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3课 衣架的联想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3课 衣架的联想 人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3-25 12:2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衣架的联想》说课稿
一、教学目的及教法说明: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第十册第7课——《衣架的联想》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是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衣架为创作题材,启发学生以衣架的特征为联想的出发点,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考虑问题。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对话,引导学生用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特制订以下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方法:利用生活中普通的衣架,通过联想、想象,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利用衣架进行联想,运用好装饰方法,创造出新的形象。
教学难点:联想的是否生动有趣。
本课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并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讨论、启发、练习、总结,突破重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我分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引趣阶段
通过设疑导课,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启发要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师生间的思维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及目标,解决学习问题。
首先出示:西班牙大师---毕加索《牛头》雕塑。
让学生知道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自行车的车座和车把手)。
教师小结: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物品变换角度联想,都会成为另一样艺术品。比如,这把伞,你联想到什么?出示雨伞,让学生继续发散思维。
(雨伞正放)生1:象一只水母,再把手工纸剪成条放在伞的周围就可以了。……
(雨伞侧放)生2:象摩天轮。
(雨伞倒放)生3:象探测仪。……
接着教室出示课件,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设计师都联想成什么了?并总结。

(生:废旧伞架做的灯饰)(生:瓶子做的人物)(生:车轮做的海马)

(生:低音号联想成大象的头)(生:书联想成蝴蝶) (生:树叶联想成眼睛,蜘蛛联想成瞳孔)
导入课题:衣架的联想
第二个环节:探究阶段
教师接着设疑:衣架和我们周围的事物有什么联系呢?我们看一组画面。你能变换角度找出衣架与摇椅和跷跷板的相同之处吗?
1、播放课件,启发联想。
图A:找出衣架和其他事物的相同之处。(从多种角度观察)
师:这个衣架你联想到什么?(出示图B课件)
生:我联想到公园里玩的旋转木马……
图B:根据衣架的形状特点,产生联想。

师:还有什么式样的衣架?你联想到什么了呢?
2、对学生的衣架进行启发。
生1:我的这个衣架是用钢丝做的,可以前后拉动,我看到这个衣架,联想到弓箭。
生2:我这个衣架我会联想到一把漂亮的雨伞,用手工纸剪一些伞上的图案,帖在上面,再利用废旧的伞把手做这个衣架伞的把手,这样我的衣架伞就做好了!
生3:我的衣架让我联想到笛子。
生:我的衣架外观像一艘船的船身。
生4:这两个一模一样的衣架,我联想到一对蝴蝶的翅膀,我们再装饰一下,就会做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生5:把衣架倒着看就像个“跷跷板”。
生6:我的衣架可以做成漂亮的头饰。
生7:我的衣架让我联想到秋千,我在衣架的旁边用彩纸做秋千的两边的绳,用硬纸壳做座位,上面粘贴一个小朋友,这个秋千就诞生了。
学生回答,然后教师选用几个常见的衣架和裤夹变换角度,让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说、善说、善于提问,创设一种有利于开放的课堂气氛。
进入第三环节:释疑阶段
师生共同制作一个作品,让学生分析材料及制作方法。
(学生说,教师组装作品-飞机)
接着提出本课作业要求:
(出示课件)作业要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一个或多个衣架,巧妙选用多种辅助材料,制成一件新奇的作品。
评价要点:1、构思新颖
2、巧妙选材
3、制作精细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对本课学习内容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时候本课的学习重难点也显露出来了。课堂上层层深入,不断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信念,解放学生的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巴,使学生感到有趣、爱学。
第四环节:应用阶段
美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它要求学生在敏锐视、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独特的想象,而且还要把这些独特的意念通过具体的方法表达出来。据此,我采取让学生发挥个性思维,择优选用,协同创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具体创作。每人都可设计方案,小组交流,选择可行的、较好的方案共同制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独立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形式和技巧上的问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样做能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而且整个制作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眼、手、脑的协调运用,同时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美好享受。 第五个环节:评价阶段
师:经过大家的奇思妙想,一件又一件新奇的作品已经初见,小组选代表将本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说说本组的创意和选材,其他学生听后说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学生自评、互评,说一说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教师对有创意的作品要进行着重点评。以鼓励为主,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由此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六环节:拓展阶段
学生说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任何的物品只要你细心观察,都可以改创成另一件艺术品;形成一种信念,我们大师逊色,我们能赶超大师;废旧物品也可以再次成为新的资源。从现在开始,留意观察,利用一切可用的废旧材料,创作出新的作品。
师生共同欣赏用废旧轮胎创作的武士
废旧的生活用品经过巧妙利用,也可以形成再生资源。日本就有一个资源非常匮乏的小岛,为了减少进口的高额费用,他们就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再次加工和使用。愿我们在生活中都要做一个有心人,为循环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