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 网络文明小公民(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 网络文明小公民(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09-12-02 18: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网络文明小公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讲授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文明、安全地使用计算机。
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
如何去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绿色上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在网络上浏览查找下载信息,那么,我这里有个问题问问大家, 你觉得网络上的内容多不多啊?但是实际上,在网络上还是有很多不正常的现象的,它会影响我们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为了更好的为了我们的网络世界,我们要做好各种预防措施,那如何做到呢?
二、新授
计算机网络安全
1.在网络上有哪些不正常现象会影响到我们计算机的使用呢?它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2.教师简单介绍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有一类人为设计的有害程序,能引起计算机“疾病”,我们称它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在未被人们认识之前,通常是在屏幕上出现不正常的显示画面,硬盘中的数据丢失或在目录中更变文件的长度。给人们的印象是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似乎是“病了”。实际上它是计算机中的程序造成的。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具有破坏性。计算机病毒不但能影响屏幕的正常显示,减漫运行速度,破坏系统的正常启动,占用磁盘存储空间,它还能破坏磁盘中的数据和程序,甚至能破坏计算机的硬件。(举例:CIH病毒、冲击波病毒等)
(2)具有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大多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很难发现。
(3)具有潜伏性。计算机病毒侵入计算机后它能长期潜伏,待一定的条件满足后才起作用。(典型病毒:CIH、黑色星期五等)
(4)具有传染性。计算机病毒通过修改别的程序,将自己复制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这是计算机病毒与其他有害程序的主要区别。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计算机病毒是以外部存储器为载体,通过软件、硬盘、网络等进行传染。
使用带病毒的软盘、硬盘后,计算机病毒会进入内存,并控制计算机,这时病毒就会复制到硬盘和软盘中,使这些硬盘、软盘被感染。
网络上一台计算机带有病毒,当它与网络上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联系时,其他计算机就有可能被感染。
3.那么应该怎样预防计算机病毒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生看书)
请学生说一说,教师进行小结,并出示杀毒软件包装盒,简单介绍一下各类杀毒软件。
文明上网
刚刚我们说了网络上的信息量很大,那么我们可以想象,网上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青少年成长有利的内容,也有不适合青少年浏览的内容。那么,对于网上那些不适合我们的内容,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出示练一练:上网了解“绿色上网”的相关知识,说一说文明上网,绿色上网你应该做到那些?
学生上网搜索,并进行记录。
学生讨论,再说一说。
教师进行小结
三、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平时的上网过程中,你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