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的转换》教学设计
版本:苏教版
年级:六年级
设计者:唐姝
学校:草河掌九年一贯制学校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在对能量及能量的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本课将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如何转换的。为第三课《能源》第四课《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建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学最普遍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认识基础。
本课的主要教学活动有:用点燃的火柴和花生米加热适量水、通过实例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动手做能量转换的玩具等。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能量的转换。
第二部分:认识能量转换的过程。这个部分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它分为两个层次:其一,通过用点燃的火柴盒花生米加热适量的水,一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能量确实在以不同的方式储藏着;另一方面让学生弄清楚各个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其二,通过对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其他形式实例的描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转换的复杂性。
第三部分: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感受能量的转换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是一种积极地学习方式。
学情分析:
《能量的转换》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教学时,主要通过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入手,帮助他们弄清楚能量转换是怎么回事。引领学生认识能,能量不仅可以转换,而且经常转换。使学生意识到这种能量的转换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地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
知道能量能够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形式表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实验器材:
小烧杯、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细铁丝、花生米、凉水、大扣子、长1米左右的线绳、实验报告单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认识能量转换的概念。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
不同的作用,其中我们用的最多、用途最广的是哪种能量?(电能)
打开电灯,是什么使电灯亮起来?能量是如何变换的?
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边做游戏边思考。
学生搓手,然后描述自己的感觉。
课件出示: 活动一
打开电视机,电能就转换成( )和( )。
搓一搓手,( )就转换成了( )和( )
从这些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的一的重要特点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课题:能量的转换
(板书课题:能量的转换)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没有科学的清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搓手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并经常转换,能量的转换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本课重难点突破做好铺垫。)
二、活动探究:亲手实验,感知能量转换的过程。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亲身感受一下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课件出示:活动二:用火柴点燃花生米,说说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
火柴、花生米、细铁丝、 小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水温计、凉水、橡皮泥等。
各组检查本组的实验器材是否完整。
实验步骤:
先测量一下小烧杯里的水温,将这项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2、将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然后将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3、用细铁丝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上。
4、用火柴将花生米点燃,放在三脚架下,(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来加热小烧杯里的水。
5、等花生米完全燃烧结束(熄灭)后,再测一测小烧杯里的水温,也要将这项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6、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材料收回器材盒。注意不要烫到手。
汇报并讨论:对比加热前后水温的变化,描述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组织学生描述能量的转换过程:划着一根火柴,人体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
(设计意图:这个小实验简单易操作,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真正的科学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学习者处于一个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刺激的环境中时,才能更好地建构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并迅速地发展其思维能力。)
三、运用与提升: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
1、课件显示:这张图片显示的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其他形式的实例,我们来试着描述能量是如何相互转换的。你们看,太阳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辐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来自太阳的光能,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就像这样说,我们一起把这个过程描述出来。
2、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科学课强调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看问题和想问题,定量分析能使他们的头脑更精确化更科学化,只有能用一定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达到对事物性质的真正了解。因此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梳理图上的一组复杂而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通过浅入深出、深入浅出地探究将一个抽象的科学知识体系——能量守恒定律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科学的概念和思维。用活教材,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3、制作能量转换玩具:飞旋的扣子
(1)谈话:我这有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飞旋的扣子”,边说边玩)。
(2)课件出示“飞旋的扣子”的做法及玩法。
(3)学生动手活动。
(4)学生玩过后交流讨论:说说科学原理,其中的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做小玩具,是本课教学内容的亮点,它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再一次被激发到高潮。课文详细介绍了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并给出了操作情景,学生能顺利完成操作,在学生玩过之后探究讨论这个小玩具里是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什么形式的能量,很容易理解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能量转换关系。)
检测清理:巩固新知,加深理解能量转换在生活中的应
1、描述早晨起床后到出门上学的这段时间里,你经历的能量转换过程。
(1)、点亮台灯:
台灯把( ) 转换成 ( )
(2)、用热水洗脸:
电热水器把( ) 转换成 ( )
(3)、吃饭后去上学:
你把食物中的( ) 转换成 ( )
2、连 线 题:
将左右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
电能 声能 洗衣机
电能 热能 收音机
电能 光能 日光灯
电能 动力 电磁铁
电能 磁能 电饭锅
板书设计:
能量的转换
电灯 电能————光能、热能
转换 一种形式的能量————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划火柴(燃烧花生米)化学能————光能和热能
飞旋的扣子 动能————势能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收获特别大:
1、让学生养成了自己找实例、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动手做玩具,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学习的趣味。
2、通过实验,学生们能清楚的明白能量不仅是多种多样的,更重要的是可以相互转换,而且是经常转换。这为以后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3、使学生成为学习、探讨中的主人,使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