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回延安》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5 09: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厂第二回民中学 八 年级语文多元互动导学案
主备人 张宏宇 审核人:年级语文组 上课时间:2020年 3 月
班级: 主讲人: 课型:新授课
课 题 回延安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辅备栏内请老师们根据学情补充各自的教法,请同学们补充课堂笔记)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辅 备
【导预疑学】 一、明确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重点】 2.体会比、兴的表现手法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难点】 3.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领会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重点】 二、自主学习【作者简介】贺敬之, 代著名 和 家,1924年生于山东枣庄市峄县(今山东台儿庄)。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造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 》,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1946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雷锋之歌》《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写作背景】诗人1940年奔赴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6年因工作需要离开。诗人在延安的六年中,受到了革命的教育和锻炼,经历了生命史上最难忘的时期。1956年,与延安阔别十年之后,诗人从北京重回延安,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西北五省青年造林大会,受到延安人民的热情接待,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变化,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就写下了这首抒彩浓郁的诗歌,歌颂了党中央的伟大,表达了对延安人民的深厚而真切的感情。 【“信天游”】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歌词一般以七字二二三式为基本格式,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特点:1.每两句一节,押一韵,节数不定。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一般一节表达一个意思,也有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2. 信天游的形式活泼,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 示例: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句式整齐,节内押韵)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句式自由活泼,节内押韵) 了解作者熟悉背景 试着从诗中再找出两例体现信天游特点的语句,仔细品味。
【重点字词】白羊肚( )  树梢( )  油馍( ) 满窑( ) 气喘( ) 眼眶( ) 多音字、形近字辨析:①脑畔 ( ) 挑衅( ) 绊倒( ) ③ 糜子( ) 糜烂( )②搂抱( )镂刻( ) 佝偻( ) 奢靡( )风靡一时( )解词:①登时:立刻 ②脑畔上:这里指窑洞的顶上【导问研学】研学活动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试概括诗歌各部分的内容,把握诗歌的线索。 第一部分:抒写久别的激动和喜悦 ( 延安 ) 第二部分:回忆过往的战斗生活 ( 延安 ) 第三部分:描绘见到亲人的热烈场景 ( 延安 )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崭新的面貌 ( 延安 ) 第五部分: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光明未来 ( 延安 )【活动小结】 全诗按照 来抒发情感,抒发了诗人回到延安后的 、 之情,以及作者对延安巨变的 之情。研学活动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朗读本诗时,我们能分明感受到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浓浓眷恋之情。请仿照示例,体味下列句中加点字蕴含的情感。示例: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两个“莫”字体现了诗人临近延安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深沉的爱和眷恋。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白塔山。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准确识记字词的音、形、义 自主观看直播视频,理解回答 就理解不了的问题提出疑问
研学活动三:品味语言,写法探究本诗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运用了比兴手法和多种修辞手法。试找出下列句中运用的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课堂小结】 本诗以陕北民歌 的形式,以 为 线索,抒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时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主旨) 【导法慧学】 总结你从本课学习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信天游的民歌形式及特点。 2.比兴、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导评促学】推荐拓展阅读,品味“延安精神”: 1.莫耶 《延安颂》 2.曹靖华《小米的回忆》 3.吴伯箫 《记一辆纺车》 “延安精神”: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