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但是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像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孔子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适;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也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的。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孔子和孟子相去约两百年,时局已有很大变化。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他的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
(节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孔孟 “中间的不同”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可能与两个人的个性不同有一定的关系。
B.《论语》和《孟子》两部书取材记载不同。
C.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时局有很大的差异。
D.两人对“礼”的遵循不同,孟子超出了“礼”的严格规矩。
2.下列各项中关于孔孟不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给人“君子坦荡荡”轻松愉快的悠闲感;而孟子则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给人忧虑不安的紧张感。
B.孔子没有直接提出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可以间接地看出他认为人性本恶;而孟子则坚定地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也”。
C.孔子非常尊重“礼”,“礼”大于“情”,循“礼”而行事;孟子却不然,行事完全不遵循“礼”,全凭自己的意愿。
D.孔子提倡“克己复礼”,认为旧的社会秩序可以恢复,希望复古;而孟子却更有“革命性”,认为必须改弦更张,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在衣食方面还有所挑拣,但孟子却提出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虽然这种平等思想和孔子相比是属于低水准的。
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习和自我约束,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自我产生的。
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性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是可以平息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自宋朝以后,《孟子》就取代了《论语》,成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和科举取士的标准,从此以后,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郑人见之,皆避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而归以告壶丘子①,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壶子曰:“吾与汝无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②焉。”列子入,涕泣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③,罪乎不震不止,是殆见吾杜德几④也。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chōu)矣。灰然有生矣,吾见杜权⑤矣。”列子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而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不及也。”壶子曰:“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猗(wēi)移⑥,不知其谁何,因以为茅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狶(大猪)如食人,于事无亲,雕瑑(玉器上隆起的雕纹)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然而封戎,壹以是终。
(选自《列子·黄帝》有删节)
【注】①壶丘子,名林。战国郑人,列子之师。②湿灰:被水浸湿的灰不能复燃,喻壶子不能复生。③地文:土地的纹理,亦即土地的外貌。④德几:指生机。⑤杜权:在生气的闭塞不通之中开始有了转机。⑥猗移:委曲顺从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 信:同“伸”,表白。
B.吾见怪焉 怪:指神色异常。
C.是殆见吾杜德几也 杜:堵塞。
D.食狶如食人 食:吃,吃饭。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
B.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
C.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
D.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壶子不相信神巫,而他的学生列子却非常崇拜,为此,壶子决定会会这个神巫。
B.第一次见面壶子显示了大地那凝寂沉静的外貌,而神巫却认为是面如死灰,就以为壶子死期将至。
C.第二次见面壶子显示了像天壤那样柔和自然的外貌,神巫认为这是自己道术施救的结果,所以壶子能起死回生。
D.第三次见面壶子显示了还不曾从道的本原中产生出来的样子,神巫无法做出判断,于是吓得逃走了。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2)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西江月
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8.请简要分析本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
9.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君为轻。
(2) ,民亦乐其乐。 ,民亦忧其忧。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让数学回归中国
1951 年,以振兴中国数学为己任的吴文俊放弃法国优裕的研究条件,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和张素诚、孙以丰成立拓扑组。此时拓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在欧美,在法国吴文俊可以随时和老师、朋友交流,随时了解世界拓扑学的最新动态,回国后的吴文俊站在拓扑学前沿,没有人能给予吴文俊帮助和指导,只能独自摸索。在拓扑学研究中,拓扑不变量是基本的研究对象,但从一般的拓扑不变研究入手很难,于是很多人都退而求其次,研究易算的同伦不变量,但吴文俊没有跟随潮流,而是集中精力专攻非同伦性安抚运算拓扑不变量。经过反复探索,他引入示嵌类,开展复合形嵌入、浸入与同胚的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示嵌类”,吴文俊获得我国第一届自然科学奖,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学部委员。后来,许多新大学生加入拓扑组,在吴文俊的指导下,新一代学者李培信、岳景中、江嘉禾、熊金成等成长起来。
二战之后,一个重要的数学分支——代数几何得到了发展,但它的研究在国内几乎是空白。50年代中期,法国数学家韦伊建立了严整的代数几何学体系,随后,法国数学家格罗登迪克又以此为基础,建立概型理论,创立了一整套现代代数几何学抽象理论体系,代数几何的研究走上抽象化的道路。但吴文俊没有沿着他们的道路走,他阅读大量相关著作,开设代数几何课,从20世纪初的古典代数几何入手,特别是荷兰数学家范德瓦尔的《代数几何引论》,很快掌握了代数几何的基础,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用奇异代数簇定义陈省身示性类。这为日后的数学机械化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进入数学殿堂直到1975年,吴文俊接受的都是西式数学教育。此前,中国古代数学不入吴文俊的眼,此后,中国古代数学成了吴文俊心血汇聚之点。开始看不懂全是古文的原始资料,他凭着一股子钻劲,废寝忘食地啃资料。慢慢地,看出了门道:西方数学是公理化数学,重因果关系;中国数学主要解决问题。吴文俊提出:“近代数学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主要是靠中国数学,而非希腊数学;决定数学发展进程主要是靠中国数学,而非希腊数学。”1976年,吴文俊开始数学机械化的研究。数学机械化就是把数学和计算机结合,吴文俊认为计算机科学在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数学之中,他提出了根据传统数学思想推出的几何定理证明的有效算法,1984年,出版了专著《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吴文俊的学生周成青在美国定理机器学术会议上,提交了论文《吴方法证明几何定理》,在现场用电脑演示,在十几分钟里证明了几百条几何定理,与会的100多位国际数学届精英一致赞叹。后来,中国科学院成立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吴文俊任中心主任,他带领研究人员使数学机械化的研究取得蓬勃发展。
吴文俊的学生——数学机械化与自动推理平台首席科学家高小山这样评价:“吴先生的研究有他自己的特点,就是创新性,另外就是他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做拓扑研究时,拓扑学刚刚艰难迟缓地发展,他抓住核心问题,为拓扑学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以后从事的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1994年,吴文俊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颁发的杰出科学家奖,会上,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的恩师陈省身这样评价:“近20年来,昊文俊从事机器证明的研究,把计算机应用到纯粹数学。他利用代数几何,对方程式求解的问题做了系统的研究。吴文俊的工作总是独出蹊径,富有创造性。历史上许多大数学家,对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都有贡献,吴文俊保持了这个传统。”
2000年,吴文俊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吴文俊在获得邵逸夫数学奖时说:“对我个人而言,每次获奖都是高兴的事。但对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而言,稍作出成绩就被大家捧成英雄,这不是好事,这说明我们的科研还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在吴文俊看来,评价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不能只看某一个人的成绩,要看群体的高度。一个大国的科研领域,特别是数学领域,最好是没有英雄,大家都处于同一个高水平,共同形成一个高峰。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吴文俊放弃优裕的研究条件,回国致力于拓扑学的研究,他及时了解拓扑学的最新动态,反复探索,取得了卓越成绩,成为最年轻的学部委员。
B.在法国数学家格罗登迪克创立了现代代数几何学抽象理论体系后,吴文俊另辟蹊径,从原始资料入手研究,提出应用数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C.通过对中国古代数学的深入研究,吴文俊认为中国数学对近代数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今后仍将对数学发展进程起主要作用。
D.在美国定理机器学术会议上,吴文俊现场演示,在十几分钟里证明了几百条几何定理,获得了与会的国际数学届精英的赞叹。
E.本文撷取吴文俊人生的若干片段,记述他以振兴中国数学为己任的突出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12.吴文俊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6分)
13.文章引用吴文俊的学生高小山、恩师陈省身对他的评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4.吴文俊认为评价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不能只看某一个人的成绩,要看群体的高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则与禽兽奚择哉 择:选择
B.得天下有道 道:方法
C.怀利以相接 接:交接,交往
D.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暴:损害、糟蹋
16.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②曾益其所不能 ③可得闻与 ④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⑤入则无法家拂士 ⑥非恶其声而然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若火之始然
A.①②⑤⑥⑦⑧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③ D.②③④⑤⑦⑧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 ③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⑤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⑥爱人不亲,反其仁 ⑦所以动心忍性 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⑨养生丧死无憾 ⑩牺牲既成
A.①②⑤⑨ B.②④⑤⑧
C.③⑦⑧⑩ D.②⑤⑦⑨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B.必先苦其心志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4分)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20.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论语·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是今天成为我们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
1.D(D.是两人有很多不同中的其中一种具体表现,而不是原因)
2.B(A.“忧虑不安”没有依据。C.说孟子“行事完全不遵循‘礼’”的说法不准确,文章中说孟子一切“全出已意”,并没有不遵循的意思。D.第七段中说“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而选项中成了“必须”)
3.B(A.“低水准”不正确,原文意在强调二者的不同,不是要比出高下之分;C.战国时代的动乱大大超过春秋时期,但不等于给社会造成了全面的动荡,另外说“可以平息”只是孔子的想法,而非实际情况;D.“取代”与“从此以后”属于无中生有)
4.D(食:侍候)
5.A(根据上文相似的句子“是殆见吾杜德几也”可排除C项。注意“名实不入”“机发于踵”的结构,可排除B、D项)
6.C(“神巫认为这是自己道术施救的结果”有误,原文“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意思是:幸运呀!你的先生多亏碰上了我,他的病好啦)
7.⑴但你却拿道去同世俗的东西相较量,必定会显露内心的真情,这就是巫师能拿你来算命的原因。
⑵这以后,列子认为自己还不曾学到什么,就返回家中,三年不出门,为他的妻子烧火做饭。
【参考译文】
有一个神巫从齐国来到郑国,名叫季咸,能推算人的死生、存亡、祸福、寿天,所预言的岁、月、旬、日,无不准确如神。郑国人看见他,都吓得赶紧避开。列子见了他,却羡慕得心醉神迷,回来告诉老师壶子,说:“原先我以为先生的道术是最深的了,可是现在却有比您还要高深的。”
壶子说:“我教你的只是通习了道的名相,还没有经过事实的验证,你就认为掌握道的根本了吗?这正像只有很多雌性而无雄性,又怎能产卵繁殖呢?你既然拿道去同世俗的东西相较量,必定会显露内心的真情,这就是巫师能拿你来算命的原因。你试着带他一道来,让他给我相相面。”
第二天,列子带他来见壶子。他走出屋对列子说:“唉呀!你的先生要死啦,没救啦,过不了十多天啦!我看到他神色异常,面色如灰。”列子走进屋,悲伤哭泣,泪水沾襟。把这番话告诉壶子。壶子说:“刚才我向他显示了像大地那凝寂沉静的外貌,气息萌发在既不振动也不止息之间,他这是只看见我堵塞了生机,因此说我要死了。你再试着同他来一次。”
第二天,列子又带他来见壶子。他走出屋对列子说:“幸运呀!你的先生多亏碰上了我,他的病好啦。整个都有生气啦,我看见他的神气在闭塞之中死灰复燃,有了转机啦!”列子进屋告诉壶子,壶子说:“刚才我向他显示了像天壤那样柔和自然的外貌,名利不能侵入,而生机从脚跟开始向上发动,这便是闭塞之中气机发动。他只看见我发动了生机。再试着与他一道来。”
第二天,列子又带他来见壶子。他站立未定,就。惊慌失色而逃。壶子说:“追他!”列子追去,没有赶上,回来报告壶子说:“已经没影啦,已经跑掉啦,我追不上他。”壶子说:“刚才我向他显示了我还不曾从道的本原中产生出来的样子。我虚心忘怀顺自然地应付他,以至于他不知道我究竟是什么东西,以为我是茅草随风而倒,以为我是波浪顺水而流,所以就吓得逃走啦!”
这以后,列子认为自己还不曾学到什么,就返回家中,三年不出门,为他的妻子烧火做饭,饲养猪如同侍候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分亲疏远近,去除雕琢,返朴归真,安然无动于衷,独以形体存在;在万物纷呈的大千世界里,保持真朴,专心守一,以此终生。
8.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增强了词篇的表现力。比如,此词上片“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欤?’曰:‘可’”皆用《孟子·公孙丑下》中之语。下片中的“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皆用《史记》中的语句。(对于用典的分析,不必全有就可得分。)
9.本首词体现了作者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
10.⑴民为贵 社稷次之 ⑵乐民之乐者 忧民之忧者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 ⑷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1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A.“他及时了解拓扑学的最新动态”不太恰当,文中没说到他回国后的这一信息。B.“从原始资料入手研究”错误,文中说他“阅读了大量相关著作”“从20世纪初的古典代数几何入手”。D.“吴文俊现场演示”错误,原文是说“吴文俊的学生周成青……在现场用电脑演示”)
12.①提出“吴示嵌类”,对拓扑学贡献大;②研究代数几何取得了重要成果,填补了空白;③提出了几何定理证明的有效算法,影响深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①从侧面突出吴文俊数学研究工作的创新性;②说明吴文俊取得突出成就和价值;③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丰富,有说服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群体高度现实国家的整体水平和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①吴文俊指导新一代学者,数学研究后继有人;②吴文俊带领科研人员,群策群力,使我国数学机械化的研究得到了发展;③只有具有更多的高水平科技人才,才能形成科学的高峰,实现可持续发展。(观点明确分,分析充分6分)
15.A(“择”应译为“区分、区别”。
16.C(①“女”通“汝”;②“曾”通“增”;③“与”通“欤”;⑤“拂”通“弼”;⑦“颁”通“斑”;⑧“然”通“燃”。
17.B(①“亲戚”在句中指“亲人和亲戚”;今指旁系亲属。③“所以”在句中指“……的原因”;今指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⑥“爱人”在句中指“关爱别人”;今常用来称自己的配偶。⑦“动心”在句中指“使他的心受到惊动”;今指思想、感情发生波动。⑨“养生”在句中指“供养活着的人”;今指保养身体。⑩“牺牲”在句中指“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18.C(B.第二个“王”,名词用作动词;A.“苦”,使动用法,使……遭受困苦;D.第一个“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
19.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20.(1)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意思对即可) (2)《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意思对即可)
21.略。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