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学会“脆、蟋、蟀”等4个会认字,读记“蟋蟀”等11个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欣赏图片ppt示】
2.看到这样美妙多彩的生物世界,相信你们和我一样都会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那么关于生物,你有怎样的认识?你能给生物下个定义吗?
现代诗人冯至小的时候对生物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童年的有趣回忆——板书课题,齐读。
3.这是一篇散文,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出示“作者简介”(指生读)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课文,圈画出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同时边读边思考:(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分为哪几个部分?②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说说你的自学收获或者你发现有哪些难读的词句需要提醒大家吗?(生自由汇报)
(2)开火车读“蝎、蟋、蟀、蝈”,你发现这四个字都有什么特点?(都有虫字旁)谁来组个词?
(3)好,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蝎子、蟋蟀、蝈蝈图片,并了解它们的特点,指名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扫除了字词的障碍,课文你们读得怎么样呢?我们按学号顺序分自然段读一遍课文,开始!)
4.(再次出示ppt“自读提示”)让我们再来看看”自读提示”的内容,你思考得怎么样了?把你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5.小组合作讨论:(a、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b、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6.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话(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课文可分两个部分:
一部分(1-6段)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声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关在里面。
二部分(7-18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师伺机板书:猜想??证实
7.我们来整理一下课文的大致内容:事情的起因是源自于小时候“我”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为什么这么肯定呢?理由是——(指名读:理由是:“早晨有鸟叫的很好听……那是有一个盲人再弹”),而父亲的“表能发声”,因此推测出“表里有生物”,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推断,更有趣的是他的这一猜想竟还得到了证实。谁能说说是怎样得到证实的?(生答……师伺机板书:不让动表、小尾巴、藏着蝎子)
三、细读品悟,体会情感
1.体会情感
那么,“我”究竟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谁能结合书中的句子谈一谈?(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跟小组交流一下)生自由汇报,师适时板书,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a.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b.爱听这声音,想伸手摸一摸父亲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好奇心强
C.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中,归纳出渴求知识、不断探索)
师伺机穿插两处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们来看一下(出示ppt)同学们三人一组练习一下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作者的天真可爱、富有童趣的感觉。(指一到两组读)。(师接着出示“语言描写”ppt,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出什么?(表现出我的天真幼稚)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刻画而表现出来的。
学生接着汇报,师板书“好奇心强”,并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写法归纳:课文在刻画人物时,除了语言描写,还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板书:心理描写)请看这一句——(ppt示)从这句心理描写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将要满足之时的紧张心情。)文中还有许多精彩的心理描写的语段,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读一读。你和老师找的一样吗?(师出示ppt,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谁能说说运用这样的心理描写对于文章的表达会起到怎样的作用?(生答)细致入微地心理活动的描写,能够将我们很好地带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让我们再次感悟作者带给我们的这样的精彩瞬间吧!(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朗读品悟,体会情感)
四、课堂练习,总结全课
1.小练笔:你的童年也一定发生过有趣的经历吧,请你也像作者那样,写一段带有语言描写或心理活动描写的语段(不少于150字)。
2.总结:文中的小作者利用自己的好奇心,经过不断地观察思考,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虽然结论并不正确,但是他渴求知识,不断探索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最后送同学们几句“名人箴言”,齐读!
3.出示名人箴言:(学生齐读)
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塞缪尔·约翰逊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
聪明睿智的特点在于,只需看到和听到一点,就能长久地考虑和更多的理解。—布鲁诺
愿同学们都能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做一个乐于求知、不断探索的人!
板书设计:
? ? ? ?16??表里的生物
发声的是生物 写法
猜想 语言描写
表能发声 心理描写
表里有生物 善于观察
不许动表????? 勤于思考
证实小尾巴 好奇心强
藏着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