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古诗词练习
一、《采薇》(节选)?
1、《采薇》选自《诗经》,诗经分为 三部分。
2. “依依”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请说说“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诗的意思。
4、这首诗歌主要表达是作者对 之情。
二、《春夜喜雨》
1、这首诗描绘的是 雨景。
2、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好( )雨,潜( )入夜,花重( )锦官城?
3、这首诗是描写春夜( )的,诗人按照( )雨,( )雨,( )雨的思路,赞美了( )的及时。?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
4、 “好雨知时节”这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5、人们常常用 这两句诗来形容老师对学生细微入至,默默无闻的关怀。
6、请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江畔独步寻花》
1.辨字组词。
畔( ) 懒( ) 倚( )
伴( ) 赖( ) 畸( )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A、黄师塔前江水东。 ( )
B、桃花一簇开无主。 ( )
3、作者看花的地点是( ),看花的季节是( )。
4、诗中最后一句用了一个叠字是( ),表达了作者对(
)。
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张十八员外是指唐代诗人( )。
2、诗歌是一首七言( )。诗句开头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体现了春雨绵长细密的特点。
3、诗句最能体现春雨景致的诗句是( )整首诗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 )之情。
4、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5、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五、《江上渔者》
1、“出没”的“没”读作(???????),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不要读作“pō”。
2、这首诗所描述的主角是( )。
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喜欢吃鲈鱼的( ),后两句写的是( )。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 )。
4、看到滚滚波涛,你想到了什么?
六、《泊船瓜洲》
1、给多音字组词
泊?? bó( )? pō ( )? 间? jiān( )? jiàn( )
重? zhòng( )? chóng( )
2、《泊船瓜洲》的作者是_ _代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 之后,望着仅一江之隔的 ,想到离京口不远的自己的 ,不禁勾起了浓浓的 之情。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你认为“绿”好在哪里?
七、《游园不值》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怜:①怜悯、同情?②爱? ③爱惜????应怜屐齿印苍苔。(? ?)???
扣:①扣除?②击打?③覆盖???? 小扣柴扉久不开。(? ?)
2、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 ),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3、诗中“春色”和“红杏”都被( ),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说明_
道理。
八、《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词人对江南之春的情有独钟,希望其永驻不去的两句是。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卜算子”是词的 ,“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词的 。词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叫做 和 ?。?
3、词的上片着重写 ,以 比喻 。
4、对诗句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交代了送别友人的地点是浙东。
B.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景。
C. 词的下片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
D. 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笔调轻松活泼,比喻巧妙别致,语言风趣俏皮。
5、对宋代词人王观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一、二句,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B. 上片三、四句一语双关,既指友人所去浙东的秀丽山水,又描绘了送别时脉脉含 情的神态,表现对友人的深情。
C. 下片一、二句,写离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D. 下片三、四句,作者再发奇想,希望和友人一起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
九、《浣溪沙》
1、词中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苏轼诗词中常有哲理性的句子, (《题西林壁》)。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也富含哲理。请说出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
3、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清平乐·春归何处》
1、这首词运用最显著的修辞方式是( )。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无比留恋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眼见春天逝去,没有了春来去的踪迹,词人内心颇感寂寞。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可知,词人写的应是暮春时节,表现了强烈的惜春之情。
B.上片开头两句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
C.下片头两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天的消息。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
D.词中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参考答案
课文古诗词练习
一、1、风、雅、颂
2.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的样子,既写出柳枝随风摇曳之状,又表现出士兵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4、故乡无限思恋
二、1、春夜
2、(hǎo) (qián) (zhòng)
3、(雨景) (盼) (听)(看) (春雨) 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4、(拟人)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三、1.湖畔 伴侣 懒散 赖皮 倚靠 畸形
2、A、(黄师塔)B、(数量词)
3、(黄师塔) (春天)。
4、 (爱) (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四、1、(张籍)。
2、(绝句)(比喻)(春雨)(酥油)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热爱和赞美)
4、B
5、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五、1、 (?mò) (bō?)2、(捕鱼者)。
3、(行人)(辛苦劳作的捕鱼者)(同情)。
4、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吃、住的艰难;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每次打鱼到回归,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真是“谁知盘中鱼,条条皆辛苦。”呀!
六、1、(停泊)? (湖泊)? (中间)?(间隔) (重要)?(重复)
2、 宋 京口 钟山 思乡之情。
3、“绿”字用得好是因为:绿,本为形容词,形容颜色,但是王安石却巧妙的化用为动词,使整句句子富有动感,同时又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更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游园不值》
1、(?③?)???(?②?)
2、(所见所感)?
3、(拟人化) 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八、1、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词牌名 题目 上阙 下阙?。?
3、人的眼波和眉毛比 水和山。
4、( A )
5、( D )
九、1、词中写的是春季的景色。从“山下兰芽短浸溪”和“潇潇暮雨子规啼”可以看出来。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3、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4、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十、1、(拟人)
2、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