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4 21:1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融合佛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与继承,儒学新发展。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知识体系梳理(宏观把握)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目标导航】
★一、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⒈“异端”思想家李贽(思想、评价)
1)生平、著作、思想主张
★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顾、王)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比较
★三、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影响
3.中国明清的民主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的转型的原因
★四、重点突破
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
2.明清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儒家思想的变与不变

一、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
——时代的变与不变
“明清之际,中国逐渐进入一个社会转型期,处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思想与新的价值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 ”
——岳麓书社历史教参
探究一:明清进步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主体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明亡清兴,人民起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西学东渐、
西方近代科学传入
君主专制加强、政治腐败
文化专制、八股
取士、空谈心性
的理学
认识: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二、一些“最敏锐的心灵”
——思想的变与不变
二、一些“最敏锐的心灵”
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李 贽
视角一:出生地
二、一些“最敏锐的心灵”
视角二:思想家的主张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视角二:思想家的主张
大加鞭挞程朱理学
否定孔孟学说权威
反对传统伦理道德
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提出男女平等观点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批判君主专制
鼓吹民主思想
呼吁君臣平等
主张限制君权
倡导工商皆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根本认识 理在气中
考察事物 得出认识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视角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上:工商皆本

思想上:经世致用
视角四:明清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著名历史学家臧嵘
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中国儒学史》
黄宗羲是以“继承儒家民本思想”为前提,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 ——《中国儒学史》
“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天下之大害”——黄宗羲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王夫之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坚持抗清斗争,不做贰臣。
中国古代的民本与民主
民本:孔子的仁与为政以德
孟子的仁政与民贵君轻
荀子的君舟民水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民主:1、人民之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 汤”(《尚书》)
2、反对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

民本:维护统治为其出发点。
民主:则是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区别于反对君主)

三、一 度活跃的进步思潮
——影响的变与不变
视角一:进步性的表现
材料一 清初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几位大师-—梨洲、顾亭林、王船山……,他们许多话,在过去二百多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象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震得在跳。
——梁启超
视角二:影响有限的原因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社会转型不充分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专制统治继续在强化
理学影响具有深远性
西学东渐影响有限性
经济:
政治:
思想:
文化:
视角二:影响有限的原因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限制君权、提高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天。
-----张岱山、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他们对于明朝之亡,认为是学者社会的大耻辱大罪责,于是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他们不是为学问而做学问,是为政治而做学问。”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社会转型不充分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专制统治带有延续性
理学影响具有深远性
西学东渐影响有限性
个人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
经济:
政治:
思想:
文化:
明清儒家思想特点(明清进步思想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十分惊惧。
2)反封建专制,具有早期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
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四、【重点突破】
师说197页史论归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之际文化,横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一一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
曙光说:明清时期,西学东渐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进步思想家的出现,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迎合了近代历史的发展潮流,并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作用。 晚霞说: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明清的进步思想从根本上未能突破传统文化的桎梏,只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以维护封建秩序为根本目的,最终也没有改变中国落后与西方的命运。
(变)
(不变)
课堂小结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让历史照亮未来

不要因循守旧,而要与时俱进
不要盲从权威,而要敢于质疑
不要压抑个性,而要个性解放
不要独断专制,而要民主平等
不要推卸责任,而要敢于担当
不要空谈心性,而要经世致用
让历史照亮未来
从背景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从内容看:思想要趋时更新、批判中有所继承,继承中有所发展
从影响看:思想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革命派):
资产阶级 (激进派):
中国共产党:
拓展延伸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中国共产党:
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
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 ,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
文化大革命时期:否定了儒家思想 改革开放后:批判地继承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