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 课时练(含答案)(自主预习+随堂学练+课堂达标+课后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5 黄河颂 课时练(含答案)(自主预习+随堂学练+课堂达标+课后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5 09:2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黄河颂?
自 主 预 习
自主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气魄( )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屏障( ) 哺育( ) 滋长( ) 山巅( )
坚强 九曲连环
强 强迫 曲
倔强 曲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狂澜:
(2)宛转:
(3)一泻万丈:
3. 光未然(1913--2002),本名 ,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现代 家、 家。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洗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4.“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一句中“望”的内容有哪些?


随 堂 学 练
整体感知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的??




文本探究
知识点1 体会修辞的作用
1.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课堂笔记 反复修辞,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知识点2 理解借物抒怀的写法
2.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 ,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 ,誓死保卫祖国。
课堂笔记 借物抒怀,是指借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要恰当选择所借用的事物,写出事物的特征。要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即物人合一。
课堂达标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要求书写规范。?
jiān( )强 wǎn( )转
摇lán( ) bǎng( )样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澜( ) 劈( )
谰( ) 壁( )
3.“望”的内容在描写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5.品读诗歌,完成(1)~(4)题。?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诗中赞美黄河气势磅礴的诗句有哪些?





(3)诗人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原因是什么?


(4)诗歌的歌词部分包含哪两部分内容?



课 后 作 业
基础巩固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巅峰(diān) 流泻(xiè) 狂澜(lán) 屏障(zhàng)
B.体魄(pò) 澎湃(pài) 滋长(zī) 浊流(zhuó)
C.臂膀(bǎng) 摇篮(lán) 哺育(fǔ)发扬(yáng)
D.英雄(xióng) 坚强(qiáng) 扮演(bàn)亚洲(y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堤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里是比喻支流)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4.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全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严谨。
B.诗中“啊!黄河!”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感情。
C.全诗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和浓烈。
D.本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兼用短句。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2015 东营中考)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6.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 ????“???????”:??????? ???????

7.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




8.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能力提升
9.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训练。?
学习本文之后,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古之黄河】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


【近之黄河】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2)理解:



【今之黄河】2015年7月29日,《渤海日报》以“执笔绘黄河 一片赤子心”刊登了一则新闻,介绍我国一级美术师卢庆生专注“黄河”画作的事迹。为考察黄河,他曾徒步一万三千余里,他的代表作《母河吟》,抒发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画家的情感投入。在巨浪奔涌、黄河滔滔的图像背后,是艺术家痴迷黄河的一片赤子之心。
(3)假如卢庆生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向他提出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pò péng lán píng zhàng bǔ zī diān qiáng qiǎng
jiàng qū qǔ
2. (1)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2)在文中是曲折、辗转的意思。 (3)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3. 张光年 作 评论
4. “望”字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随 堂 学 练
整体感知
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文本探究
1. 反复:“啊!黄河!”三次出现,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比喻:(1)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表明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2)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
2. 中华民族 伟大坚强
课堂达标
1. 坚 宛 篮 榜
2. lán波澜lán谰言 pī劈开bì墙壁
3. 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4. 这是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无数条支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他气势磅礴、势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5.(1)序曲部分总括黄河的伟大坚强,以呼告的手法开明宗义表达了要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4)主体部分:描绘黄河、歌颂黄河;尾声部分: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课 后 作 业
基础巩固
1. C(“哺”应读“bǔ”)
2. C(这里是“气势”的意思)
3. D(A句运用了比喻修辞,B句运用了对偶修辞,C句运用了比喻修辞)
4. D(正确的划分应该是: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5. D(本诗以短句为主,兼用长句。)
6. 示例:“摸索”:痛苦和仇恨??“轻抚”:热爱与幸福
【解析】本题考查对情感的把握。先找到“手掌”变化的词语,如“摸索”、“轻抚”等,再具体分析情感,“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则表现的是热爱、幸福的情感。
7.①实指诗人被残害的身体。②象征民族遭受的伤痛和屈辱(或象征祖国残缺的版图)。表明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意象及主题的理解。结合时代背景,从表层含义和象征意义两方面分析其内涵,进而分析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以及对祖国挚爱的情感。
8.示例:虚拟:诗人虚拟祖国的广大土地就在眼前,随着思维变化转换空间,既可观其形色,又可感其冷暖,嗅其气味,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想象:借助“无形手掌”的活动,想象国土的今昔变化和不同区域不同的色彩、情景,形成诗歌的丰富内涵,寄寓深厚情感。
对比:国土沦陷前后对比,突出表现祖国遭受的苦难及作者凄楚忧愤之情;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表达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向往以及坚定的信念。
【解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赏析,可以从对比、想象、虚实的角度分析,结合诗句分析概括,如国土沦陷前后有对比、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借助“无形手掌”的活动,诗人也进行了大胆的想象。抓住某一点,具体分析即可。
9.(1)示例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示例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 (3)示例一:请问卢老师,是什么原因促使队画作黄河这么痴迷? 示例二:在画作黄河的过程中,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么克服的?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