受箭面积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课文研读诸葛亮为什么要调转船头?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诸葛亮下令……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课文研读诸葛亮为什么下令军士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课文研读诸葛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天气?从天气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使敌人不明真相,误以为敌人来袭;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课文研读你从“一定不敢”看出了什么?诸葛亮识人知人,对曹操了如指掌。课文研读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诸葛亮镇定自若,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课文研读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智慧。“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此行“借箭”,轻轻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课文研读默读“故事结果”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什么?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从“自叹不如”反衬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文研读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1)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
(2)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3)算好鲁肃:忠实守信。
(4)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5)算好曹操:谨慎多疑。课文研读思考:文章题目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不用“骗”“取”“偷”呢?(1)文章最后,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所以用骗不好。(2)联系火烧赤壁,诸葛亮把箭又还给曹军了,所以用“借” 更妙。课文研读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1)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2)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3)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课堂小结《草船借箭》中的人物形象 周瑜——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但他性格中有着嫉
贤妒能、气量狭小的弱点。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他足智
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曹操——十分谨慎,疑心很重。
鲁肃——忠厚老实、守信。主要内容 本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以限期造箭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阴谋,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超群。课堂小结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课堂小结积累“草船借箭”歇后语拓展延伸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作业布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