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时激趣导入 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思路启发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思路启发中秋吃月饼、赏月、赏桂花思路启发端午赛龙舟思路启发重阳登高、插茱萸思路启发端午节包粽子思路启发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确定思路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方法指导回顾第一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方法指导 《腊八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梳理思路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闹花灯梳理思路拜年梳理思路包饺子梳理思路除夕真热闹拟写提纲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注意观察的顺序。 拟写提纲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再 见课件14张PPT。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二课时范文赏析包粽子
我的家乡特别看重端午节,每当端午节快要到来时,人们就开始挂艾草、包粽子、赛龙舟,这些风俗活动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包粽子。① ①先点明家乡的风俗活动,再突出“我”对包粽子的喜爱,以引出下文。范文赏析 早上,我和妈妈到超市买了一些红枣、绿豆等包粽子的配料。一到家,我就嚷嚷着要包粽子。妈妈见我这架势,忍不住乐了,连忙准备好家什,一边示范包粽子,一边跟我讲解要领。范文赏析 妈妈熟练地把一片粽叶卷成一个锥形,抓一两把混有红枣、绿豆的糯米放进去,用手按压结实,然后用剩下的粽叶封住锥形口,最后用绳把粽子捆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包好了。② ②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妈妈包粽子的娴熟技能,从侧面反映出端午节包粽子是家乡重要的风俗活动之一。范文赏析 见妈妈包粽子这么容易,我的手更加痒痒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粽叶,把它卷成一个锥形,然后往里面放糯米。哎呦!由于我卷粽叶的技术不过关,锥尖有一个圆圆的小洞,糯米从小洞里全部“逃亡”了。③ ③这个细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有趣,令人会心一笑。范文赏析 妈妈看了,不禁哈哈大笑。
不行!我可不能服输,我要跟着妈妈继续学。这一次,我特别注意,细心地卷粽叶,让锥尖严丝合缝。虽然我的速度比妈妈慢了许多,但总算“不露馅”了。到了最后的捆绑工序,我又遇到了难题,妈妈手把手教了我好几次,我才勉强完工。范文赏析 一个成功了,接着两个、三个……我包得越来越快,也包得越来越好。看着自己包的粽子,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好多大人都学不会包粽子,俺家丫头就是聪明!”④ ④借妈妈之口,从侧面表现“我”的聪明能干,这也是“我”爱包粽子的一个原因。范文赏析 听到妈妈这么夸我,我心里更是乐滋滋的,跟吃了蜜一样甜,恨不得马上就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这个端午节太有意义了,因为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吃到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⑤ ⑤照应开头,再次点题,结构严谨。范文赏析 今天,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①
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②
回到家门口,我就闻到粽子香味,一进门就看见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我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里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③ 家乡端午民俗 ②按时间顺序,先简要介绍“趟露水”习俗。 ①开门见山。 ③介绍吃粽子,渲染了节日快乐的气氛。范文赏析 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知道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知道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④ ④在对话中描写了赛龙舟、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范文赏析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知道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起说道。 ⑤ ⑤通过奶奶的介绍,端午与‘五’有关的习俗让人耳目一新。写作注意事项①不少于400字;
②最好集中一种民俗活动介绍;
③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④详略得当,不能像是记流水账。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2.学生交换欣赏习作。
3.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4.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5.收集优秀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