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匆匆
教学目标:
1.会写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的。
难点:体会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身傲骨,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更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学生齐读课题。(“匆匆”是什么意思?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明白的词语想办法解决(查字典,请教同学,或联系上下文思考)。再想想,”匆匆”指的是什么?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3.指名朗读难读的句子。
(1)语序与现在的语言表达习惯不一样的句子。
①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②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有难读词语或较难读通的语段。
①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②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4.再读全文,说一说在课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悟匆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时间的这个特点?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标注自己的体会,还可以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把自己批划的句段朗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谈谈自己的体会,其他人要注意倾听,及时给予补充,谈谈自己的不同感受。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①读一读,仔细品味,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a.”燕子去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②再读一读四个追问,感受一下作者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
③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④尝试熟读成诵,积累优美语言。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就像一滴水滴进大海里,悄无声息,难以察觉。c.”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这样一日一日的计算着逝去了的时间。)
②”溜”字换成”逝”好不好?读一读,比较一下,从这个”溜”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溜”,以及后面的”没有声音,没有影子”都形象地表现了时间无声无息地飞快地流逝了,令人难以察觉。)
③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可曾有过同样的感受?
④指导朗读:a.带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引导学生读好本段。
⑤熟读成诵。
四、积累语言,拓展运用
1.熟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品味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排比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写出一组新的排比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
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快速朗读课文,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理解和感悟课文一二自然段的?(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表达方法……)
二、品读课文,感悟匆匆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回忆上节课曾经批划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继续在旁边简单标注自己的体会,可以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把自己批划的句段朗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1)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a.作者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抓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洗手、吃饭、沉默、睡觉”等,赋予时间以生命,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b.有感情读一读。)
②带着自己的感悟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内容,看看作者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巧妙?(作者把时间拟人化了,”跨、飞、溜、闪”,一连几个轻巧的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
③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流逝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流逝时的伤感。
⑤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抓住了生活中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是这样不经意地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的流逝了。
⑥朱自清先生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模仿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
⑦学生写完后,师生及时交流、评价。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①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把无形的时间形象化。写出了日子就是这样稍纵即逝的。)
②全段六次连续的追问,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心情呢?(作者在时光面前困惑、难过、无奈,但是又不甘心虚度年华。介绍朱自清先生生平资料,说明他没有白白虚度一生……)
③引导升华感悟: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④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3)齐读最后一段,有什么发现?(照应开头,问而不答,引人深思,表达强烈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三、回读全文,拓展提升
1.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
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3.交流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4.写一篇读后感,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匆匆?
过去 痛惜 比喻??一去不复返
现在 惋惜 拟人、排比
将来 不甘 比喻、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