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2.明确抒发情感的方法,可以直接抒发,也可以融情入境,借景抒情。
3.结合生活体验,尝试运用合适的抒情方法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同学们,“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我们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找找相关句子,说一说。
2.你发现了什么?抒发情感有什么方法?能找出相关句子来说说?
3.同学汇报。
二、探寻方法
1.请同学们读交流平台的内容,看看能不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
我们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这种方法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可以借景抒情,移情入景。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情调。
间接抒情也可以即事抒情,在叙事中传达情感,寓情于事,叙事中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这种写法多用于叙事类作品。
间接抒情也可以即物抒情,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远。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方法叫做直接抒情。这是指作者或人物形象在文章、作品中直接抒发情感,不用借托,无需遮掩,显得直率质朴,诚挚笃实。
三、初试身手
1.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的事物感受也会不同。读读课文给出的情境,你是否会有同样的感受?
妈妈一直不同意给买小狗,今天同意了,你看周围的环境会怎样?
打篮球时,有好几次得分的机会都丢失了,我们输给了二班,此时你看周围的环境,人群会有怎样的感受?
2.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说一说。
今天发考试卷了,平时成绩优秀的你这次只考了79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看到老师严肃的神情,看着分数考得高的同学兴高采烈,你会怎样?此时的天空、大树、小鸟、云朵会是怎样的?
3.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或“不好”两种状态,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现出来。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里 弹琴 钓鱼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教学目标:
1. 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
2.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琢磨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结合资料,深入文本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优美的文字,诗句,古文?
提问:同学们,这样的美文佳句,你们喜欢吗?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优美的环境,长期孕育着中国文化,使中国语言成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那么你喜欢上语文课吗?是啊,我们每天都上语文课,每天都在学语文,说语文,用语文。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学好语文,学好汉语。然而今天我们这篇课文?的主人公,作为一名中国人,即将随父母移居海外,以后不再有机会上语文课了,不再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了,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个将要离开祖国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的心灵故事,去感受他的语文情结。?
2.齐读并板书课题:《别了,语文课》?
二、初读课文,交流展示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解决生字词。
说一说阅读的体会、感受以及困惑。
谈谈自己最感动或者感同身受的地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请学生按照课件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陈小允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师: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陈小允对语文课非常厌恶?请学生读一读,读出陈小允对语文课的厌恶。老师点名分角色朗读,再现语文课堂的情景,体会陈小允在课堂上的感受,读完老师及时点评指导。
(1)自从我第三次默书不合格后,班主任张先生就给我调了位,从第四排调到最前排。这样,我不能竖起课本,用它来挡着先生的视线,在下边画画儿了;我不能偷偷写些笑话,把纸团传给坐在后边的同学了;我甚至不能假装俯下头看书,实际闭上眼睛打瞌睡了。
从上语文课偷玩、打瞌睡可以看出他不对语文课不感兴趣。
(2)“别提了!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国语课,什么主题中心,什么词语解释,什么标点符号,什么文章体裁,这些东西都叫我发闷。”这是我的心里话。
从陈小允的心理活动中也可以看出他不喜欢语文课。
(3)我心里想:我实在并不是十分讨厌国语,但是提到默书就害怕,又要听默,又要背默,每次总有十几二十个字不会写,每次作业本发回来,张先生就把我叫到她身旁,责备我一番,督促我要好好改正,这样改正错字就写得手也酸软。我想,如果国语没有默书那一项,我大概也会喜欢国语的。
陈小允对语文课的默书是深恶痛绝的,因此对语文课也很讨厌。
(4)我知道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听到了要移民,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后不用再默书了,当然,我也知道将来到了外地,还是要再上学,也还一样要默书,但是,在那边,恐怕不用再默写那些艰深的中国字了吧?
听说要移民,陈小允暗自开心不用再上语文课。
师:从陈小允在语文课上的表现、心理活动以及得知即将移民的消息后暗自窃喜不用再上语文课等方面可以看出来他非常不喜欢语文。
2.重点品读有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段,分析“我”的心理产生变化的原因。
师:请同学找出主人公陈小允改变对语文课态度的段落,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陈小允对语文课喜爱和眷恋?
生:“奇怪,以前我上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今天翻开语文书,却另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忽然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的听张先生讲课。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见了下课钟声。”
他全神贯注地听课,可以看出他喜欢语文课。
师: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全神贯注”来说一句话。?
“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见了下课钟声。”这句话写“我”的感受,其实时间并没有那么快,只是我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所以才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一下子”说明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表现了我不想下课的心情,反应出了我对语文态度的转变。?
师:这一段直接地、明明白白地写出了陈小允的想法。此时,他的心里正在想…
生:我还没听够呢,怎么就下课了啊!张老师,你再多讲点吧!?
师:你们简直就是陈小允了,谁能把这段话生动地读出来。?
(指一人读后),让我们带着又期待又无奈的语气齐读。?
3.存疑总结:当得知自己即将和家人移民海外时,“我”的心里不禁为自己可以不用默写而窃喜,可见“我”对语文是厌恶到了极点。可是,面对张先生的鼓励和礼物,“我”的心里又产生了哪些变化呢?“我”是不是依然讨厌语文呢?
4.品读放学后一幕,找到直接写感受的语句,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谁还找到了陈小允喜爱和眷恋语文课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生:这天放学回家,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书。
师:你从“一口气读完”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有点儿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送这本书给我,让我早知道中国语文是如此丰富多彩。
师:从这里我们读出陈小允对语文课实在喜欢得不得了。这也是直接写他心里的想法。让我们再来体会陈小允的心里想法(反复读)?
5.这时的陈小允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语文课,可是即将离开中国了,他还能再像这样学习语文吗??
师:听了爸爸说的话,我是怎么想的,有事怎么做的?小组交流,练习朗读
出示:我听了吓一跳。我惶然地拿出语文书…写新学的生字。指导“急急”重读。
师:读的真好,通过朗读你能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他对语文课喜爱和眷恋。(齐读)?
6.通过他的努力,最近一次默写,他居然一个字也没有错,得了100分!
7.默读陈小允最后一堂语文课的片段,体会陈小允的“懊悔”?
师:作为一名老师,我很理解陈小允,在他深深喜爱上语文的时候,却要离开他了。此时此刻他的心里有何感受?请同学们默读,划出描写他的心理活动的语句。如果你能体会出他的心情,就用一两个词写在这句话旁边。
师:你划了哪句话,从这里读出了什么??
生:他很懊悔,因为他再也没有机会学习中国语文了。?
生:他很痛苦,因为在他深深喜爱上语文的时候,却要离开他了。?
师:你能读出他的懊悔和痛苦吗??指名读。
7.轻声读张先生的教诲,感受张先生的教育,明白张先生的可敬。
(1)默读自悟。?
师: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三自然段,想一想:张先生做了什么,同学们做了什么?陈小允想了什么?
(2)师生交流,加深感悟,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做了什么?张先生做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话讲述。
(3)角色体验,感恩师爱。
师:如果你是陈小允,你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实实在在的爱与期待吗?你想对这样一群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们说点什么??
出示:“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国语文,我要把我的作业本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它。我一定会激励自己把中国语文自修好,像这作业本上的成绩那样。”
过渡:那一声声“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分别的时刻,是多么不忍心离去呀!我们再也找不到陈小允讨厌语文的影子了。年少无知的陈小允“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感到可贵”语文是什么?中国字是什么?祖国是什么?让我们追随陈小允的生活,去他离开祖国的那一瞬间去寻找答案。?
师:一天后,陈小允跟家人乘上了去危地马拉的飞机,他手捧同学们送他的中文字典、故事书;他眼望和蔼的张先生和志聪这一班同学;他注视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回首熟悉的校园和城市;他热泪盈眶,他在心里深情地说:(别了,敬爱的张先生!别了,亲爱的同学!别了我的祖国!别了,我的朋友!)他还在说:(别了语文课。)?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结束语:孩子们,“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感到可贵。”这句话多值得我们深思啊!陈小允的千种思绪,万种语言,都化作对祖国、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和眷恋!什么是语文?语文不是枯燥的字和词,而是纯洁美好的师生情感,而是难以忘却的祖国文化,更是每个中国人心里永远也离不开的根。
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教学目标
1.读例文,了解太阳的两种用法。
2.学习例文选择合适的事例,用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
3.能够选择合适的事例表达自己的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例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的事例表达自己的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程
1.你们知道阳光有哪些用法吗?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2.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肖复兴眼中阳光有哪两种用法吧!
二、例文引路,指导阅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教师指导朗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边读边思考:例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阳光有哪两种用法?
(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三、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1.作者的童年是什么样的?(不大富裕)他们一家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的?(母亲趁中午把被子晒热,叠起来,留着晚上取暖)
2.文中“把老阳儿叠起来”是什么意思?从母亲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把老阳儿叠起来的意思就是将太阳的温度存在被子里留着晚上取暖。母亲的这句话新鲜、有趣,仿佛让太阳成为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带给我们温暖与快乐。母亲这种智慧和温暖的心,尤其是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也是我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太阳。
3.文中“水还能够溶解阳光”是什么意思?
水还能够溶解阳光的意思就是水能够保存太阳的温度,在夏天利用太阳将水加热供孩子们晚上洗澡。从这里可以看出毕大妈的生活智慧,可以看出她们积极乐观、热爱生活。
4.体会“煮”的妙处。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院里的人通常是用柴火烧水,“煮”字的联想自然贴切。竭力保证全家温饱是母亲的责任,“煮”字的使用突出母亲日常挂念的事情。“煮太阳”是很新颖独特的说法,给人以文学想像的空间和文字阅读的美感。母亲生动准确的语言下是一颗温暖、智慧的心,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5.从叠老阳儿、煮老阳儿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母亲用词儿“新鲜”“准确”和“生动”,母亲把老阳儿叠起来、把老阳儿煮在水里、让太阳成为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带给我们温暖与快乐。从中感受到母亲的风趣、乐观、热爱生活。
四、再读课文,领悟写法
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什么情感。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么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从两家人的生活中,我体会到她们对待艰苦生活仍然积极、乐观,热爱生活。
(1)选取贴近生活的真实事例。用心感受、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趣事。
(2)选用贴近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选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善用动词,写出优美有趣的语言。
(3)表达真情深感。在最真实的情感基础上才能写出让别人感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