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师画我也画(2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介绍了梵高和毕加索两位艺术大师的不同风格,进一步学习了画家的创新精神以及他们艺术作品中丰富的表现手法,感悟艺术的多元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物,以帮助学生感悟梵高的感情丰富的鲜明笔触和毕加索立体派的造型特点,引导他们大胆作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著名画家的绘画风格,并通过学习欣赏进行创作。
2.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的又一种认识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喜爱绘画艺术。
教学重点:欣赏大师作品,学习其绘画风格
教学难点:绘画风格的把握及运用。
教学准备:彩笔、水粉笔、作业用纸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评论
1. 课前欣赏视屏——《凡高作品欣赏》
师:刚才我们课前欣赏了一个视频片段,视频中的作品你知道是哪个画家画的吗?
生:凡高。
揭题——《大师画我也画》
2. 凡高简介,你知道凡高的哪些著名的作品?
生:《星空》、《向日葵》、《自画像》等。
二、欣赏评论
1.欣赏凡高作品组图
师:在色彩上,凡高的画给你怎么样的感受?
生:热情奔放、色彩强烈。
师:作者是用的怎样的颜色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呢?
生:用了大量的纯颜色(不加调和或少量调和的“三原色”和“三间色”)。
2.欣赏最后定格在《向日葵》上,老师像同学介绍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朋友来访,凡高很高兴创作了这幅画,向日葵代表健康、友谊等)。
师:同学们,了解了《向日葵》的创作经过,你觉得凡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热情好客的,善良的人。
3.《向日葵》中的花朵是怎样画的,给你产生怎样的感觉?
生:像火球和火苗,很有力量、热情、生命力。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凡高绘画热情奔放、充满生命力的色彩语言,并且通过《向日葵》的故事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色彩来表现自己的心情和性格。)
三、深入了解凡高作品中的“笔触”评论
1. 欣赏前一环节作品中的局部有明显“笔触”的放大图。
师:仔细观察这些局部都是怎样用画笔画出来的?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留下了大量的痕迹,粗犷有力。
板书——粗犷有力
师:我们把这种痕迹称为“笔触”。
板书——笔触
笔触——指绘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纸时留下的痕迹。
2. 教师出示一张事先涂成黄色的纸,这张纸有笔触吗?为什么?
生:没有笔触,因为没有留下痕迹。
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来画一下怎样才能在这张纸上留下痕迹(学生上台示范)
观察一下凡高的笔触有什么规律
生:短线条、有规律、有方向。
板书——短线条、有规律、有方向
3. 欣赏《星空》等4幅作品,这写作品中的笔触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笔触产生了怎样的美感?
生:短曲线,很有动感。
板书——短曲线、动感
欣赏影视作品《星空》短视频,感受《星空》动起来后有怎样的动感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来感受凡高画中笔触的粗犷有力、分析作品中的短直线和短曲线分别带来的规律美和动态美,并通过学生对比演示了解笔触的感念。)
4. 出示图片,看看还有哪些常用的笔触,我们一起根据笔触的方向用手指来比划一下。
四、教师示范评论
1.用强烈的色彩和粗犷有力的笔触画一幅画
示范时讲解一组笔触颜色的运用(颜色深浅3种色左右)。
2.欣赏一组学生作品,看一看他们是怎样用强烈的色彩和粗犷有力的笔触来组织画面的 的痕迹。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强烈的色彩和粗犷有力的笔触在实践中的运用。)
五、学生作业评论
作业要求: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自己创作)用强烈的色彩和粗犷有力的笔触组织成一幅画。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作业是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
六、作业展评评论
展评要求:互评、师评(为什么喜欢这幅画,为什么?)
七、小结评论
欣赏凡高唯一卖出的作品《红色葡萄园》和最后创作的一副作品《麦田飞鸦》,再次感受凡高作品的艺术美,教师总结结束教学。学生课后收集梵高的绘画作品下节课一起讨论。
板书设计:
《大师画我也画》
? 色彩:色彩强烈、热情奔放、纯色、生命力
笔触:粗犷有力
短直线——有规律、方向
短曲线——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