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下第二章4-6节 培优强化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B.银行用验钞机识别伪钞,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C.用红外线灯治疗关节炎,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D.用太阳光来杀菌,利用了可见光具有较大的能量
2.2019 年央视春晚武术表演《少林魂》节目中演员们的列队整齐有序, 同列中,后一人只能看到前一人,说明该列已成直线。下列词语中 “影”的形成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
A.湖光倒“影” B.杯弓蛇“影”
C.立竿见“影” D.毕业合“影”
3.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4.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 2-4-3所示,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 B C D
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和S点重合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6.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是( )
?白纸和平面镜都较亮
白纸和平面镜都较暗
?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较暗
D.?平面镜被照亮而白纸较暗
7.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8.如图所示为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根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日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9.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三棱镜分解白光 B. 笔在水面处“折断”
C. 水面上山的“倒影” D. 手影游戏
10.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1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等各种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2-5-8,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A是点燃的蜡烛,B是没有点燃的蜡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实验中应选取较薄的玻璃板,并竖直放置
C.蜡烛A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实验中随着蜡烛A的燃烧,蜡烛 A的像与蜡烛B仍然重合
13.小杨同学新家装修,已知爸爸身高1.80 m,妈妈身高1.70 m.小杨身高1.54 tn,为在家里竖直安装一面全家均能照见全身的平面镜——“穿衣镜”,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
A.85 cm B.90 cm C.154 cm D.168 cm
14.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和眼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各组照相机和眼球对应的结构,功能不相似的是( )
A.闪光灯和角膜 B.胶卷和视网膜
C.光圈和瞳孔 D.镜头和晶状体
15.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
16.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17.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象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18.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 ( )
A.??B.??C.???D.
19.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中,他把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做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 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D.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20.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 )
A.向下并且向左移 B.向下并且向右移
C.向上并且向左移 D.向上并且向右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21.你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笔写下“科学”两个字,再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张纸是________色的,字是________色的。
22.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
23.“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其中倒映的白塔是光的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_______像。清澈见底的湖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24.李东同学在桌面上的近视眼镜上看到自己身后同一个窗户的两个像,如图.这两个像是______像(填“实”、“虚”),是______面镜(填“平”、“凸”、“凹”)所成的像.其中较大的像是镜片上离李东较______的玻璃面(填“近”、“远”)所成的.
25.小江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和。
(1)小江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 _____;
(2)随着蜡烛燃烧,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 __调整(选填“上”、“下”、“左”、“右”)
26.如图甲所示:
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这是由于不同的色光在通过三棱镜时发生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受此启发,在用“平行光聚焦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如图乙所示,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肯定是不同的。请你说出,凸透镜对________色光的焦距较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30题每空4分,其余每空3分,共55分)
27.小文同学通过以下的实验过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提出问题】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设计与进行实验】
如图甲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作光屏)竖立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
(1)当一束光贴着左侧纸板沿AO方向射到O点时,在右侧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在纸板前不同方位都能看到光的传播途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了________反射.
(2)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O点,会发现反射想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________性.由(2)、(3)能发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3)若将右侧纸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右侧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 ?????????。
(4)再如图乙所示,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则右侧纸板上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8.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下图所示,回答:
(1)图中A是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根据如上右图该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是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结论。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为了便于测量及减小误差,必须保证玻璃板 放置。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30.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如图(甲)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 (填“晶状体”或“视网膜”)结构,
(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___图;
(3)若图中甲,取下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__________.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浙教版科学 七下第二章4-6节 培优强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D
C
C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A
B
A
A
B
D
B
二、填空(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30题每空4分,其余每空3分,共55分)
27..(1)漫(2)可逆(3)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4)不能
28.(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不能
(3)玻璃板的两个表面都发生了反射现象;(4)竖直
29.(1)10.0cm (2) 放大;投影仪 (3)右 (4)不能
30.(1) 晶状体 (2) A , C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