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形状》教学设计
???????????????????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并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学生体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⑵.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复印纸48张(每组6张)、彩纸32张(每组3---4张),研究记录单8份(每组1份)双面胶8卷、PPT课件、鸡蛋若个(学生68人分成8组)、托盘、矿泉水瓶、纸杯、小组牌等
2.学生准备:小组有同样的书若干本和上课用的课本、记录单一张、4只笔、4把尺。
教学流程
导言
1、师:(出示大屏音乐图片)欣赏了这么多神奇的建筑,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建筑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2、生:柱形、球形、长方形·······
3、师:物体形状固然有千姿百态,但大家知道吗?其实大多数物体是由锥、台、柱、球简单的4种基本形状构成。板书(锥、台、柱、球)
师:这些形状又可以被切成一半或更小些,用来组成成其他形状。正是由这些基本的形状,才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4 、师:(示大屏蘑菇、金字塔、台灯、建筑等)它们都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有什么好处?
5、师:我们先来做个简单的实验。
这是一张纸,这是一本书,(师演示)轻放书。看来它承受不起来一本书的重量。那么请同学们想办法,如何使这张纸的承受力增大,不但可以承受一本书,还能承受更多本书呢?动手试试看。(彩纸做实验)
生:实验汇报。
6、师:同学们的办法是:折形状(板书:折形状)看来改变纸的形状,纸的承受力也就会发生改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形状纸筒承受力比较大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体的形状和它的承受力有什么关系?
二、制作纸筒的形状
1、师: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四个纸筒,它们的横截面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谁的承受力比较大呢?
2、师:我们首先要把这些形状的纸筒制作出来,先制作好这四种形状,也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再制作两个其它形状的纸筒。(如:八边形、十边形等)为了便于实验比较,老师提出以下建议:(大屏幕)
(1)、高度要统一为A4纸的一半。
(2) 、厚度都是2层,不能裁开。
(3)、接口处留2厘米左右距离,用双面胶粘好,不要留空隙。
(4)、不能把纸弄褶皱,折出来的纸筒的每条边应该相等。
3、生开始动手制作、汇报。
三、预测、验证纸筒的承受力
1、预测各种形状的纸筒承受力,小组同学拿出实验记录单,记录小组预测的结果
2、生预测结果汇报。
3、师生共同讨论保证实验成功的具体方法。
4、生动手实验,记录员做好记录。
5、记录员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圆柱形纸筒承受力最大,物体形状不同它的承受力也是不同。
6、小组讨论圆柱形纸筒的承受能力比较大的原因。
生汇报。
7、师总结(大屏幕):
因为圆筒形没有角,作用在纸筒上的外力能均匀分布。所以圆柱形纸筒的承受力最大。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像纸等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就会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8、找生活中的例子。
生发言。
师:(出示大屏幕图片)单双杠、台灯、旗杆、帐篷、红酒架、轮胎、汽车外壳······
四、验证鸡蛋承受力的实验
1、师:鸡蛋外壳有什么特点?非常易碎。不过现在老师要挑战不可能,想找两名同学站到鸡蛋上来,保证鸡蛋不碎。能成功吗?我们瞪大眼睛,见证奇迹!
师:为什么鸡蛋能承受这么大的重量呢?
2、生:讨论汇报。
3、师:(大屏幕)出示结论。
4、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活中生物有哪些薄壳结构呢?
生举例子。
师:(大屏图片)科技改变生活,人们从生物的外形中受到启发,设计建造了无数外形奇特的建筑。像悉尼歌剧院,北京网球馆,北京火车站大厅、北京天坛等,它们既美观漂亮又坚固省材。
五、谈收获
1、今天这节科学之旅你有什么收获呢?
2、大屏幕出示习题。
六、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探究了物体形状跟承受力的关系,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形状,其承受能力是不同的。老师相信只要我们有善于观察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大脑,就会发现生活中科学的奥秘!
板书设计
1、折形状
锥 台 柱 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