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折形状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折形状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4 15:0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折形状
教材分析
《折形状》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单元第一课。本课通过用A4纸折不同的柱形来研究它们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把薄的材料折成各种柱形、球形都可以增大材料的承受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个性活泼、好动、好表现,对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心。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过简单的力学知识,并掌握了初步的实验预测和探究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科学探究的特点,充分让学生通过预测、实验操作、分析比较等手段去感知和发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常见的四种基本形状并识别复杂形状的构成。
2、通过测试纸筒承受力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
2、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规范折出各种柱形和如何准确测试各种柱形纸筒的承受力。
教学准备
A4纸、钩码、光盘、塑料水槽、蛋壳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初识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1.谈话:这是一张白纸,在我手里它将变得神奇!因为我能让它在讲台上站起来?2、你们行吗?谁来试一试。
3、你太厉害了,这么一折就让这张纸自己站在了桌面上!在你们手里,它也一样变得神奇!
4、同学们这么一折,纸的什么改变了?(形状——板书)
思考
演示
交流
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认识物体的四种基本形状
1、说到形状,你们认识下面这些形状吗?(课件展示)
2、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4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板书:锥体、球体、台体、柱体)这些形状又可以被切成一半或更小些,用来组成其他形状。(课件展示)
3、其实我们大自然中有许多物体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展示),说说这些物体分别类似什么形状呢?
4、这些形状有什么好处呢?
5、他们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形状,有的能抵御风雨,有的能增加自身承受力。那这些美丽的形状承受力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板书:形状、承受力)
观察
交流
倾听
观看
交流
倾听
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进一步明确形状与承受力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探究埋下伏笔。
三、折各种柱形
1、谈话:还是这张白纸,你能让它变得更神奇吗?比如让它站着托起一块砖?(思考——讨论——汇报)
2、通过什么方法让它托起砖?(折)
3、今天我们就用折一折的方法来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你打算把A4折折成什么形状?(圆柱…展示成品))会折吗?
4、微课演示:折纸筒
5、折形状比赛——收集、评比
讨论
交流
观看
动手
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明确折形状的目的。
四、研究各种柱形的承受力
1、提问:同学们折的这些不同形状的纸筒,它们的承受力一样吗?(预测承受力并记录——课件展示)
2、谈话:想要知道他们谁的承受力大,我们可以让他们来做什么?
3、你能说说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吗?
4、微课展示:实验方法
5、分组实验。(教师输入学生的数据)
从以上数据中,你发现什么?
(a、圆柱体的承受力最大。为什么圆柱的承受力最大?——圆柱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地分散,所以每一点承受力不大,整体承受力就比较大。)
b、每个纸筒各组的承受力不同,为什么?你认为纸筒的承受力应采用大数据还是小数据?)
c、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八边形的纸筒的承受力可能有多大?
17小结: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一张薄薄的A4纸,可以用什么方法可增加它的承受力?(板书:? 改变 →承受力)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增大物体的承受力在生活中类似这样的运用还很多。(课件展示:)不但增加了承受力,还节约了材料。
交流
预测
交流
交流
观看
动手
讨论
倾听
观看
让学生真实而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棱与承受力的关系。
五、研究球形承受力
1、(出示鸡蛋)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鸡蛋。我们都知道:鸡蛋易碎,我们要轻拿轻放,那你们有没有研究过鸡蛋壳的承受力呢?
2、尝试:握在手心,用力捏--碎了吗?
3、(出示:鸡蛋桥)预测:这四个鸡蛋他们能不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
4、讲解:壳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它所受到的力是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到壳体各处,因而相对来说在壳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小了许多。所以鸡蛋的这种形状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比较坚固,能承受比较重的物体。
4、建筑设计师们从改变物体的形状增大物体的承受力和蛋壳结构中得到启示,设计出了许多轻便省料、优美大方的建筑。(课件展示:各种建筑物)
倾听
演示
预测
观看
倾听
观看
了解球形的承受力以及球形在建筑中的应用,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总结与拓展
1、看到这美丽的图片,我想对你们说,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大胆想象,就一定能够利用科学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2、课后自主比较研究台形和柱形承受力大小。
倾听
思考
总结全课,让探究活动在课后得以继续
七、板书设计: 折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