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五)《鸿门宴》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五)《鸿门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5 10:4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五)
鸿门宴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的一组是(???)
A.王关中(wàng)???? 飨士卒(xiǎng)???? 美姬(jī)???? 左尹(yǐn) B.要项伯(yāo)???? 籍吏民(jí)???? 戮力(chuō)???? 从百余骑(qí) C.数目项王(shuò)???? 翼蔽(yì)???? 仆地(pū)???? 目眦尽裂(zì) D.彘肩(zhì)???? 切而啗之(dàn)???? 参乘(cān shèng)???? 须臾(yú)
2、下列各句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B.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
C.沛公起如厕 如:往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辍耕之垄上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D.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洒为寿,约为婚姻
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C.今者有小人之言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⑤秋毫不敢有所近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⑩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
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⑩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又是“二十四史”的开篇,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鸿门宴》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C.“秋毫尤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熟语,均出自《鸿门宴》。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 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及项羽的自大。
7、《鸿门宴》
(1)《鸿门宴》中,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故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有封侯之赏。
(3)《鸿门宴》中,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王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内不止。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巧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意图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停止
C.头发上指 上:向上
D.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2.下列各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皆叛之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B.以待大王来 常以身翼蔽沛公
C.拔剑切而啖之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D.怀王与诸将约曰 欲呼张良与俱去
3.下列各句中,全能体现樊哙“奧”和“谋”的一项是( )
①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③拔剑切而啖之
④项王未有以应
⑤樊哙从良坐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4.下列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语言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
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大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賜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大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准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 ......??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1.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B.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C.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D.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设此官职,为百官之长。后为宰相的尊称。 B.春申君:即黄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C.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考烈王元年就是指考烈王即位的第一年。 D.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B.使者为太子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称太子生病不见客。估计太子走远且秦兵追赶不上后, 他才对秦王道出实情。 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将江东地区封给春申君,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 D.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来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2)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戮lù力,从百余骑jì

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道:取道,名词作动词。

3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A项与例句同为动词,到。B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D项,助词,的。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C项,小人:古今义均指人格卑下的人。A项,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B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D项,非常: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极,特别。

5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①⑦为名词作动词,②⑤为形容词作动词,③⑧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⑥⑨⑩为名词作状语。

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2)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大礼不辞小让
解析: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3.D
4.C
5.答案:(1)持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过盾牌撞击,卫兵跌倒在地上。
(2)那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了他。
解析:1.止:阻止,使 止。
2.A项,代词,他/助词,的。B项,连词,来/介词,用。C 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D项,均为介词,解释为“和”。
3.①体现的是樊哙对事件进展的关注,⑤与“勇”和“谋”无关。
4.在当时的情况下,樊哙的行为只能说是“果敢作为”,不能看作“粗鲁莽撞”。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3.D; 4.
(1)如果太子能被立为王,他一定恭敬地侍奉秦闻,永远感激相国的恩德,这是亲苒结交楚国,也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关键词:事.侍奉;德,恩德;万乘,万乘大)
(2)(您)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关键闾:亡,逃跑:请止,请让我留下;当,担当)
解析:1.从文意判断,诸侯担心秦国的攻伐没有停止的时候,他们就采取合纵的策略乃”可释为"于是",就其前应断开,排除A、C项。"西伐秦”其前省略主语(诸侯),"伐”为谓语秦”为宾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D项。 2.古人以东为左,故江东又称江左。 3.A项,并没有里应外合,而且也没有一起返回楚国。B项,是太子易服为使者驾车。C项.太子登基的时候,赐春申君淮北地十二县,后春申君自请封于江东。 4.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问“时要遵循直译”的原到,尽量做到字字有落实,词词有照应。另外还要注意句子中出现的特殊文言现象。
【参考译文】
?? 黄歇完成使命返回楚国后.楚王派黄歇与大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好几年。后来楚顷裏王病了.太子完却不能回去,但大子完与秦国相国应侯交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道: “相国真是与楚太子交好吗?”应侯说是啊’黄歇说:“如今楚王思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大子回去。如果大子能被立为王.他一定恭敬池侍奉秦国.永远感激相国的恩德.这是亲善结交楚国, 也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成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大子.肯定不会侍本秦国,那样就会失去结交的国家的信任并且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应侯把黄歇说的话报告给秦王,秦王说:“让楚国大子的师傅先回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商议。”黄歇替楚国大子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要使秦国得到好处是无能为力的.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如果大王不幸辞世,大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被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做国君了 .(您)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黄歇在客馆里留守,总是推托太子有病谢绝会客。 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不上了.黄歇就主动向秦昭王报告说:“楚国大子已经回去.离开很远了,我当死罪.愿您踢我一死。”昭王大为恼火.要准予黄歇自杀。应侯进言道:“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主人献出自己的生命,太子如果被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秦昭王于是把黄歇遣送回国。
??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楚顷襄王辞世,太子完被立为国君, 这就是考我王。考烈王元年.任命黄歇为相国.封为春申君,赏踢给他淮北地区十二个县的土地。十五年以后.黄歇向楚王进言道: “淮北和齐国接壤.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并同时献出淮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 春申君已经担任了楚国相国,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大家都正在竟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春申君任相的第二十二年,各国诸侯担忧秦国攻战征伐无止无休不能遏制.就互相结盟联合起来向西讨伐秦国,而楚国国君担任六国盟约之长,让春申君当权主事。六国盟军到达函谷关后.秦军出关应战,六国盟军战敗而逃,考烈王把作战失利归罪于春申君,春申君因此渐漸被疏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