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三 近现代化的探索(课件41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三 近现代化的探索(课件41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3 09:01:19

文档简介

2020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近现代化的探索
线索一 近代化的起步
一、近代化的起步
经济工业化
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政治民主化
戊戌变法
政治民主化的起步。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呼吁变法救国,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实行西方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
辛亥革命
政治民主化的一次伟大尝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思想文化科学化
戊戌变法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辛亥革命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育近代化
洋务运动
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1901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废除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清政府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社会生活和文化事业近代化
新式交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续表
社会生活和文化事业近代化
新闻业
(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东方杂志》《新青年》《生活》。(2)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出版业
(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2)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新华书店。
影像艺术
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无声电影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北伐战争
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北伐战争。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工农武装割据
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线索二 中国现代化探索
经济探索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底进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
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加上自然灾害严重,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
我国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续表
经济探索
经济体制改革
(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
(1)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政治探索
第一届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
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中共十三大
1987年在北京召开,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八大
2012年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中共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思想文化探索
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冲破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邓小平理论
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国两制”等。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续表
思想文化探索
科学发展观
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线索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化的探索
思想文化探索
文艺复兴
14—16世纪,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启蒙运动
18世纪,思想家们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政治探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年,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彼得一世改革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全面推行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年,赢得了独立。1787年宪法,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法国大革命
1789—1794年,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俄国1861年改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国内战
1861—1865年,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起,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科学技术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主导。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德为主导。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发起于美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计算机网络
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目的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悟?
(1)目的:
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
(2)感悟:
近代化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但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它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对近代化的不断探索,说明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绝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
(1)政治:
推翻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经济:
“实业救国”运动出现,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3)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不断深入;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3.中国近代化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之间有何关系?
中国近代化是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必须首先摆脱帝国主义压迫,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其次,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实现近代化,成为一个富强文明的国家。因此,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才能保证中国近代化的实现。
4.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四个阶段及共同影响。
(1)阶段:
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②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③从1915年到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④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无产阶级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2)影响:
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学习西方科技和思想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5.中国的近代化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要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进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6.结合我国近现代化的探索,谈谈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必须立足国情,从国情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方针。
(2)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
(4)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发展之路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探索出本国的发展之路。
(5)努力发展我国的外交事业,维护国家统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课件41张PPT。2020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智能提升三 近现代化的探索线索一 近代化的起步
一、近代化的起步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线索二 中国现代化探索线索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化的探索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目的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悟?
(1)目的:
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
(2)感悟:
近代化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但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它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对近代化的不断探索,说明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绝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
(1)政治:
推翻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经济:
“实业救国”运动出现,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3)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不断深入;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3.中国近代化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之间有何关系?
中国近代化是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必须首先摆脱帝国主义压迫,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其次,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实现近代化,成为一个富强文明的国家。因此,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才能保证中国近代化的实现。
4.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四个阶段及共同影响。
(1)阶段:
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②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③从1915年到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④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无产阶级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2)影响:
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学习西方科技和思想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5.中国的近代化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要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进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6.结合我国近现代化的探索,谈谈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必须立足国情,从国情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方针。
(2)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
(4)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发展之路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探索出本国的发展之路。
(5)努力发展我国的外交事业,维护国家统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