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六章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六章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25 16: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二节《疾病与预防》编排了两个课时,即常见的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我对此课内容做了调整,第一课时教授的内容为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的概念及特点、传染病的分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教材提供了资料分析和常见疾病的调查,以学生为主,通过调查了解当地易发生的疾病,归纳人类疾病的名称、是否为传染病、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教材阐明了人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应该自觉的讲究卫生,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最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教材中匹配的示意图(图6—6),通过观察、想象、理解各图的含义,找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进而教材阐明了预防人类的传染病要针对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2、尝试进行常见传染病种类和非传染病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独立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关注疾病对人类危害,提高保护自身健康的意识。
2、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重点难点
重点:1、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并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难点:1、社会调查的注意事项与方法
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并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媒体
常见传染病的相关图片、视频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联系好进行调查的单位或布置好网上查阅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播放视频:
《我是大医生》
引导:
每个人都希望健健康康的度过一生,然而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疾病总是趁虚而入。它与我们的日常环境饮食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在以上的故事中洋洋因不注意卫生习惯而感染蛔虫病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卫生勤洗手,保持教室干净整洁,才不会让疾病趁虚而入。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疾病呢?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的课前调查?
质疑:同学们的课前小调查完成得非常好!而且在家长的帮助下对这些疾病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这些疾病,我们可以分成哪两类?哪些是可以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
学生为之震撼
认真倾听
各组对本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选取学生代表加以汇报。再通过讨论对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分类。
学生展示课前调查并在班级里交流:
生: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生:腮腺炎、水痘、流感、甲肝、急性结膜炎、麻疹、蛔虫病是可以传染的;龋齿、近视、心脏病、贫血是不传染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表达自己已有的知识,表现自己的生活,展示自己的所知,让学生确立课堂主人的意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喜欢比较激动,比较兴奋,参与学习的热情被点燃。这样的新课引入,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
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过渡:那你们是如何区分他们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自主学习P104探究竟中的2个案例,分析讨论产生这两病的病因?)
课本的“探究竟 资料分析”通过了两组案例教师要求学生理解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患病过程,找出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不同点
总结传染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阅读课本的案例,总结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学会分析资料总结传染病的特点
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和资料整理能力
传染病的类型
过渡:同学们能说出这些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吗?(教师组织学生阅读p105—106的文字分析思考)
这些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展示结核杆菌、癣菌、HIV病毒、蛔虫等几种病原体的投影片)这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四类病原体。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病原体能够引起什么疾病?根据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可以将传染病分为哪几类?
师:正确。患病无疑是痛苦的,同学们想不想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呢?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生:有的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如肺结核;有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流感;有的疾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如蛔虫病。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生:结核杆菌能够引起结核病; HIV病毒能够引起艾滋病;蛔虫卵能引起蛔虫病、癣菌能引起足癣。可以将传染病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
学会小结、学会归纳,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
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引导: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我们首先弄清楚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三个环节是什么吗?接下来请观看班李同学和谢同学的精彩演绎。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想想李和谢分别扮演的是哪个环节?
流感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从李同学传到谢同学身上的?
根据以上剧情中,总结归纳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师:同学们考虑一下,所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都是一样的吗?
这位同学见识广总结的非常到位。
观看视频并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1.李同学扮演的是传染源的角色,谢同学扮演的是易感染群的角色
2.生:流感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流感病毒随着飞沫从患者体内到空气中,通过空气到了周围抵抗力差的人体内,这个人就患上流感了。
3.学生自主学习概括: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生:有些可以通过食物传播,比如感染性腹泻等还有些通过蚊子等生物媒介传播,比如登革热,还有些通过血液传播,比如艾滋病等。
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学生之间相互接纳补充,加强了合作交流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资料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现在我们已经弄清楚了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假如我们班有两位同学患了流感,为了防止流感在班里扩散,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跟小组成员讨论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并参加讨论
师:谈谈你们的看法。
师: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师:是个好办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预防流感?回忆一下,在流感盛行期间,你在家里和学校里是怎样做的?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刚才同学们分别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有效的预防办法,我们可以把这些预防措施概括为什么呢?
指导学生分析P108图6-6的各项措施,巩固对传染病预防措施的理解
牛刀小试,练习巩固
生:流感的传染源就是班里患流感的同学,如果该同学能回家隔离休养,其他同学就不会被传染了。
生:流感盛行的时候,我们应该经常开窗通风,还可以在教室里熏醋。因为流感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保持空气流通,或用醋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都可以达到预防流感的目的。
归纳: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小组讨论,巩固知识
学生抢答
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学生之间相互接纳补充,加强了合作交流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资料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交流中完善了自己的知识认知。
课堂小结
1.传染病的概念及特征
2.传染病流行具备的三个环节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梳理本课所学,总结本课所得。
明晰思路、突出重点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做一份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报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
一、疾病 传染病: 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
非传染病

二、

控制 传染源

切断 传播途径

保护 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