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2 基本不等式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2 基本不等式课件+学案含答案(4份打包)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2 基本不等式课件+学案含答案(4份打包)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26 22:46:12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课时 基本不等式
1.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基本不等式及成立条件.
2.会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两个不等式
叫做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叫做正数a,b的几何平均数.
基本不等式表明: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温馨提示:“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是指若a≠b,则a2+b2≠2ab,≠,即只能有a2+b2>2ab,<.
1.不等式a2+b2≥2ab与≤成立的条件相同吗?如果不同各是什么?
[答案] 不同,a2+b2≥2ab成立的条件是a,b∈R;≤成立的条件是a,b均为正实数
2.a+≥2(a≠0)是否恒成立?
[答案] 只有a>0时,a+≥2,当a<0时,a+≤-2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对任意a,b∈R,a2+b2≥2ab、a+b≥2均成立.( )
(2)若a≠0,则a+≥2 =4.( )
(3)若a,b∈R,则ab≤2.( )
[答案] (1)× (2)× (3)√
题型一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典例1】 给出下面三个推导过程:
①因为a,b∈(0,+∞),所以+≥2 =2;
②因为a∈R,a≠0,所以+a≥2 =4;
③因为x,y∈R,xy<0,所以+=-
≤-2 =-2.
其中正确的推导过程为( )
A.①② B.②③ C.② D.①③
[思路导引] 根据基本不等式中的条件进行判断.
[解析] 从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考虑.
①因为a,b∈(0,+∞),所以,∈(0,+∞),符合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故①的推导过程正确;
②因为a∈R,a≠0不符合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所以+a≥2 =4是错误的;
③由xy<0得,均为负数,但在推导过程中将+看成一个整体提出负号后,,均变为正数,符合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故③正确.
[答案] D
基本不等式≥(a>0,b>0)的2个关注点
(1)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b都是正数.
(2)“当且仅当”的含义:
①当a=b时,≥的等号成立,
即a=b?=;
②仅当a=b时,≥的等号成立,
即=?a=b.
[针对训练]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当a,b∈R时,+≥2 =2
B.当a>0,b>0时,(a+b)≥4
C.当a>4时,a+≥2 =6
D.当a>0,b>0时,≥
[解析] A项中,可能<0,所以不正确;B项中,因为a+b≥2>0,+≥2>0,相乘得(a+b)≥4,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所以正确;C项中,a+≥2 =6中的等号不成立,所以不正确;D项中,由基本不等式知,≤(a>0,b>0),所以D不正确.
[答案] B
题型二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典例2】 (1)已知a,b,c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求证:a+b+c>++.
(2)已知a,b,c为正实数,且a+b+c=1,
求证:≥8.
[思路导引] (1)左边是和式,右边是带根号的积式之和,所以用基本不等式,将和变积,并证得不等式;(2)不等式右边数字为8,使我们联想到左边因式分别使用基本不等式,可得三个“2”连乘,又-1==≥,可由此变形入手.
[证明] (1)∵a>0,b>0,c>0,
∴a+b≥2>0,b+c≥2>0,c+a≥2>0.
∴2(a+b+c)≥2(++),
即a+b+c≥++.
由于a,b,c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故等号不成立.
∴a+b+c>++.
(2)∵a,b,c为正实数,且a+b+c=1,
∴-1==≥,
同理-1≥,-1≥.
由上述三个不等式两边均为正,分别相乘,得≥··=8.
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1)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关键是所证不等式中必须有“和”式或“积”式,通过将“和”式转化为“积”式或将“积”式转化为“和”式,从而达到放缩的效果.
(2)注意多次运用基本不等式时等号能否取到.
(3)解题时要注意技巧,当不能直接利用不等式时,可将原不等式进行组合、构造,以满足能使用基本不等式的形式.
[针对训练]
2.已知a,b,c∈R,求证:a4+b4+c4≥a2b2+b2c2+c2a2.
[证明]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a4+b4=(a2)2+(b2)2≥2a2b2,
同理:b4+c2≥2b2c2,
c4+a4≥2a2c2,
∴(a4+b4)+(b4+c4)+(c4+a4)≥2a2b2+2b2c2+2a2c2,
从而a4+b4+c4≥a2b2+b2c2+c2a2.
课堂归纳小结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2)多次使用基本不等式,要注意等号能否成立;
(3)对不能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的可重新组合,形成基本不等式模型,再使用.
1.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不一定能成立的是( )
A.a2+b2≥2ab B.a2+b2≥-2ab
C.≥ D.+≥2
[解析] C选项由条件可得到a、b同号,当a、b均为负号时,不成立.
[答案] C
2.已知a>1,则,,三个数的大小顺序是( )
A.<< B.<<
C.<< D.<≤
[解析] 当a,b是正数时,≤≤≤(a,b∈R+),令b=1,得≤≤.又a>1,即a≠b,故上式不能取等号,选C.
[答案] C
3.+≥2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只要与都为正,即a、b同号即可.
[答案] a与b同号
4.设a,b,c都是正数,试证明不等式:++≥6.
[证明] 因为a>0,b>0,c>0,
所以+≥2,+≥2,+≥2,
所以++≥6,
当且仅当=,=,=,
即a=b=c时,等号成立.
所以++≥6.
课后作业(十一)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不等式a2+1≥2a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
A.a=±1 B.a=1
C.a=-1 D.a=0
[解析] a2+1-2a=(a-1)2≥0,
∴a=1时,等号成立.
[答案] B
2.对x∈R且x≠0都成立的不等式是( )
A.x+≥2 B.x+≤-2
C.≥ D.≥2
[解析] 因为x∈R且x≠0,所以当x>0时,x+≥2;当x<0时,-x>0,所以x+=-≤-2,所以A、B都错误;又因为x2+1≥2|x|,所以≤,所以C错误,故选D.
[答案] D
3.若0
A. B.a2+b2
C.2ab D.a
[解析] a2+b2=(a+b)2-2ab≥(a+b)2-2·2=.
∵a2+b2-2ab=(a-b)2≥0,∴a2+b2≥2ab,
∵0
[答案] B
4.若a>0,b>0,则“a+b≤4”是“ab≤4”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解析] 当a>0,b>0时,a+b≥2,则当a+b≤4时有2≤a+b≤4,解得ab≤4,充分性成立.
当a=1,b=4时满足ab≤4,但此时a+b=5>4,必要性不成立,综上所述,“a+b≤4”是“ab≤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5.已知x>0,y>0,x≠y,则下列四个式子中值最小的是( )
A. B.
C. D.
[解析] 解法一:∵x+y>2,∴<,排除D;∵==>=,∴排除B;∵(x+y)2=x2+y2+2xy<2(x2+y2),∴>,排除A.
解法二:取x=1,y=2.则=;=;=;==.其中最小.
[答案] C
二、填空题
6.已知a>b>c,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
[解析] ∵a>b>c,∴a-b>0,b-c>0.
∴=≥,当且仅当a-b=b-c,即2b=a+c时取等号.
[答案] ≤
7.若不等式≥2恒成立,则当且仅当x=________时取“=”号.
[解析] ==+≥
2=2,其中当且仅当=?x2+1=1?x2=0?x=0时成立.
[答案] 0
8.若a>0,b>0,a+b=2,则下列不等式对一切满足条件的a,b恒成立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b≤1;②+≤;③a2+b2≥2;④a3+b3≥3;⑤+≥2.
[解析] 令a=b=1,排除②④;由2=a+b≥2?ab≤1,①正确;a2+b2=(a+b)2-2ab=4-2ab≥2,③正确;+==≥2,⑤正确.
[答案] ①③⑤
三、解答题
9.设a,b,c都是正数,求证:++≥a+b+c.
[证明] 因为a,b,c都是正数,所以,,也都是正数.
所以+≥2c,+≥2a,+≥2b,
三式相加得2≥2(a+b+c),
即++≥a+b+c,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10.已知a>0,b>0,a+b=1,求证≥9.
[证明] 证法一:因为a>0,b>0,a+b=1,
所以1+=1+=2+,同理1+=2+,
故=
=5+2≥5+4=9.
所以≥9(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证法二:因为a,b为正数,a+b=1.
所以=1+++=1++=1+,
ab≤2=,于是≥4,≥8,
因此≥1+8=9
.
综合运用
11.已知a>0,b>0,则,,,中最小的是( )
A. B.
C. D.
[解析] 因为a>0,b>0,所以≤=,≥,=≥=(当且仅当a=b>0时,等号成立).所以,,,中最小的是,故选D.
[答案] D
12.已知a,b∈(0,+∞),且a+b=1,则下列各式恒成立的是( )
A.≥8 B.+≥4
C.≥ D.≤
[解析] ∵当a,b∈(0,+∞)时,a+b≥2,又a+b=1,∴2≤1,即≤.∴ab≤.∴≥4.故选项A不正确,选项C也不正确.对于选项D,∵a2+b2=(a+b)2-2ab=1-2ab,当a,b∈(0,+∞)时,由ab≤可得a2+b2=1-2ab≥.所以≤2,故选项D不正确.对于选项B,∵a>0,b>0,a+b=1,∴+=(a+b)=1+++1≥4,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故选B.
[答案] B
13.已知不等式(x+y)≥9对任意正实数x,y恒成立,则正实数a的最小值为( )
A.2 B.4
C.6 D.8
[解析] (x+y)=1+a++≥1+a+2=(+1)2.∵(x+y)≥9对任意正实数x,y恒成立,∴(+1)2≥9.∴a≥4.
[答案] B
14.给出下列结论:
①若a>0,则a2+1>a.
①若a>0,b>0,则≥4.
③若a>0,b>0,则(a+b)≥4.
④若a∈R且a≠0,则+a≥6.
其中恒成立的是________.
[解析] 因为(a2+1)-a=2+>0,
所以a2+1>a,故①恒成立.
因为a>0,所以a+≥2,因为b>0,所以b+≥2,
所以当a>0,b>0时,≥4,故②恒成立.
因为(a+b)=2++,
又因为a,b∈(0,+∞),所以+≥2,
所以(a+b)≥4,故③恒成立.
因为a∈R且a≠0,不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条件,故+a≥6是错误的.
[答案] ①②③
15.设a>b>c,且+≥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
[解] 由a>b>c,知a-b>0,b-c>0,a-c>0.
因此,原不等式等价于+≥m.
要使原不等式恒成立,只需+的最小值不小于m即可.
因为+=+=2++≥2+2 =4,
当且仅当=,即2b=a+c时,等号成立.
所以m≤4,即m∈{m|m≤4}.
1
(共31张PPT)
第2课时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1.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2.能够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基本不等式与最值
已知x,y都是正数,
(1)如果积xy等于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
(2)如果和x+y等于定值S,那么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S2.
温馨提示:从上面可以看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有:(1)x、y>0,(2)和(积)为定值,(3)存在取等号的条件.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a>0,b>0,且a+b=16,则ab≤64.( )
(2)若ab=2,则a+b的最小值为2.( )
(3)当x>1时,函数y=x+≥2,所以函数y的最小值是2.( )
(4)若x∈R,则x2+2+≥2.( )
[答案] (1)√ (2)× (3)× (4)×
题型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典例1】 (1)若x>0,求y=4x+的最小值;
(2)设0
(3)已知x>2,求x+的最小值;
(4)已知x>0,y>0,且+=1,求x+y的最小值.
[思路导引]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当积或和不是定值时,通过变形使其和或积为定值,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解] (1)∵x>0,
∴由基本不等式得
y=4x+≥2 =2=12,
当且仅当4x=,即x=时,y=4x+取最小值12.
(2)∵0
0,
∴y=4x(3-2x)=2[2x(3-2x)]
≤22=.
当且仅当2x=3-2x,即x=时取“=”.
∴y的最大值为.
(3)∵x>2,∴x-2>0,
∴x+=(x-2)++2
≥2 +2=6.
当且仅当x-2=,
即x=4时,x+取最小值6.
(4)∵x>0,y>0,+=1,
∴x+y=(x+y)=10++
≥10+2=16.
当且仅当=且+=1时等号成立,
即x=4,y=12时等号成立.
∴当x=4,y=12时,x+y有最小值16.
[变式] (1)本例(3)中,把“x>2”改为“x<2”,则x+的最值又如何?
(2)本例(3)中,条件不变,改为求的最小值.
[解] (1)∵x<2,∴2-x>0,
∴x+=x-2++2=-+2≤-2 +2=-2.
当且仅当2-x=,即x=0时,
x+取最大值-2.
(2)=
=x-2++2≥2 +2=6
当且仅当x-2=,即x=4时,原式有最小值6.
(1)若是求和式的最小值,通常化(或利用)积为定值;若是求积的最大值,通常化(或利用)和为定值,其解答技巧是恰当变形、合理拆分项或配凑因式.
(2)若多次使用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应相同.
[针对训练]
1.已知x,y>0,且满足+=1,则xy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x,y>0,
∴+=1≥2 ,
得xy≤3,当且仅当=即x=,y=2时,取“=”号,
∴xy的最大值为3.
[答案] 3
2.已知x,y>0,且x+y=4,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x,y>0,
∴(x+y)=4+≥4+2,
当且仅当=,
即x=2(-1),y=2(3-)时取“=”号,
又x+y=4,
∴+≥1+,
故+的最小值为1+.
[答案] 1+
3.若x<3,则实数f(x)=+x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x<3,∴x-3<0,
∴f(x)=+x=+(x-3)+3
=-+3
≤-2 +3=-1,
当且仅当=3-x,即x=1时取“=”号.
∴f(x)的最大值为-1.
[答案] -1
题型二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典例2】 如图,动物园要围成相同面积的长方形虎笼四间,一面可利用原有的墙,其他各面用钢筋网围成.
(1)现有可围 36 m长网的材料,每间虎笼的长、宽各设计为多少时,可使每间虎笼面积最大?
(2)若使每间虎笼面积为24 m2,则每间虎笼的长、宽各设计为多少时,可使围成四间虎笼的钢筋网总长最小?
[思路导引] 设每间虎笼长x m,宽y m,则问题是在4x+6y=36的前提下求xy的最大值.
[解] (1)设每间虎笼长x m,宽为y m,则由条件知4x+6y=36,即2x+3y=18.
设每间虎笼面积为S,则S=xy.
解法一:由于2x+3y≥2=2,
∴2≤18,得xy≤,
即S≤,当且仅当2x=3y时,等号成立.
由解得
故每间虎笼长为4.5 m,宽为3 m时,可使面积最大.
解法二:∵2x+3y=18,
∴S=xy=·(2x)·(3y)≤·2==.(以下同解法一)
(2)由条件知S=xy=24.
设钢筋网总长为l,则l=4x+6y.
∵2x+3y≥2=2=24,
∴l=4x+6y=2(2x+3y)≥48,当且仅当2x=3y时,等号成立.
由解得
故每间虎笼长6 m,宽4 m时,可使钢筋网总长最小.
解决实际问题时,先弄清题意(审题),建立数学模型(列式),再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求解),最后要回应题意下结论(作答).
[针对训练]
4.某单位用2160万元购得一块空地,计划在该地块上建造一栋至少10层,每层2000 m2的楼房.经测算,如果将楼房建为x(x≥10)层,则每平方米的平均建筑费用为560+48x(单位:元).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该楼房应建为多少层?
(注:平均综合费用=平均建筑费用+平均购地费用,平均购地费用=)
[解] 设将楼房建为x层,则每平方米的平均购地费用为=.
于是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y=560+48x+=560+48(x≥10),
当x+取最小时,y有最小值.
∵x>0,∴x+≥2 =30,
当且仅当x=,即x=15时,上式等号成立.
∴当x=15时,y有最小值2000元.
因此该楼房建为15层时,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小.
课堂归纳小结
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应注意:
(1)x,y一定要都是正数;
(2)求积xy最大值时,应看和x+y是否为定值;求和x+y最小值时,应看积xy是否为定值;
(3)等号是否能够成立.
以上三点可简记为“一正、二定、三相等”.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关键是获得定值条件,解题时应对照已知和欲求的式子运用适当的“拆项、添项、配凑、变形”等方法创建应用.
3.求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
(1)审题;(2)建模(列式);(3)解模;(4)作答.
1.已知y=x+-2(x>0),则y有( )
A.最大值为0 B.最小值为0
C.最小值为-2 D.最小值为2
[答案] B
2.已知0
A. B.
C. D.
[解析] ∵0
0.∴x(1-x)≤2=,当且仅当x=1-x,即x=时,等号成立.
[答案] B
3.已知p,q∈R,pq=100,则p2+q2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 200
4.已知函数f(x)=4x+(x>0,a>0)在x=3时取得最小值,则a=________.
[解析] 由基本不等式,得4x+≥2=4,当且仅当4x=,即x=时,等号成立,即=3,a=36.
[答案] 36
5.某单位在国家科研部门的支持下,进行技术攻关,采用了新工艺,把二氧化碳转化为一种可利用的化工产品.已知该单位月处理成本y(元)与月处理量x(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可近似地表示为y=x2-200x+80000,该单位每月处理量为多少吨时,才能使每吨的平均处理成本最低?
[解] 由题意可知,二氧化碳每吨的平均处理成本为=x+-200≥2-200=200,
当且仅当x=,即x=400时等号成立,
故该单位月处理量为400吨时,才能使每吨的平均处理成本最低,最低成本为200元.
课后作业(十二)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当x>0时,y=+4x的最小值为( )
A.4 B.8
C.8 D.16
[解析] ∵x>0,∴>0,4x>0.∴y=+4x≥2=8.当且仅当=4x,即x=时取最小值8,∴当x>0时,y的最小值为8.
[答案] C
2.设x,y为正数,则(x+y)的最小值为( )
A.6 B.9
C.12 D.15
[解析] (x+y)=x·+++y·=1+4++≥5+2 =9.
[答案] B
3.若x>0,y>0,且+=1,则xy有( )
A.最大值64 B.最小值
C.最小值 D.最小值64
[解析] 由题意xy=xy=2y+8x≥2=8,∴≥8,即xy有最小值64,等号成立的条件是x=4,y=16.
[答案] D
4.已知p>0,q>0,p+q=1,且x=p+,y=q+,则x+y的最小值为( )
A.6 B.5
C.4 D.3
[解析] 由p+q=1,
∴x+y=p++q+=1++=1+(p+q)
=1+2++≥3+2=5,
当且仅当=即p=q=时取等号,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B
5.若a<1,则a+有最________(填“大”或“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a<1,
∴a-1<0,
∴-=(1-a)+≥2,
∴a-1+≤-2,
∴a+≤-1.
当且仅当a=0时取等号.
[答案] 大 -1
二、填空题
6.已知0
[解析] 由x(3-3x)=×3x(3-3x)≤×2=,当且仅当3x=3-3x,即x=时等号成立.
[答案]
7.已知正数x,y满足x+2y=1,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x,y为正数,且x+2y=1,
∴+=(x+2y)=3++≥3+2,
当且仅当=,即当x=-1,y=1-时等号成立.
∴+的最小值为3+2.
[答案] 3+2
8.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400吨,每次都购买x吨,运费为4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4x万元,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则x=________吨.
[解析] 每年购买次数为次.
∴总费用=·4+4x≥2=160,
当且仅当=4x,即x=20时等号成立.
[答案] 20
三、解答题
9.已知a,b,x,y>0,x,y为变量,a,b为常数,且a+b=10,+=1,x+y的最小值为18,求a,b.
[解] x+y=(x+y)=a+b++≥a+b+2=(+)2,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故(x+y)min=(+)2=18,
即a+b+2=18,①
又a+b=10,②
由①②可得或
10.(1)已知x<3,求f(x)=+x的最大值;
(2)设x>0,y>0,且2x+8y=xy,求x+y的最小值.
[解] (1)∵x<3,∴x-3<0.
∴f(x)=+x=+x-3+3
=-+3
≤-2 +3=-1,
当且仅当=3-x,即x=1时取等号,
∴f(x)的最大值为-1.
(2)解法一:由2x+8y-xy=0,
得y(x-8)=2x,
∵x>0,y>0,∴x-8>0,y=,
∴x+y=x+=x+
=(x-8)++10
≥2 +10
=18.
当且仅当x-8=,即x=12时,等号成立.
∴x+y的最小值是18.
解法二:由2x+8y-xy=0及x>0,y>0,得+=1,
∴x+y=(x+y)
=++10≥2 +10
=18.
当且仅当=,即x=2y=12时等号成立,
∴x+y的最小值是18.
综合运用
11.已知a>0,b>0,a+b=2,则y=+的最小值是( )
A. B.4 C. D.5
[解析] ∵a+b=2,∴=1,
∴+==+≥+2=(当且仅当=,即b=2a时,“=”成立),故y=+的最小值为.
[答案] C
12.若xy是正数,则2+2的最小值是( )
A.3 B. C.4 D.
[解析] 2+2
=x2+y2+++
=++
≥1+1+2=4.
当且仅当x=y=或x=y=-时取等号.
[答案] C
13.若对任意x>0,≤a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因为x>0,所以x+≥2,
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
所以有=≤=,
即的最大值为,故a≥.
[答案]
14.设x>-1,则函数y=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 ∵x>-1,∴x+1>0,设x+1=t>0,则x=t-1,
于是有y==
=t++5≥2+5=9,
当且仅当t=,即t=2时取等号,此时x=1,
∴当x=1时,函数y=取得最小值9.
[答案] 9
15.阳光蔬菜生产基地计划建造一个室内面积为800 m2的矩形蔬菜温室.在温室内,沿左、右两侧与后侧内墙各保留1 m宽的通道,沿前侧内墙保留3 m宽的空地,当矩形温室的边长各为多少时,蔬菜的种植面积最大?最大种植面积是多少?
[解] 设矩形温室的一边长为x m,则另一边长为 m(2
=808-≤808-2=648,
当且仅当=4x,即x=20时,等号成立.
即当矩形温室的一边长为20 m,另一边长为40 m时种植面积最大,最大种植面积是648 m2.
1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2.2 基本不等式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一)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1 指数
4.2 指数函数
4.3 对数
4.4 对数函数
4.5 函数的应用(二)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1 任意角和弧度制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5.3 诱导公式
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5 三角恒等变换
5.6 函数 y=Asin( ωx + φ)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