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唐宋八大家”,宋朝占几位?
宋朝占六位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960-1368年=408年
辽宋夏金元
时代特征:
从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中央集权的加强
重文轻武的政策
907年
960年
1127年
1279年
第六单元:宋元时期
从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五代十国
北宋 167
+南宋152=319年
赵匡胤
长翅帽
自学指导:
安静阅读课本28—32内容,把问题和答案在书上标记清楚 5分钟
知者加速:完成手中填空练习
一、北宋建立
1、北宋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2、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
二、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措施、影响
(1)军事 (2)中央 (3)地方
三、重文轻武
1、原因 2、政策 3、影响
自学提示:
时间:
建立者:
定都:
事件: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
东京(今河南开封)
一、北宋的建立
北宋的“统一”:
宋太祖及其后继者依照
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 分裂割据局面。
北宋结束 的分裂局面。
五代十国
先南后北
中原和南方
北宋地图(1111年)
材料:961年,宋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八易其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何故也?
赵普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通鉴长编》
赵普
宋太祖
1、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
2、如何“尽夺藩镇之权”?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 其节度使掌握军事、财政、行政权。
藩:屏也,
“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1、军事上:
(2)控制军队的调动。(枢密院调兵)
(3)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收其精兵”
“杯酒释兵权”
防止了武将专权,也造成军队战斗力减弱。
影响:
①采取 的办法,削弱 。
②并设 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大权。
(1)在中央:
2、行政上:
王安石(1021-1086年)
曾任:舒州通判、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参知政事:副丞相,宋代最多的时候设四个。
“稍夺其权”
分化事权
相权
副宰相
1077年在徐州任 知州,
曾调动禁军筑堤治水。
徐州历史上最著名的“市长”:
苏轼
黄楼
东坡石床
① 任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②在州府设 ,以分知州权力(监督)
(2)在地方:
2、行政上:
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
在地方设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财政上: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作用:
宋朝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大加强。
中央集权
皇权
文臣
通判
转运使
缺点:官僚机构臃肿。
苏轼:(1037-1101)
杭州通判(1071-1074)
密州知州(1074-1076)
徐州知州(1077-1079)
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
"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
重文:文官掌军政大权
(1) 统兵。
(2) 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轻武:
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3)注重发展 事业,改革和发展 制
文臣
文官
武将
文教
科举
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
千年科举第一榜:
“嘉祐二年三月丁亥赐进士章衡等263人及第,126人同出身。是岁,进士与殿试者,始皆不落。”
——《祖宗科举取人·仁宗》
该榜录取: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颢、程颐、曾布、吕惠卿、章惇。
宋代科举:
(1)过程:州试、省试、殿试
(2)时间:宋初一年一次,后规范为三年一考
(3)规范化:锁院制、糊名与誊录制度化。
主考官:欧阳修,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宋代科举录取人数和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2、发展文教,增加科举名额。
1、重用文臣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朝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重文轻武的影响:
2、扭转了五代以来武将专权局面。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汪洙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谚语
军队战斗力削弱。
3、也造成了官僚机构臃肿。
3.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包括
A.减少宰相人数
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D.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4.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习题选讲:
8.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皇权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9.“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西汉的诸侯王
C.唐朝节度使 D.北宋的通判
课后记得认真复习背诵哦!
以下为备用
200 陈桥驿兵变
201 杯酒释兵权
202 李后主亡国
203 半部《论语》治天下
204 杨家将一门忠勇
206 寇准坚决抗辽
207 元昊反宋建西夏
214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215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
225 憾山易憾岳家军难
231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233 忽必烈建立元朝
好读书,读好书:
赵匡胤
宋统一南方
赵普
抗辽
西夏
北
宋
政
治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 B.李世民
C.杨坚 D.赵匡胤
2.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 )
A.北宋 B.南宋 C.辽 D.元朝
(汉)坐而论道 (宋)站议时政 (清)跪受笔录
皇权的加强
漫画反映了什么趋势?
宋朝共开文进士科108榜,录取进士42457名。
武举:
宋代共开武举78榜,录取了2300余名武进士 。且武艺、文章并重
文进士:
文进士的人数是武进士18倍还多。
重文轻武
一、保全柴氏子孙;
二、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
三、不加农田之赋。
宋太祖的
“政治遗嘱”
这三条“遗训”,被王夫之誉为“以忠厚养前代之子孙,以宽大养士人之正气,以节制养百姓之生理……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一、北宋的建立
1、建立
2、统一中原和南方
二、加强中央集权
1、军事
2、政治
3、财政
三、重文轻武
1、目的
2、表现
3、影响
知识架构:
4、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