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汉字的联想》教学设计【教学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汉字的联想》这一教学内容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由文字的演变入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了汉字与美术的关系,组织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在绘画作品中渗透抽象的文字。内容与纯美术字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在教学中紧扣 “联想”二字,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绘画活动的乐趣,无论是平面的绘画还是立体的造型制作,儿童的造型语言能彰显出动物的灵动和趣味,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从色彩、比例、造型等方面感受作品的精美,又要关注在创作过程中个人性格、习惯等综合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理解生活与美术的关系,更懂得观察生活,体会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这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及造型展示技巧,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他们思维活跃,不受约束,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它的绘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会觉得呆板。他们对各种各样的新奇画面及动物的种类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也正是因为这些心理和年龄特点所致,使得他们自我约束力有待加强,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所以更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了解象形文字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的创作与绘画能力。
教法学法:
新课程提出要求改变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掌握,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人文气息。教学中采用启发、探究、体验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在操作中质疑并进行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了解文字装饰艺术的特点,感知不同形态美术文字的艺术美。
2、通过欣赏、对比、绘画等手段,学习设计方法,通过汉字形、意及结构对的观察,展开合理联想和变形,创作一幅关于汉字的美术作品。
3、开展设计和创意美术活动,发展形象思维,提高审美文化素养,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汉字的历史,掌握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合理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教学难点: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合理想象,灵活、合理地进行变形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画纸及颜料(或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学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活动激趣。
①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块学习,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副神奇的美术作品,在这幅作品中隐藏着一个关于老师名字的秘密,你们能从这幅作品的中发现什么吗?
②课件出示关于老师姓氏的美术作品,学生对照观察。
③反馈:
A你看懂这幅画了吗?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B看了这幅画你知道老师姓什么了吗?
C教师逐一提问,学生回答。
④课件操作:标注(画作中的的抽象文字)——汉字田——景物三者对比图。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姓田,你们看这幅作品中有个字就是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田是不是很像?
3、点明教学内容。
①师: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如今的文字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但是这些古老的文字既象字,也像画,字可以变成画、画也可以变成字,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把字变成画。
②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目的:利用老师的姓氏做巧妙的运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文字”“联想”“象形”等关键词,凸显内容的丰富性,为教学的串联做好奇妙的伏笔。
二、新知新觉、探究学习。
(一)“字画”初探。
1、甲骨寻字。
①师:最早的想象文字都藏在骨头和龟壳上,老师考考同学们的想象力,你能在下面的龟壳上发现你知道的字吗?
②课件出示甲壳,学生对照找字,并汇报。
③师:这些文字和生活中的图形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我国出土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叫殷墟的地方,在那里出土了大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头,这些甲骨上面就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那么这些字是怎么成画的呢?老师给你们看一幅图,你们猜一猜这幅作品中藏着个什么字?
2、课件出示:果字的变形过程。
教学策略教师边操作、适时简介。
①说一说:哪些部分像什么?
②师:这幅作品,最关键的是树木的树干,黑黑的树干加上包裹的树叶,形成了一个整体,既然已幅图可以从中找到汉字的影子,那么一个字是怎么变成一幅图的呢?我们从一中动物来感受一下,字变成画的过程。
3、“马”字变“画”
①课件出示马字:简体和繁体。
②说一说:这两个字的区别?你觉得繁体字的马哪些地方像现实生活中的马?
③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课件出示象形字,学生对照。
④课件出示马,教师总结。
师:从一个马字我们可以看到从字的形状可以推测和联想到动物马的造型,如鬃毛、四肢、马蹄等,根据马字就可以绘画出马的作品,那么除了根据字的外形可以作画,还可以根据字的那些方面可以作画呢?
4、根据字意作画。
①课件出示“油”“甜”“菊”三个字。
②师:根据字义联想可以将这几个字变成画作,你们看【课件操作】
课件说明:这几个字变成对应的“字画”。
③反馈及小结。
A这些字发生了那些变化?
B和汉字有什么联系?
C师:用三棵花生代替了三点水,这样更能清晰的表达这个字的意思,也许这里的油字强调这是一桶花生油吧!甜字有什么变化呢?用苹果代替了哪里?(1、甘中间的一横),甘是什么意思啊?(甜)除了苹果甜,还有什么甜啊?可以用辣椒吗?(原来和文字相关的事物才可以用来装饰这个字,这才叫字的联想呀)用小菊花代替米字,我们除了可以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文字的某个笔画,也可以代替文字的某个部分。
设计目的:通过展示典型的文字与画作的变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虚拟生活情境中观察、收集字的设计信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设计来源于生活,为创作累计素材。
(二)欣赏感受。
1、观察及讨论。
①课件出示教材画作:农家乐。
②师:这幅作品叫做《农家乐》,同学们都去过农家乐吧!但是这幅作品和你们去过的农家乐有差别吗?在这幅作品中你找到了那些农家乐的味道?和你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说一说您的发现。
③学生相互交流,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学策略:教师抓住画作中的的象形文字、线条、色彩等,汲取学生的亮点回答,同时给予评价。如:这个动物看起来像什么?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用简单的色彩点缀呢?
2、绘画方式的指导。
①课件出示:变形作品。
课件说明:课件出示鸟、秋、雨、电是个字及对应作品。
②看了这么多设计巧妙的由字变成画的作品,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跃跃欲试,别着急要创作出好作品,我们必须掌握方法,请同学们对照这四个字和对应画作,想一想通过字形、字意来创作,作品中我们还要体现那些绘画元素?
③课件出示:色彩、夸张、变形、想象力这是个主题词。
③学生对照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A鸟:小鸟生活在树上,有鸟窝、可爱的小鸟,又能看出树枝,仿佛看到小鸟在林间穿梭,欢快的歌唱。
B秋:这幅作品抓住了秋天的丰收场景,通过色彩也能感受到秋天,以温暖的红黄为主,更重要花了一个夸张的小人,表现了秋天的喜悦。
C雨:这幅作品更直观有趣,用了蓝色和小雨珠,特别是小雨伞的伞把做了变形处理,又当这个字的中间一竖,又活灵活现呈现了雨中打着小伞漫步雨中的欢乐。
D电:这幅作品没有用粗线条,用了细线条,好像是相互交错的电线,一个插头把所有电器都连接在一起,真佩服小画家的想象力呀。
教学策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抓住对应画面特征,结合上述语言,适时引导、评价,点出画作的绘画特征。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通过改变汉字的观察角度,给学生开辟想象的新天地,让他们感受各种奇特美丽的造型,从而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激发他们发表独特见解的愿望。
(三)汉字到我家。
1、课件出示:汉字装饰的花瓶、窗帘、装饰品等
师:这么多漂亮的汉字不仅会跑到画纸上,其实我们只要能发现它独特的魅力就能装点我们的生活,创造出很多精美的装饰。这些汉字会悄悄的溜到我们的身边,你还看到过哪些文字的装饰?(或者变换提问为:你觉得汉字还可以在那些地方装饰点缀我们的家?)
②学生发言。
2、范作赏析及讲解。
①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汉字能帮助我们美化我们的作品,美化我们的家庭,很多小朋友受了这个启发,创作出了很多关于脚印的绘画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找一找他们是怎么利用汉字来创作的。
②课件出示教材范作。
③观察及反馈。
A这些作品可以取个什么好听的名字?你在画面中找到汉字了吗?
B这些作品让你联想到那些场景或者故事?
教学策略:学生观察后,教师依次提问,关注学生的发现,适时用拓展型问题启发,“你最喜欢那一幅作品,为什么?”“大胆想一想,这幅作品中汉字代表了什么?”“要是换了你来创作这幅作品,你会用那些汉字?”
④教师简评,小结。
师:在这些作品中都用了一个关键的元素就是汉字,其中可以穿插想象画面,可以把字巧妙地设计进去,你想不想也尝试用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呢?
设计目的:结合教材通过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的感知和认识,在欣赏中感受到汉字的美丽和魅力,同时通过欣赏学生范作凸显创作画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三)牛刀小试。
1、素材及灵感。
①课件出示:动物象形文字。
②选择文字
A师:这里有这么多的象形文字,你喜欢那一个或那几个呢?你想到了那些有趣的画面或场景?和我们说说你的想法。
B学生选择,天马行空试说。
③创作。
A策略:学生挑选,绘画。
B方案:控制时间,以划出形为主。
C强调:确定思路,准备画什么?注意材料的使用。
2、强调及指导。
①课件出示:
添画:对各种单个文字进行添画创作,形成作品。
组合:将多个文字组合成一个新形象。
②强调添画要点。
师: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文字在做二次创作和想象,先想一想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画面中汉字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有联系,其次就是要注意用上巧妙地颜色搭配,让你的作品显得生动。
3、师生合作。
①将汉字进行巧妙联想,组合成一幅有趣的想象画。
②课件出示复合页面。
A播放背景音乐。
B课件出示小贴士:
a讲究卫生,将废弃物放在垃圾袋里,保持环境卫生。
b小组成员要注意团结合作,多交流。
③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目的:本堂课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学生受限于年龄和绘画技巧,作品的表现会严重受限,所以凸显单个汉字的绘画,学生尝试之后,凸显添画技巧和方法,合作完成作品,节约时间,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分组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行为教育。
三、课堂拓展:美轮美“换”。
1、作品展示。
①自荐推荐的方式上讲台展示。
A教师选拔展示,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B取画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画作的名字,其他同学帮助说一说有没有更好的画名。
②画展。
A教师准备夹子和展示区域。(教室两侧拉线,方便学生夹画)
B学生自主把作品展示。
C相互观摩,互相交流感受。
③课件出示评价导向及建议。
师:同学们可以从颜色搭配、形状完整、层次清晰、技巧等方面来评价,相信你们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交换作品。
①作品签名
②说一说:最想把作品和那个小组交换?说说和他(她)交换的理由。
设计目的:组织交流与评价,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作品的自主评价和收获,同时激发同学中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愿望。
四、课堂总结,授课结束。
1、汉字通过同学们的巧手,就散发出了无穷的魅力,同学们多留意生活,用心创作会更加深刻的领悟其中的乐趣,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老师期待着和你们再次学习,再见。
2、学生离开教室,授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