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4 21: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港珠澳大桥
(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2018年10月24正式通车)
射电望远镜(FAST)
(中国“天眼”,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开国大典上的旗杆须高达30米,才能和天安门城楼形成完美的比例。而当时中国根本没有能力生产出这么长的钢管。最后,在北京自来水厂的车间,找到直径大小不一的钢管,套起来焊接,但只能做到22.5米,再长就不能保持旗杆的稳定性了。

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参加开国大典的外国记者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其实老外哪里知道,这17架飞机是我们全部家底,为了让飞机看起来多一点,宁愿冒着危险,让飞行员们飞过去之后绕一圈再飞一次。而这些飞机都是从国民党手里夺来的。性能本来就已经不太好,再加上缺少零件,飞机的安全是无法百分之百被保证的,飞行员要签“生死状”。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①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公斤
2.76千瓦时
中国 1952年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4公斤
10.9千瓦时
印度 1950年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538.3公斤
2949千瓦时
美国 1950年


中、印、美钢和电产量比较图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②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
的初步基础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基本任务:





钢铁工业
能源工业
机械工业
军事工业
……
(2)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定义是这样的: 轻工业: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包括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 重工业: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包括冶金、电力、煤炭、石油、基本化学、建筑材料和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 其实你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 如果其产品可供消费者直接消费,那是轻工业;如果其产品尚不可直接消费,而是用于生产的半成品,就是重工业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从1949年10月3日到1950年10月28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苏联、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瑞士、芬兰等17个国家,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封锁的外交政策。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
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
重工业关系到国防建设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起来。
主要成就:
四厂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宝成铁路
鹰厦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4 3 2 1
鞍钢场景
鞍山钢铁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黑色冶金工业基地。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新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建成投产。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鞍山钢铁公司
沈阳机床厂
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
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
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1.时间地点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
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内容
①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意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化业迈进
基本任务及成就:重工业、
交通运输业等
政治
建设
经济
建设
内容:制定《中华人民国共和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奠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9月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推动
保障
1.为了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况,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
A.颁布《共同纲领》 B.实行“一五”计划
C.进行抗美援朝 D.开展土地改革
B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A
3.广告是一种销售形式,它推动人们去购买商品或接受某种观点。以下广告语中宣传的产品出现在一五计划期间的是( )
A. 坐解放车,走中国路。
B. 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C. 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D.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A
4.小红同学用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出现在“一五”期间的有( )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④神州再创千秋业,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5.下列有关西藏历史发展史实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设驻藏大臣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青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B
6.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A
7.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下图内容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C
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0.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的史料价值。下图老照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B
B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

(3)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