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4 21:0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以本国的综合实力为基础,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此外政权的性质、国际形势等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外交目的出发点) 国家性质(决定方向)
国家力量(影响结果基础) 国际形势(影响政策)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与“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1.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历史吗?
讨论问题
屈辱
2.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3.“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的? 
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反动政府的无能,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国力衰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外交无小事 。——周恩来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外交关系的突破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专题五:单元结构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基础)
(突破)
(调整)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政策。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阅读材料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
——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国际因素呢?
分析与思考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二 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
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 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新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毛泽东选集》第1354页
历史资料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
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
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毛泽东的声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国内形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总原则:
3、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
②“一边倒”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另起炉灶”
“一边倒”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
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
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
系的基础。
内容 含义 意义



“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请对号入座!以下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项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政治外交领域:取消领事裁判权等
军事领域:取消外国在华驻军等
经济领域:收回海关主权等
文化领域:停止西方在华新闻、出版等机构的活动等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苏联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到建国一周年时,已有17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 与17国建交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
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
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军事同盟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苏联向中国贷款三亿美元,并先后在中国境内创办了中苏石油公司、中苏金属公司、中苏航空公司(这些公司于1955年全部移交给中国),并向中国提供了成套工业设备。1953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时,苏联帮助中国新建和改建了141项重大工程,并派了大批专家、学者来华工作。
宣传画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
背景:国际: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国内:争取国际局势好转和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环境
过程:首次提出53年;——发展54年;——完善55年;
内容:
意义:广泛影响,基本准则;成熟标志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左3)举行会谈
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
阅读下面史料,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什么特点?
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边倒”方针的差异何在?
“一边倒”方针,使中国在开展外交时,受制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则超越了这一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能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
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
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
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
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1954年)

2、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
(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 ……
(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重要的国际会议
(4)内容:《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5)结果: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
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6)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
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
国地位参加的重要的
国际会议
2、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1)背景:

(2)内容:
(3)特点:
(4)“求同存异”方针: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万隆会议
提出背景:
帝国主义国家企图破坏会议;
与会国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
异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同:
①共同的历史遭遇:在近代都曾被殖民主义侵略;
②共同的任务: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争取世界和平的任务。

如何理解“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
尼赫鲁
吴努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
一个很好的答复。
万隆会议意义:






1、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团结、友谊、合作)。
2、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万 隆
莫斯科
日内瓦
新德里
北 京
图说外交成就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国际环境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外交 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建国第一年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
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56)
时间 外交成就 意义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府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

2.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下列哪个方针,使会议的圆满成功:
A.“求同存异”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以下哪一项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求同存异
C.互不干涉内政 D.和平共处
D
A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