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欣赏 二泉映月 课件(29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4.欣赏 二泉映月 课件(29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3-25 14: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二泉映月 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烂玉堆的面目全非,凄凉
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
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竹竿牵
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
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
背上背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
咿呜呜的拉着,在淅淅沥沥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作曲家介绍 《二泉映月》原是一首二胡独奏曲。作者华彦钧(1893——1950),人称阿炳,江苏无锡人,我国民间音乐家。二泉原本指无锡蕙山二泉亭附近的泉水,当地群众称为“天下第二泉”。乐曲名称为后人根据此境命名。
蕙山二泉亭是阿炳双目失明之前常去玩赏的地方。在他双目失明之后,将想像中的美丽景色及饱尝的人间辛酸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全部寄托在他演奏的这首二胡曲中,可是眼前一片漆黑,他再也不能目睹旧时的一切,伤感怆凉的情调也浸透在乐曲中。欣赏《二泉映月》(闭眼) 歌曲《二泉映月》二


奏想一想1、《二泉映月》的演奏乐器及形式是什么?2、它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二泉映月》优美而悲哀。又带着一丝痛苦、愤怒的情绪。欣赏分析表分析作品完成表格 《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叙述了阿炳一生颠沛流离的悲苦遭遇。
一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接着作者的感情由沉思到感慨以至怒号那血泪的控诉,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小 结欣赏音乐Mong Dong悍牛与牧童片段一尽管吆喝声震动山野,也没有制服这头狂奔的野牛。
力度强片段二小牧童手中的一束青草,就将野牛乖乖的制服了。
力度弱欣赏音乐故事介绍兰花花原名叫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到十六岁的时已出脱得端正水灵,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给她送了个绰号码叫"兰花花"。红军中有个战士,他与兰花花一见钟情,偷偷相爱,发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终身。因红军奉命过山西东征,红军战士只得和兰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告别 。
兰花花的父母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17岁的兰花花许给临镇后街富户任老五的的小儿子任小喜,兰花花不从,在父母的威迫下响吹细打抬进了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因在宜川抢劫杀人被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人家。石家的小子生得十分丑陋,满脸大麻子,他看上了兰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钱把兰花花买去做妻。兰花花在石家受尽折磨,她日夜思念自己的红军情人。因精神过于苦闷,终于在1942年正月病死,死时24岁,留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红军战士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得知兰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难过,但又怕给兰花花带来麻烦,故也没敢去看望兰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里。之后又听到兰花花病亡,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医院治疗中暗自构思怀念兰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后,他恰好又转业到固临县文教科当科员。不久又调到固临县小学任教导主任。他还朝思暮想兰花花,便把在住院时编的兰花花歌曲整理出来,把任家改为周家,《兰花花》很快传唱开来。全国解放后,唱遍了新中国,也传到了海外。作曲家介绍?鲍元恺世界著名的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2005年获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12年获厦门大学最高奖“南强奖”。作品有《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华夏弦韵》室内乐集、六部交响曲:《纪念》、《台湾音画》、《京剧》、《厦门》、《禹王》、《燕赵》以及童声合唱套曲《四季》、《景颇童谣》等。欣赏歌曲《兰花花》导入交响乐交响乐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为管弦乐团创作。交响乐就是大型管弦乐套曲,从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成。至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管弦乐作品,通常包含四个乐章,个别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极似,只是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发展,管弦乐法也丰富些,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交响乐队是近代大型管弦乐队,按规模大小,分为双管、三管、四管,即小、中、大等编制。人数自数十至百余人等。通常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击乐器等各组乐器组成。有时也根据作曲、指挥的创作意图和具体要求,对乐器有所增减。音乐分析《蓝花花》是一首陕北民歌。歌曲的旋律属于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句组成,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很具地方特征。原民歌以优美的旋律、叙事性的唱词,纯朴犀利的语言,歌颂了旧中国的农村姑娘蓝花花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叛逆者形象。鲍元恺用了这首单乐段民歌为原型,运用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用乐器来讲述这个“故事”。作品分析引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引子演奏乐器 大提琴
低沉的声音,音乐沉重、流动、缓慢(预示着“故事”的悲剧性)。第一部分演奏乐器 长笛和小提琴
第一次、第二次主题优美,轻柔,无力,略带伤感的情绪。
在第三次主旋律奏起时,增加了音响的亮度,用低音衬出(赞美蓝花花姑娘勤劳,美丽的优秀品德)。第二部分演奏乐器 定音鼓及大锣
第二部分音响更为强烈,由强至弱,只出现蓝花花主题的片段,而用定音鼓和大锣代表(封建势力逼迫蓝花花嫁给“好似那一座坟”似的“周家猴老子”),但她不甘于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封建礼教斗争。使用了(大提琴)来表现第三部分演奏乐器 小提琴
主题的出现仿佛有千般无奈万般恨,但却已像一个受苦受难的蓝花花姑娘。 最后乐队留下一把小提琴独奏原民歌主题,满含同情地叹息这位美丽勤劳农村姑娘的命 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