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幻灯片动起来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让幻灯片动起来 说课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09-10-23 09: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说课题目
制作人:张春蕾 郭建筑
本节概要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分析
三、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的地位
教材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另外学生对于制作动画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上手。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对比演示,启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创造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的地位
这节课与前后的联系十分密切,前面已经学习了创建幻灯片和美化幻灯片,本节课是对前面两节知识的延伸,是在静态幻灯片的基础上添加动画效果。同时它也是为后面学习超级链接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
本课是初中第二册第一章中的重要部分,是通过使用自定义动画为幻灯片中的各个对象设置动画效果,通过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使幻灯片之间的切换像切换电影镜头一样,过渡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如何为幻灯片设置动画和切换效果的方法。
难点
如何使幻灯片的效果看起来协调生动,而不致太杂太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 创建动画效果以及切换效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修养,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教法分析
对比教学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演示法:使学生通过模仿最大化的提高学习效率。
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的动力。
学法分析
自主式学习:“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通过演示教会学生操作的基本方法,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学习的客体变为主体。
探索式学习:通过一些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
时间安排
教学环节
教学环境
机房
时间安排
一(5’)
二(15’)
三(20‘)
四(5’)
教学环节(一)
1、复习导入:首先回顾,然后展示两个幻灯片,一个有动画切换效果,一个没有,通过对比,提问学生两者效果有何不同?自己想不想也搞一个?
设计意图:复习在于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对比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新知识。
2、新授:通过演示法,让学生在模仿、领悟中学会如何添加多张幻灯片,如何设置动画,如何添加切换效果。
教学环节(二)
3、板书设计:把主要内容和主要步骤用word列出,发到学生机器上,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练习,提高效率,从而达到加强记忆的目的。
4、学生练习: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在解决疑问中,练习新知识。老师巡视进行疑难解答,并对学生的创造性设计给予鼓励和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使学生熟悉操作过程,巩固新知识。
教学环节(三)
5、作业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启发学生可以给自己的相册或自己喜欢的明星制作动画切换效果。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巩固新知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