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版物理选修3-3同步练习8.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含解析(附PPT4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人教版物理选修3-3同步练习8.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含解析(附PPT4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3-24 14:30:21

文档简介

第 12 页 共 12 页


2019--2020人教版物理选修3-3同步练习8、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含解析
8、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基础巩固
1.(多选)对于理想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理想气体是严格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模型
B.理想气体的分子间没有分子力
C.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模型,没有实际意义
D.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情况下,可当成理想气体
解析:理想气体又称“完全气体”,是理论上假想的一种把实际气体性质加以简化的气体.人们把假想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守气体三定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就是说:一切实际气体并不严格遵循这些定律,只有在温度较高,压强不大时,偏离才不显著.所以一般可认为温度不低于0 ℃,压强不高于1.01×105 Pa时的气体为理想气体.从微观角度来看是指:“分子本身的体积和分子间的作用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当实际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与理想气体比较接近时,在计算中常把它看成是理想气体.”
答案:AC
2.如图1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两次不同体积下的等容变化图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a点对应的气体分子密集程度大于b点对应的气体分子密集程度
B.a点对应的气体状态其体积等于b点对应的气体体积
C.由状态a沿直线ab到状态b,气体经历的是等容过程
D.气体在状态a时的值大于气体在状态b时的值
解析:由=C,a点对应的气体状态其体积小于b点对应的气体体积,故a点对应的气体分子密集程度大于b点对应的气体分子密集程度,故A正确,B错误;由状态a沿直线ab到状态b,气体经历的是等温过程,故C错误;气体在状态a时的值等于气体在状态b时的值,故D错误.
答案:A

图2
3.图2为伽俐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  )
A.温度降低,压强增大
B.温度升高,压强不变
C.温度升高,压强减小
D.温度不变,压强减小
解析:水柱上升是结果,要找到原因.外界温度降低,热胀冷缩内部体积减小水柱上升;外界大气压上升托起更高的水柱.
答案:A

4.(多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
A.先等压膨胀,再等容降温,其温度必低于起始温度
B.先等温膨胀,再等压压缩,其体积必小于起始体积
C.先等容升温,再等压压缩,其温度有可能等于起始温度
D.先等容加热,再绝热压缩,其内能必大于起始内能
解析:根据=K(恒量)则T=,先等压膨胀,体积(V)将增大,再等容降温,则压强p又减小,但pV的值难以确定其是否增减,故A错.同理,V=·K,等温膨胀时,压强p减小,等压压缩时,温度(T)又减小,则难以判定的值是否减小或增大,故B错.同理T=,先等容升温,压强p增大,再等压压缩时,V将减小,则p·V值可能不变,即T可能等于起始温度,故C正确.先等容加热,再绝热压缩,气体的温度始终升高,则内能必定增大,即D正确.故C、D正确.
答案:CD
5.(多选)如图3所示,图中的a、b两点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两个状态,关于气体a、b的两个状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
A.密度之比为8∶1
B.密度之比为9∶1
C.分子间平均距离之比为1∶2
D.分子间平均距离之比为1∶3
解析:根据=,由图知=8即Va=Vb,质量不变,ρa=8ρb,分子间平均距离之比为==.
答案:AC

图4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4所示的状态变化1→2→3过程,则三个状态的温度之比是(  )
A.1∶3∶5     B.3∶6∶5
C.3∶2∶1 D.5∶6∶3
解析:由=C得T1∶T2∶T3=3∶6∶5,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图5
7.(多选)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5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垂直于ab且与水平轴平行,da与bc平行.则气体体积在(  )
A.ab过程中不断增加
B.bc过程中保持不变
C.cd过程中不断增加
D.da过程中保持不变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a→b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知该过程气体压强减小,体积增加,选项A正确.b→c为等容变化,体积不变,选项B正确.c→d为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温度减小,体积减小,选项C错误.d→a气体三个状态参量都在变化,设da段图象上各点到坐标原点所连直线斜率为k,d→a过程k值减小,由=C得kV=C,k减小,故气体体积V不断增加,选项D错误.
答案:AB
综合应用
8.(多选)甲、乙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同种气体,已知甲、乙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且p甲A.甲容器中气体的温度高于乙容器中气体的温度
B.甲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低于乙容器中气体的温度
C.甲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D.甲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于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解析:据理想气体的性质可知,=,因为p甲答案:BC
9.在下图中,不能反映理想气体经历了等温变化→等容变化→等压变化,又回到原来状态的图是(  )

解析:根据p-V、p-T、V-T图象的意义可以判断,其中选项D显示的是理想气体经历了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又回到原来状态的图.与题意不符.
答案:D

图6
10.一圆筒形真空容器,在筒顶系着的轻弹簧下挂一质量不计的活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活塞正好触及筒底,如图6,当在活塞下方注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后,温度为T时,气柱高为h,则温度为T′时,气柱的高为(活塞与圆筒间摩擦不计)(  )
A. B.
C.h D.h
解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当气柱高为h时,弹簧弹力F=kh,由此产生的压强=(S为容器的横截面积).取封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初状态为(T,hS,);末状态为(T′,h′S,),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h′=h,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11.(2019年连云港摸底)如图7所示,封闭有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气缸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开口向右放置,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活塞通过轻绳连接了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轻绳跨在定滑轮上.开始时气缸内外压强相同,均为大气压p0(mg
图7
(1)气体体积减半时的温度T1;
(2)建立p-V坐标系并在该坐标系中画出气体变化的整个过程.
解:(1)设初始气体体积为V,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得:=,解得T1=T0.
(2)气体变化的整个过程如图8所示.

图8


图9
12.如图9,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用水银将一段气体封闭在管中.当温度为280 K时,被封闭的气柱长L=22 cm,两边水银柱高度差h=16 cm,大气压强p0=76 cmHg.
(1)为使左端水银面下降3 cm,封闭气体温度应变为多少?
(2)封闭气体的温度重新回到280 K后,为使封闭气柱长度变为20 cm,需向开口端注入的水银柱长度为多少?
解:(1)初态压强p1=(76-16)cmHg=60cmHg
末态时左右水银面高度差为(16-2×3)cm=10cm,压强
p2=(76-10)cmHg=66cmHg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解得T2==×280K=350K
(2)设加入的水银高度为l,末态时左右水银面高度差
h′=(16+2×2)-l
由玻意耳定律: p1V1=p3V3
式中p3=76-(20-l)解得:l=10 cm
13.

图10
如图10所示,上端开口的绝热圆柱形汽缸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导热性能良好的活塞甲和绝热活塞乙质量均为m,两活塞均与汽缸接触良好且厚度不计,忽略一切摩擦,两活塞把汽缸内部分成高度相等的三个部分,下边两部分封闭有理想气体A和B.汽缸下面有加热装置,初始状态温度均为t0=-3 ℃,汽缸的截面积为S,外界大气压强为且不变,现对气体B缓慢加热,求:
①活塞甲恰好到达汽缸上端时气体B的温度;
②若在活塞甲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丙,继续给气体B加热,当活塞甲再次到达汽缸上端时,气体B的温度.
解:①设B开始的体积为V1,活塞甲移动至恰好到达汽缸上端的过程中气体B做等压变化,体积变为2V1,T0=t0+273=270 K,有=,
得气体的温度为T1=2T0=540 K.
②设放上丙继续加热过程后A的体积为V2,气体A做等温变化,
由玻意耳定律得V1=V2,
而p0=,解得V2=V1,
此时B的体积V3=3V1-V1=V1,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
则此时气体B的温度为T2=T0=840 K.
14.如图11所示,一竖直放置、粗细均匀且足够长的U形玻璃管,右端通过橡胶管与放在水中导热的球形容器连通,球形容器连同橡胶管的容积为V0=90 cm3,U形玻璃管中,被水银柱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环境温度为0 ℃时,U形玻璃管右侧水银面比左侧水银面高出h1=16 cm,水银柱上方空气柱长h0=20 cm,(已知大气压强p0=76 cmHg,U形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0.5 cm2)
,图11)

①若对水缓慢加热,应加热到多少摄氏度,两边水银柱高度会在同一水平面上?
②保持加热后的温度不变,往左管中缓慢注入水银,问注入水银的高度为多少时右管水银面回到原来的位置?
解:①初状态压强为
p1=p0-16 cmHg=60 cmHg,
体积为V1=V0+h0S,T1=273 K.
末状态p2=p0,V2=V1+S,T2=(273+t) 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代入数据得t≈86.63 ℃.
②当往左管注入水银后,末状态压强为p,
体积为V1=V0+h0S.
由玻意耳定律p2V2=pV1.
解得p=79.04 cmHg.
则Δh=(79.04-76)cm=3.04 cm,
可知往左管注入水银的高度为
h=h1+Δh=19.04 cm.






























































































(共46张PPT)
同步导练/RJ·选修3-3
物理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
第八章 气体
第三节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目 标 导 向
自 主学习
要 点 导 析
方 法 导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