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四章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细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四章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细菌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25 16:4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奇的微生物》第一课时细菌 教案
教师
罗静
学科
生物
学校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
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十四章第三节。八年级学生对于生物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在七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微生物,这节课深入介绍微生物,加深学生对微生物相关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建立了系统的生物知识体系。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病也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基本常识,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体验新知的过程,提高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参考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微课,flash,多媒体课件及学案
学生准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
教 学 程 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视频:
《牛奶变质》
问题:导致牛奶变质的罪魁祸首是谁?
图片 :酸奶
问题:酸奶制作过程中最大的功臣是谁?
3.评价:
是的,细菌分布极广,我们每天都在和细菌打着交道,但是我们却不了解细菌,因为它很小,肉眼难以观察,必须借助显微镜。
4.过渡: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细菌的世界,共同了解它们。
仔细聆听教师描述特征,举手回答问题。
每个人积极思考问题。
以视频和图片的方式为载体,用生活中实例导入新课程,能较好的吸引学生,并产生学习微生物知识的兴趣,也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爱护生物的习惯。对学生活动及时评价。
自主预习
1.让学生回忆课前微课内容并阅读课本,完成学案1-3题。
认真完成学案预习题。
结合微课预习,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有基本的印象。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菌的形态:
1.flash动画(游戏):
金黄色葡萄球菌;醋酸杆菌;迂回螺菌;
总结:
细菌形态各异,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但结构大致相同。
二.细菌的结构: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对照书本进行细菌相关内容的学习,并完成下列问题。
(1).认识细菌的结构,了解细菌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完成学案上表一。
(2).荚膜和鞭毛具有怎样的作用?
2.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异同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菌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积极参与游戏并回答问题
认真阅读课本进行自学,完成学案表一。
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荚膜:保护
鞭毛:运动
加入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使课堂更加丰富,趣味性加强,也容易理解。
本节课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提心新课标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同时,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建立知识体系。
联系七年级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细菌的营养方式
自主学习:
细菌的营养方式有哪些?有怎样的区别?试举例。
总结:细菌一般不含有叶绿体,多数细菌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做异养。
补充:不是所有细菌都是异养的。
自主学习,填写表格。
细菌的生殖方式
展示:电镜下细菌生殖的图片。
计算题: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推测细菌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计算并回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小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数学知识,学科交叉。并融合情感教育。
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合作讨论:
四人一小组,进行资料交流与分析,形成细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观点,试举例说明。
1.我们组认为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_________。
2.请举例补充你们的观点。
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形成组内共识。
派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解决一个问题,符合新课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
升华主题,贯穿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活启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一分为二来看待,既要看到有益的一面,也要分析有害的一面,希望同学们学会用辩证的思想对待生活。
从头至尾贯穿情感教育,符合新课改中要求的三维目标。




提问: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播放:
整节课的板书大纲。提醒学生记笔记。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秩序举手谈收获。
补充并完善笔记。
学完新知识,请学生谈谈感想,对于知识做个很好的总结很必要,提高学生总结能力,也可对新知识完整回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小试牛刀: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简单讲解。
学生读题并回答
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课后
小作业
布置:
1.4~6人一组,调查、收集有关细菌对环境影响的具体事例;
2.各小组拟定各自的题目,大胆设想,以“细菌对未来环境产生的影响”为主题,写出科学幻想报告;
3.下节课全班交流各组的科学幻想报告。
记录作业。
便于学生课后自我巩固课上所学。
板书
设计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