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建立素材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建立素材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09-10-20 13:26:00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第14课 建立素材资料库
思考:图书馆里有很多书,如果你去担任管理人员,你如何整理图书来方便同学们借阅?
有序分类,给每一类资料创建一个有序的资料库
一、按资料内容进行分类
1、启动资源管理器
2、在D盘中创建一个以自己名字为文件夹名的新文件夹
3、选中D盘自己名字为名的文件夹
4、在它的下面分别创建四个名为“素材资料库”、“电脑知识资料库”、“硬件资料库”和“软件资料库”的文件夹
1)有+或-符号:表示该文件夹含下一级子文件夹
2)+:表示该文件夹下含有下级子文件夹,但没有展开
3)-:表示该文件夹下含有下级子文件夹,且已经展开
4 )用鼠标点击子文件夹前的符号可以展开或关闭。
二、按素材类型进行分类
1、启动资源管理器,选中“素材资料库”文件夹
2、在它的下面分别创建名为“文字素材”、“图片素材”、“网页素材”和“其它素材”的四个文件夹
3、打开D盘下的“收集素材”文件夹,将过去收集的素材类型分别复制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常见文件的扩展名:
文本文件 txt doc
声音文件 wav mid mp3
图片文件 bmp pcx wmf jpg gif
动画/视频 avi mpg
Web(网页): htm asp
三、查看素材文件的属性
1、打开资源管理器,选择要查看属性的素材文件
2、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
3、在对话框中,“大小”指素材文件占用的磁盘空间,“位置”指该文件处在磁盘的存放路径(物理地址),“创建时间”则是指素材文件建立的日期和时间,“修改时间”,指最后一次修改该文件的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先按照资料的内容进行分类,然后再按照素材的类型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使我们自己的资料刳分门别类,井井有条。
单击D盘前的+号,变—号,并展开D盘的子文件夹
右窗空白处右击,选择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的“新建”下的“新文件夹命令第14课 建立素材资料库
设计背景和意图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中第十四课——建立素材资料库。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把素材按类型归类,并存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能区分各种不同的文件类型。在实践授课中,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图标来认识文件类型。等学生对各种类型文件熟悉了以后,再让学生通过文件扩展名来进一步确定文件的类型。
在对素材文件进行归类时,注意让学生对比复制文件和移动文件在操作上的区别。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其不同的特点。我把七节分解为四个小问题:建立分类文件夹、素材分类存放,文件类型区分,查看文件属性。并根据四个问题设计四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来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按素材分类建立资料库
2、将素材分类存放
3、认识素材文件类型
技能目标:1、移动、复制素材文件
2、查看素材文件的属性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素材文件
难点:文件的复制、移动操作
教学实施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经常去图书馆,现在如果你去担任管理人员,你是如何整理图书来方便同学们借阅?要求学生讲座并写出整理的分类方案,互相交流和弥补方案的不足。
设置问题,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参与分类方案的设计,切身体会整理工作在我们生活中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对计算机操作的认识。
认定目标
展现教学目标: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这样学习才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提出任务
建立分类文件夹
教师先明确任务
任务:总结素材的类别,并在以自己“班级和学号”(例:1101,前面11为一(1)班,后面01为号)的文件夹中建立分类文件夹。
课堂教学的“导火线”,从应用需求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操作和应用。
导学达标
完成任务
在限定的时间(4分钟)内,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
教师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从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帮助。
通过必要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小结:教师演示学生的操作结果,对分类比较详细周全和例题的进行表扬。并给时间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文件夹。同时对容易出错的——文件夹重命名进行示范操作。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共同性问题,教师可在全班进行强调、讲解,并演示正确的操作步骤,有得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提出任务
文件的分类存放
教师先明确任务
看谁最快把教师计算机的“西湖游记”文字素材文件存放到自己的相应文件夹中。
通过比赛来促进学生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导学达标
完成任务
在限定的时间(2分钟)内,学生通过自学、协作等学习方法完成各自的任务。
教师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从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帮助。
通过必要的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巩固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把教师计算机的“大龙湫”图片素材文件存放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布置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通过小组的组间比赛,培养学生协助学习能力。
提出任务
区别文件的类型并依类存放
教师先明确任务
任务三:区别文件的类型并依类存放
学生阅读教材P92页的知识链接,识记文件的图标及其对应的扩展名。
教师:展示不同文件,请同学讲出是哪类文件?
学生:完成任务三。并互相检查别人的文件夹,找出存放错误的文件。
课堂延伸:复制和移动的区别。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导求完成任务的方法,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解决信息技术课学生不重视教材的偏见。
导学达标
完成任务
在限时间(5分钟)内学生通过自学、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教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操作困难。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3、教师小结: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要复制文件,先选择文件,然后再执行复制命令;指导学生讨论复制与移动的区别。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共同性问题,教师可在全班进行强调、讲解,并演示正确的操作步骤,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提出任务
查看文件的属性
教师先明确任务
任务四:查看文件的属性,并比赛哪个同学找到的文件容量是最小的?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从应用需求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操作和应用。
导学达标
完成任务
在限定的时间内,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完成各自的任务。
教师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从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帮助。
此项操作比较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教师小结:
教师示范查看文件夹属性的操作,并对学生比赛优胜者进行表扬。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共同性问题,教师可在全班进行强调、讲解,并演示正确的操作步骤,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小结
教师归纳总结:
由教师出示归纳提纲,学生回答:
建立文件夹的方法
文件的存放
文件(文件夹)复制、移动的操作方法与区别。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课后记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把素材按类型归类,并存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能区分各种不同的文件类型。在实践授课中,可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图标来认识文件类型,这是一种直观、简单的方法。等学生对各种类型文件熟悉了以后,再让学生通过文件扩展名来进一步确定文件的类型。70%学生都能区别不同的文件。
提醒学生下载网页的同时也下载了一个同学(有后缀.files)的包含了网页中所有图片的文件夹。学生能够理解,如果无法理解可以将其删除再看网页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