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3.2《太阳钟》教学设计
课题
太阳钟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5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2.“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科学探索目标:
1.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与方向的变化。
2.制作简易的圭表或者日晷进行计时。
3.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被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古人研究时间的成果产生敬佩之情。
2.感受人类对时间测量的探索过程。
3.体验研究的乐趣。
重点
利用光影计时。
难点
影子的变化规律及日晷的计时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儿童歌曲:种太阳。
提出问题:
太阳除了给人们送来光和热之外,太阳能计时吗?
听歌曲,回答问题
运用歌曲,激情导入
讲授新课
一、用太阳计时
1、根据图片中太阳的位置猜猜几点?(展示图片)
2、小结:
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就是用天上的太阳来计量时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在钟表发明之前,古人除了用太阳计量时间外,会用香柱、流沙、流水计量时间。
4、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
【资料】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测这些 星座在一年时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埃及人观察到在这段时间里有12个星座横过天空, 于是他们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补充资料】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二、用光影来计时
1、古人又是怎么记录一天中各个小时呢?
小结:
古人在观察和度量立竿的影子长度,就是光影计时法。在太阳下,将一根细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就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2、视频:阳光下的影子
【温馨提醒】
注意听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①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所以影子在西侧,下午从西方落下,影子在东侧,所以影子方向变化规律为从西到东。
②长短的规律为从长到短,再由短到长。中午的时候影子最短,傍晚的时候影子最长。
4、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人类设计出两种计时工具日晷和圭表。
(1)圭表
我国古代天文仪器,是在石座上平放着一个尺,南北端各立一个标杆。它是由圭和表组成。
工作原理:
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2)日晷
①工作原理:
利用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来计时的。
②结构与种类:
日晷是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的。日晷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
③日晷是怎么计时的?
由于一年中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同一点的角度不断发生变化,春分以后到秋分以前,上晷针会产生影子投射到晷面上;秋分以后到第二年的 春分以前,下晷针会产生影子投射到晷面上。所以,春分以后看上晷面来计时,秋分以后看下晷面来计时。
5、制作太阳钟
(1)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我们能制成一个可用来计时的太阳钟吗?(播放视频:制作太阳钟)
【温馨提醒】
注意听制作太阳钟的材料与步骤。
(2)工具与材料:小竹棒、纸板、圆规、量角器、笔等。
3、制作步骤
①先在卡纸上1/3处,取中心点,用圆规画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正面画完,在卡纸反面取同一个圆规扎的圆心,画一个同样大的圆形,然后再在正反面画9CM的同心圆,再画8CM的同心圆。
②用量角器每隔15度,在最大圆上取点,卡纸正反面圆上同取。
③按图所示内容画好正面图形。注意:正面的数字是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
④在卡纸反面按图画好图形。注意:反面数字是逆时针方向由小到大。
(3)测量时间操作方法
①利用指南针找到正北方向
②将太阳钟平放于桌面,钟面上的“北”正对北方
③将影子与圆心画上一条直线,并在直线处记录下此时的准确时刻
④利用相同确定一天中影子的位置
三、讨论与思考
1、在白天人们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
四、课堂练习:判断题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 )
2、我国劳动人民最早把一天分为24个时辰。( )
3、上午的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 )
4、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秒。( )
5、日晷是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的。( )
6、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
五、拓展提高:香柱计时
在我国历史上,曾用燃烧蜡烛来计时的记载。在蜡烛上刻划表示五更的标志,看到蜡烛点燃后烧到哪一个标志就知道当时是几更了。
六、作业布置
日晷或圭表在没有太阳的时候发挥不了它的优势,人们无法计量时间。请查阅资料,说说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看图猜测,分别是清晨、中午、傍晚
阅读资料
交流
回答所听到的影子变化规律
阅读资料
看图理解
阅读资料
看图理解
阅读资料
看视频学习制作太阳钟
准备材料与工具
按步骤制作太阳钟
利用自制的太阳钟计量时间
讨论交流:观察影子位置或长度的变化,借助计时工具圭表、日晷来计时。
讨论交流:遇到阴天,雨天,下雪天等没有太阳的天气,太阳钟就不能使用,晚上也不能使用。
独立完成
阅读资料
课后查阅资料
利用太阳可以计量时间。“天”
是最早的时间单位。
了解“天”的划分。
了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知道“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了解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
了解日晷计量时间的方法
学会制作简易的圭表或者日晷进行计时。
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被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以及所遇到的问题。
课堂检测
拓宽知识面
培养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我们能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度与方向的变化,制作简易的圭表或者日晷进行计时。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3.2《太阳钟》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______来计时。
2、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______、_____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一天中,物体的影子中午最_____,傍晚最______。
4、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人类设计出两种计时工具是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 )
2、我国劳动人民最早把一天分为24个时辰。( )
3、上午的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 )
4、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季。( )
5、日晷是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的。( )
6、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古代埃及人是利用( )来计时。
A.星座 B.流水 C.太阳
2、古代人们利用太阳计时的仪器是( )
A.浑天仪 B.圭表 C.滴漏
3、最早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是( )
A.水钟 B.沙漏 C.日晷
4、古代人们使用的最早时间单位是( )
A.季 B.年 C.天
5、日晷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 )制作的。
A.长短变化规律 B.移动的规律 C.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角度一样
6、在太阳下,将一根细木棒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就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下列有关影子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影子只有长短变化,方向不发生变化
B.影子只有方向变化,长短不发生变化
C.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四、读图题
下面是太阳日出到日落的变化图,记录了一天的时间。请将夜晚、早晨、傍晚和中午填到对应的括号中。
五、比较题
圭表 日晷
1、圭表是由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日晷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2、圭表是根据___________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3、日晷是利用太阳由_____向_____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慢慢地由_____西向_____移动来计时的。
4、由于一年中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同一点的角度不断发生变化,______以后到_____以前,上晷针会产生影子投射到晷面上;_____以后到第二年的______以前,下晷针会产生影子投射到晷面上。所以,______以后看上晷面来计时,_____以后看下晷面来计时。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太阳
2、方向 长短
3、短 长
4、圭表 日晷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A 2、B 3、C 4、C 5、B 6、C
四、读图题
五、比较题
1、圭 表 晷针 晷面
2、日影的长短
3、东 西 西 东
4、春分 秋分 秋分 春分 春分 秋分
课件29张PPT。太阳钟科学教科版 五年级下新知导入太阳除了给人们送来光和热之外,太阳能计时吗?播放儿童歌曲:种太阳想一想新知讲解根据图片中太阳的位置猜猜几点?活动1:用太阳计时新知讲解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就是用天上的太阳来计量时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新知讲解在钟表发明之前,古人除了用太阳计量时间外,会用香柱、流沙、流水计量时间。新知讲解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怎么不一样长?想一想新知讲解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新知讲解古人又是怎么记录一天中各个小时呢?活动2:用光影来计时古人在观察和度量立竿的影子长度,就是光影计时法。在太阳下,将一根细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就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新知讲解视频:阳光下的影子注意听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点击边框播放)新知讲解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①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所以影子在西侧,下午从西方落下,影子在东侧,所以影子方向变化规律为从西到东。
②长短的规律为从长到短,再由短到长。中午的时候影子最短,傍晚的时候影子最长。新知讲解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人类设计出两种计时工具日晷和圭表。圭表:我国古代天文仪器,是在石座上平放着一个尺,南北端各立一个标杆。它是由圭和表组成。新知讲解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新知讲解日晷是利用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来计时的。日晷是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的。新知讲解赤道日晷地平日晷日晷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新知讲解由于一年中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同一点的角度不断发生变化,春分以后到秋分以前,上晷针会产生影子投射到晷面上;秋分以后到第二年的 春分以前,下晷针会产生影子投射到晷面上。所以,春分以后看上晷面来计时,秋分以后看下晷面来计时。日晷是怎么计时的?新知讲解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我们能制成一个可用来计时的太阳钟吗?(播放视频:制作太阳钟)(点击播放)注意听制作太阳钟的材料与步骤。新知讲解工具与材料:小竹棒、纸板、圆规、量角器、笔等。新知讲解制作步骤①先在卡纸上1/3处,取中心点,用圆规画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正面画完,在卡纸反面取同一个圆规扎的圆心,画一个同样大的圆形,然后再在正反面画9CM的同心圆,再画8CM的同心圆。②用量角器每隔15度,在最大圆上取点,卡纸正反面圆上同取。新知讲解③按图所示内容画好正面图形。注意:正面的数字是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④在卡纸反面按图画好图形。注意:反面数字是逆时针方向由小到大。新知讲解①利用指南针找到正北方向
②将太阳钟平放于桌面,钟面上的“北”正对北方
③将影子与圆心画上一条直线,并在直线处记录下此时的准确时刻
④利用相同确定一天中影子的位置测量时间操作方法新知讲解活动3:讨论与思考在白天人们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观察影子位置或长度的变化,借助计时工具圭表 日晷来计时。新知讲解“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遇到阴天,雨天,下雪天等没有太阳的天气,太阳钟就不能使用,晚上也不能使用。课堂练习判断题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 )
2、我国劳动人民最早把一天分为24个时辰。( )
3、上午的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 )
4、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秒。( )
5、日晷是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的。( )
6、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
√√√√??拓展提高在我国历史上,曾用燃烧蜡烛来计时的记载。在蜡烛上刻划表示五更的标志,看到蜡烛点燃后烧到哪一个标志就知道当时是几更了。香柱计时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我们能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度与方向的变化,制作简易的圭表或者日晷进行计时。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日晷或圭表在没有太阳的时候发挥不了它的优势,人们无法计量时间。请查阅资料,说说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