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课件26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课件26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3 09:07:26

文档简介

2020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线索一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制度
内容
评价
禅让制
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世袭制
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来。
世袭制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至清朝结束。
分封制
(西周)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线索二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阶段
时期
措施
加强
北宋
(1)宋太祖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2)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3)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4)在地方,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5)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大部分税收由中央掌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续表
阶段
时期
措施
强化
明朝
(1)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3)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4)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5)明朝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八股取士。
清朝
(1)设军机处,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2)文字狱。(3)文化专制政策。
线索三 古代著名帝王
帝王
事迹
北魏孝
文帝
(1)迁都:494年迁都洛阳,把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2)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隋文帝
灭陈朝,统一全国。发展经济,编制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太宗
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开创“贞观之治”。
武则天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她继续实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续表
帝王
事迹
宋太祖
建立北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
明太祖
(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五军都督府。设立锦衣卫。
康熙帝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平定噶尔丹叛乱;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雍正帝
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设立军机处。
乾隆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即统治者“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目的: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理论基础:战国时期法家韩非从理论上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这一理论被秦国采纳,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政治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③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影响:①政治上,易出现暴政、腐败现象和决策的失误;②思想上,易形成文化专制的局面,钳制了思想,不利于文化的发展;③经济上,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政治制度不同的原因与特点。
原因
古代希腊
(民主政治)
古代中国
(封建专制制度)
政治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独立自主。
幅员辽阔,中央集权制。
经济
奴隶制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
小农经济发达。
文化
希腊先哲重视人的价值。
法家思想、儒家思想。
地理
多山多岛、临海、港湾多。
平原广阔。
思想
发达的文化,自由平等的观念;开拓进取、积极探索。
中庸、保守、安土重迁的小农思想。
特点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
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明清之际,中西方发展的差异。
类别
中国
西方
政治
君权极端强化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对殖民地掠夺和海外贸易发达
思想
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
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科技
开始衰落
工业革命
外交
闭关锁国
对外侵略扩张
课件26张PPT。2020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智能提升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线索一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线索二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线索三 古代著名帝王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即统治者“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目的: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理论基础:战国时期法家韩非从理论上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这一理论被秦国采纳,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政治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影响:
①政治上,易出现暴政、腐败现象和决策的失误;
②思想上,易形成文化专制的局面,钳制了思想,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③经济上,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政治制度不同的原因与特点。
4.明清之际,中西方发展的差异。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