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数据分析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能理解什么是数据分析表及数据分析表的作用;
能根据调查目的设计并制作数据分析表;
能从已有的筛选方式探究出新的筛选方式;
能使用合适的图表类型来表达调查意图。
2. 能力目标:
能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对如何设计数据分析表、如何统计数据、如何制作图表提出自己的观点。
能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得出结论,为后期的作品制作提供依据。
3. 情感目标:
能通过小组交流,加强小组内的凝聚力,体验到合作交流给自己带来的帮助。
教学重点:
能根据调查目的,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设计并制作出数据分析表,并利用Excel的筛选功能统计数据,最终通过图表的制作和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数据分析表,为什么要建立数据分析表;如何设计数据分析表的表头。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实物投影机、多媒体网络教室、黑板。
软件资源:教师课件、学生学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工作
从共享文件夹中下载数据分析表1.xls或数据分析表2.xls
二、引入——什么是数据分析表(预计10分钟左右)
回顾精美民俗月历活动项目的前几节课教学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完成答卷,制作原始数据表。
引出问题:既然我们要设计的是民俗月历,我们这么辛苦做调查干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调查知道大家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决定民俗月历中的重点介绍内容;通过调查知道各种庆祝方案的受欢迎程度,为我们庆祝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出示原始数据表)提出问题:假设我们组选择的是春节,那么你能从原始数据表中快速地得出,我班同学对春节各习俗的了解情况吗?能看出哪种度假形式是最受欢迎的吗?
(预计学生回答:不能),得出结论:原始数据表中的数据非常庞大,无法非常直观地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继续引导:上学期我们学过什么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设计者的主题。(强调“直观”两字,引出图表)
出示图表,请学生谈谈这几张图表所能表达出的主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通过这两张图表可以看出在春节的各个习俗中,同学们对于彻夜点灯这一习俗最不了解,所以,我们可以在民俗月历中具体介绍一下春节彻夜点灯这一习俗。
师:可以看出,这些图表正好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我们所需的信息。那么这样的图表是怎样得到的呢?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数据分析表,探讨如下:
彻夜点灯的人有11人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来的?(结合问卷和原始数据表可以知道,从而得出图表中数据其实是来自原始数据表的题3一列)
那么能否从原始数据表得出图表?(通过操作得出不可以)
为什么?(原始数据表中没有对数据进行过统计,因此,我们需要一张数据表格,这张表格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筛选统计得来的。)
一起想象一下,这张表格应该是怎样的?(结合问卷、原始数据表和图表推测数据分析表的形式。)
A. 贴红纸 C.放鞭炮 D.彻夜点灯 E.敲锣打鼓
选择人数 43 43 11 36
不选人数 0 0 32 7
结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图表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它无法直接通过原始数据表得到。要制作出这样的图表,就必须建立新的数据表,而新的数据表是对原始数据表进行分析统计后得出的,我们把它称为数据分析表。
出示课题《建立数据分析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据分析表的建立。
三、讨论——如何设计数据分析表(预计5分钟左右)
师生一起通过完成《假设……》来探讨如何设计数据分析表。
《假设……》(红色部分均为师生共同探讨得出)
假设我们要宣传的是(重阳节)
我们应该选择问卷中的第( 2 )题
该题的正确答案是( ACFG ),即重阳节有(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登高、赏菊花)等传统习俗。
那么数据分析表的形式该是如何?师生共同讨论得出:
我班同学对重阳节各习俗的了解情况
A饮菊花酒 B吃重阳糕 F登高 G赏菊花
选择人数
不选人数
那么选择A、B、F、G的各有多少人呢,数据从哪里来?(通过统计原始数据表中题2一列的数据得来)
抛出问题:除了一个个数的方法,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呢?(引起思考,提出要求:各个小组在设计制作自己小组的数据分析表时,尝试用其他方法来统计出选择人数和不选人数)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完成板书:当我们的调查目的是“决定重点介绍内容”时,横表头应该是什么?(提示:ABCDE各选项中的哪些选项?板书:所有正确选项)纵表头是什么?(板书:选择人数、不选人数)如果我们的调查目的是“决定庆祝方案”,那么横表头是什么?(出示问卷,会发现涉及庆祝方案的调查问题都没有正确答案,板书:所有选项)纵表头有变化吗?(板书:选择人数、不选人数)
板书:
分 类 数 据 表1
调查目的 决定重点介绍内容
横表头纵表头 ……
选择人数
不选人数
分 类 数 据 表2
调查目的 决定庆祝方案
横表头纵表头 ……
选择人数
不选人数
四、活动——合作完成数据分析表的设计和制作(预计20分钟左右)
根据本小组的选择的节日,各小组内1、2号同学根据目的1设计数据分析表1, 3、4号同学根据目的2设计1数据分析表2,并选择适当的方法统计人数。(注明: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过Excel的筛选功能,但未尝试过筛选中的“包含”和“不包含”,在本课中希望学生能从已有的筛选方式探究出新的筛选方式。)
中间交流
交流问题:教师在学生活动时,及时记录各小组的设计情况。在交流时,通过蓝易思将普遍问题集中分析讲解。重点介绍一下,如何汇总数据(强调从已学的筛选方法探究出的新的筛选方法:“包含”和“不包含”)。
布置任务:教师再次显示前面出现的两张图表,告诉学生这两张图表就是选用数据分析表中的部分数据制作而成的。要求学生继续刚才的合作,选择恰当的数据源,合适的图表类型来制作图表,并得出结论。
五、交流——展示数据分析表、汇报合作情况,出示结论(预计4分钟左右)
展示交流某一小组的数据分析表1。
展示交流某一小组的数据分析表2。
六、小结(预计1分钟左右)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分析、筛选、统计,建立了数据分析表,大家还制作了图表,得出了结论。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做的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我们得到了有用的信息:知道了该重点介绍什么?该设计怎样的庆祝方案,为我们后面的设计制作提供了方向。
一般来说,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能被我们所用。同样的,在下节课我们将根据我们今天得出的结论开始搜集相关资料,这些资料也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利用,千万不要忘记哦!
所有正确的选项
所有的选项
原始数据
加工、处理
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