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小星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感受歌曲的情绪,分辨乐段的情绪变化。
2、用嘹亮的歌声随音乐哼唱《两颗小星星》,唱出歌中主人公的自豪。
3、了解影视音乐及相关文化,理解影视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嘹亮歌声随音乐哼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自豪的情绪。
教学难点:体会“XXX X. X. X.”的节奏型表现的坚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参观影音博览园,参加“听音乐猜片名”的游戏。
分别聆听《黑猫警长》、《机器猫》、《西游记》的主题曲或配乐。
2、介绍影视音乐。影视音乐主要由配乐和歌曲两部分组成。
3、聆听歌曲《小小少年》,引出影片《英俊少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影视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导入主题。
二、初赏歌曲《两颗小星星》
初识海因切:
1、介绍影片《英俊少年》中的小主人公海因切的身世,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两颗小星星》,是因为海因切要与父亲一同离开居住的城市,去往加拿大,开始新生活。
2、观看电影片段,主人公在游乐场第一次演唱《两颗小星星》的情景,想象海因切是个怎样的少年,体会他对于新生活的憧憬之情。
【设计意图】结合影片欣赏歌曲,理解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并使学生对海因切建立直观印象。
三、分析歌曲:
走近海因切,欣赏A段。
1、聆听A段,感受歌曲情绪。
2、用XXX X. X. X.的节奏型为海因切鼓掌。
3、辨听节奏重音,理解弱起节奏的含义,体会弱起节奏对音乐的驱动作用。
4、感受XXX X. X. X.节奏型所表现的坚定、一往直前,用拍手、挥舞拳等动作表现。
5、寻找A段中出现的XXX X. X. X.节奏型。
6、随琴跟唱乐谱,并找一找旋律的规律。
a、多次使用同音重复,体现了主人公自豪、自信的性格。
b、这几句旋律相邻的音大多都是二度关系,平稳上行或下行。
7、创编旋律。用XXX X. X. X.节奏型即兴创编旋律,小组成员交流演唱创编的旋律。
8、学唱A段。教师引导学生用高位置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主人公自信、坚定、乐观的心情。
9、教师担任导演,邀请一部分同学担任主演演唱歌曲,其他同学扮演电影中的观众,共同表演。教师用打板作为开始的道具,体会电影的拍摄情境。
【设计意图】以“XXX X. X. X.”节奏型作为A段欣赏的重点,使学生在这个鲜明且不断重复的节奏中感受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感。歌曲采用12/8拍,这个节奏学生很陌生,所以通过模仿、寻找规律等方式使学生建立节奏感,再进行体会和创编,在反复聆听中熟悉音乐,最后通过模拟拍摄电影的形式鼓励学生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热情。
了解海因切,欣赏B段:
1、聆听B段,感受情绪的变化。
2、为B段画旋律线, B段音乐音调较低且多作下行,通过旋律线的直观体现,明确旋律走向。
3、设计台词。结合剧情讨论B段中情绪变化的原因。B段可以说是主人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流露,在宁静、柔和的夜境,他会有怎样的独白?
4、用哼鸣的方式哼唱B段。用柔和、连绵的歌声轻声哼唱。
5、伴随着音乐,内心念台词,用神态、动作进行特写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内心台词,进一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也使学生能更加理解细腻的音乐情愫。
学习海因切,欣赏A’段:
1、完整聆听,用字母标注歌曲的结构为ABA’
2、辨听A’段的后半部分有何变化,体会第三段音乐整体提高三度后音乐情绪的升华。
3、用“LA”哼唱A'段。感受没有歌词的演唱能更加自由、奔放。
4、学习海因切的乐观、无畏,像海因切一样地真挚歌唱,完整演绎《两颗小星星》
A段演唱歌歌词,B段用眼神、动作表现音乐,A’段用“啦”哼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聆听音乐,建立基本的曲式结构。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充分感受音乐表现的内容。
四、拓展欣赏
1、观看影片中第二次出现《两颗小星星》的片段。结合剧情,感受情绪的变化。
2、介绍扮演者海因切及电影中的其他经典插曲。
【设计意图】影视音乐与电影的内容往往关联紧密,这首曲子在剧中两次出现,但寓意不同,通过对比欣赏,更了解了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拓展欣赏,开阔视野,增进对电影的了解和对影视音乐的兴趣。
五、总结提升
1、著名电影作曲家王黎光说:“音乐,让电影飞翔”。希望同学们能多聆听经典的影视音乐,相信你能在影音博览园收货更多。
2、哼唱着《两颗小星星》离开音乐教室。
【设计意图】音乐能唤起很多美好的回忆,许多影视音乐也让观众记住了电影,哼唱着旋律,使美好的旋律萦绕在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