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民歌(二) 课件(18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5.民歌(二) 课件(18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3-25 14:4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泥 土 的 歌(二)小调赏析<一>、福建民歌《采茶灯》和云南民歌《采茶调》茶文化 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2、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 (1)、欣赏歌曲《采茶灯》,探讨歌曲的音乐特点。
(2)、讨论后,分组回答。3、欣赏云南民歌《采茶调》 听赏老师范唱《采茶调》,思考并探讨:《采茶调》与《采茶灯》在旋律、音调及风格上有什么区别?(分组填表)福 建 云 南 较为规整、宽疏 较为密集 起伏较小 音调起伏较大,节拍时混用 抒情意味浓郁 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情趣 4、活动 (1)、学习采茶舞的律动(注意手指和手型、手臂的动作)
(2)、随乐表演采茶舞(注意动作要与歌曲的特点和速度相结合)。
小结:民歌起源于生活,是人们在劳动生活当中用于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表达方式。<二>、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 欣赏荷包图片“绣荷包”调的由来: 荷包在我国的传统民俗中,多是指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很多女性经常一边精心地制作荷包,一边轻轻吟唱,这便诞生了以《绣荷包》为题材的民歌。“绣荷包”调是民歌的一种,特别是在北方,多以叙事的手法,通过绣荷包表达男女纯洁的爱情。曲调大同小异,歌词内容丰富。1、对比欣赏: 山西、云南民歌《绣荷包》(1)、说说对两首《绣荷包》的感受。
(语言、音调、节奏、情绪情感)
(2)、自由探讨,完成下表。2、再次欣赏两首《绣荷包》,感受小调歌曲韵味。 方言 方言 规整、“五五七”式 相对自由 明媚缠绵 委婉细腻 思念、盼望 急切、兴奋、热烈 盼望情郎早回来 追求幸福、向往爱情 <三>、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 1、 老师范唱《月儿弯弯照九州》,聆听并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和心情。
2、学说苏州方言。

简介歌曲的来历 :此歌是南宋以来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民歌,出自南宋建炎年间,揭露了南宋统治阶级在外族入侵时,对外实行不抵抗主义,对内残酷压迫人们,偏安江南,过着骄淫奢侈的生活,使老百姓饱受离乱之苦。当时采用吴地(今江苏苏州)山歌演唱,一直流传至今。
跟随音乐学唱歌曲(注意方言)
<四>、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1、初次听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并随乐哼唱,感受歌曲特点。
2、对比听赏《好汉歌》,
发现异同。
3、《好汉歌》的创作来源:
4、再次听赏《王大娘钉缸》和《好汉歌》,感受小调韵味。<五>、音乐知识——小调1、小调的特点
a、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色
b、节拍规整而部拘泥,节奏感鲜明而强烈
c、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
d、唱词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
2、小调的概念
小调是民歌中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在艺术上有较多加工,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拓展延伸1、根据所学的内容,概述小调的风格特征。
2、听辨活动:听辨并说出民歌体裁。
课堂小结: 小调就像汉族民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来源于民间生活,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加工,显得更加光彩夺目。请同学们课下多搜集、聆听各地不同地域风格的歌曲,感受民歌歌韵味和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