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9课 对外开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冒着生命危险,由深圳逃往香港,史称“大逃港”。当时广东宝安贫困落后,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是0.7到1.2元,而对岸一河之隔的香港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却是60-70港币,两者差距非常明显。2、含义: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
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
这既是对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实际作用的概括和总结。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区别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材料二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 税……
第十四条 特区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出入境均简化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材料一 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特区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
---《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资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 建立经济特区。3、意义: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邓小平对深圳特区题词: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材料: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想一想:设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作用?“除现在的特区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沿海城市开放大事记》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海南岛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拓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1988年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浦东位于黄浦江以东,浦东虽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的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地位:浦东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作用: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经济
特区沿海开
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 城市、
自治区首府沿江和沿边开放城市内陆市县 内 地 1992年,对外开放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行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有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英文缩写为WTO,是处理世界
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
易组织正式成立。它是独立于
联合国之外的一个永久性国际
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主要作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目前拥有164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时间: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议定书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提出关于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挑战:
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
在基本失去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与外国竞争,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第9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
2、含义:
3、意义: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对外开放的扩大
2、对外开放的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
2、意义:本课小结:课堂练习A1.1979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其中的“血路”是指( )A. 率先建立经济特区B. 率先实行改革开放C. 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D. 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济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