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高考历史热点:疫情防治专题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黑夜消失
黎明获胜
学习目标
疫情现状
疫病概览
热点链接
强化训练
参考文献
目录
课程标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大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时事热点:了解疫情的概况、应对以及影响,理解具体历史条件下对于疾病的态度启示,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疫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目标
疫病概览
国内:
截至3月2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287例(其中重症病例139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3650例,累计死亡病例3281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1218例,现有疑似病例13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93223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3356人。
国际:
截至北京时间3月24日12时,除中国外,19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295448例。
背景导入
新冠肺炎属中医学“疫病”范畴,吴又可《温疫论》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异气”强调了疫病的病因特殊性,属于“疫毒”范畴,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一定的季节性。
?
疫病概况
生存环境恶劣
人口流动扩散
公共卫生条件差
医疗技术条件差
人口身体素质差
政府不能足够重视
原因
产生及扩散原因
隔离:隔离防疫,阻止疫情传播
医学:研发疫苗,构建人才队伍
预防:防治未病,注重疫病预防
政府:政府高度重视,组建各级防疫组织,积极抗击疫情
民众:提高疫病防治意识,注重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
制度:颁布各种防疫法规,防疫工作制度化,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共同体:政府与民间共同防治疫情,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防治措施
人口:人口锐减
经济:经济破坏
医疗:推动医学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
政权:影响政权的兴亡
战争:影响战争进程及走向
宗教:影响思想宗教(如:黑死病与人文主义)
生态:生态破坏
疫病影响
公共卫生:疫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共卫生安全是最主要的,因此政府必须要强化公共卫生安全服务体系
医疗技术:加大医疗技术投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政府:政府必须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及救助工作;
医学发展:加强中医文化的研究博彩中西医之长是中国医学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民众:应掌握一定的传染病预防知识,积极应对传染病的防治;人民是公共卫生防疫的主体, 只有把人民的公共卫生防疫意识、防疫能力与防疫实践有机整合起来, 组成坚强的共同体, 才能筑牢公共卫生防疫之基石
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疫情启示
热点链接
恩格斯曾说过:“每一次历史的灾难都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期待经过这次大疫的考验,我们能够切实提升公共治理能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具体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治疗;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例如对SARS的控制预防治疗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职能范畴。
公共卫生
特点:
理论体系独特完整
诊疗方法历史悠久(如针灸)
临床经验丰富
医学专著不断出现
政府介入与管理
医学思想影响国外
当代价值: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疫病中的作用显著
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优秀传统文化
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
传统中医学
?社会治理共同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强化公共卫生安全服务体系以及疫情防治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人类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 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期公共卫生事件, 2003年的SARS、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以及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等,疫情的全球合作,表明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
共同体
强化训练
1.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霍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中医( )
主要关注人的品行 B. 具有迷信色彩
C. 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D. 理念发生变化
1.【答案】C
【解析】理学的思想注重传统节气和思想的宣传,材料中“正气、君子”正是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 人品有一定表现,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汉代药品体现是迷信思想,但宋代却没有,故B项错误; 材料中只是名称变化,中医治疗的理念并没有变化,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
A. 四大发明有原创性 B. 发明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有必然关联
C. 应有六项重要发明 D. 重要的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2.【答案】 B
【解析】材料强调中国古代最重大的发明在于天文历法和中医中药,主要在于历法能为农业生产服务,中医中药更是直接关乎人的生死,可见其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加以说明的。故B项正确。 四大发明是人民劳动实践中获取,并不是原创性,故A项错误。 应有六项重要发明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D说法错在“都应该”,说法绝对,排除。
3. 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反映了()
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健全
C. 英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3.【答案】 B
【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社会问题,这推动了英国政府职能的健全,故B项正确; “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政府职能的健全的背景,故A项错误;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这属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19世纪中叶没有这一模式,故C项错误; “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本指疾病从人体的一个部位转移至另一部位。“染”本指人际交往的影响,与疾病无关。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人们相信,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所以病人死后,疾病还会转移至家人甚至后代。宋代学会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以防传染。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而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明清时期,传染成为说明疫情传播的主要用语。医生认为兵灾之后,大量死尸产生的疫气导致人们生病。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地方士绅和政府出资安葬弃尸以减少疫气。
——梁其姿《“传染”概念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人对“传染”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4.【答案】 (1)认识:人们发现传染现象较晚;受到宗教影响;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有一定科学道理,或者科学性与迷信交织);受道德影响明显。
影响:迷信使人们长期以来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一定程度上推动人们采用防疫措施;增强了道德的约束力;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
【解析】(1)第一小问认识,据材料一“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可答出发现传染现象较晚,据材料一“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可以答出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据材料一“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可以答出受到道德影响;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一看出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说明迷信会使人们长期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据材料一“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可以答出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据材料一“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可以答出增强了道德约束力,据材料一“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可答出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
4.材料二:古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19世纪末期,传染病在世界肆虐了12年之久,霍乱连续18年侵袭美国。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控制疾病传播。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究,法律强制公民接种疫苗。白喉、痢疾、猩红热和伤寒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日益降低,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减少传染病的发生。1977年随着索马里治愈了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人类消除了第一种恶性传染病。
——(美)丽贝卡·弗格森《影响人们生活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传染病肆虐的原因及人类战胜天花的条件。
4. 【答案】(2)原因: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世界市场的形成(或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
条件: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现代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人们卫生观念的加强;世界性卫生协调组织的成立。
【解析】(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可以答出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据材料二“19 世纪末期”可答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第二小问条件,据材料二“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究”可以答出政府的关注、人们观念,教育的影响等。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为中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从表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古代 近现代
先秦:传说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扁鹊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
秦汉:《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葛洪记载了青蒿治疗疟疾的功用。
隋唐:日本多次派药师来中国学习医学;鉴真赴日本传授医学;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
宋元:政府派医官到高丽教授医学;王惟一撰《铜人俞穴针灸图经》。
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后由朝廷颁行;传教士卜弥格翻译《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 1914年,各省中医组织请愿团向政府请求保存中医,政府申明“非有废弃中医之意”。
1950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团结中西医”的方针。
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
1956年,苏联派专家来华学习针灸。
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0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屠呦呦凭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
【答案】 示例1:以中医药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又有创新。
早期的中医药学发展受个人经验积累影响较大.现代中医药学在个人研究与政府组织之间形成了合力。先秦时期,名医扁鹊根据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此后中医诊疗的重要方法。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和医学发展,成立中医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进行统筹管理。生物学、医学领域的科学家在结晶牛胰岛素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屠呦呦凭借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医药学走出了一条“传承——发展——创新”的路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解析】材料反映了古代和近现代中医药学发展的成就,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例如:中医药学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又有创新。阐述,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经验、政府组织、中医诊疗、政府重视、科学成就等方面加以阐释。其它论题,论从史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早期的中医药学受农业时代的限制经验性较强,现代中医药学更加强调临床经验与科学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葛洪凭借经验,记载了青蒿这种植物治疗疟疾的功用。20世纪中后期,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生物科学愈发重要,科学家开始在作物中提取相关成分,推动了中医药学发展。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
中医药学走出了一条“传承——发展——创新”的路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示例3:古代中医药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医药学受西方医学影响,并进一步发展。
《黄帝内经》总结前人经验,是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唐代,孙思邈《千金方》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集此前药物学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医药学吸收了西方医学的经验和方法。民国政府强调中医的地位,新中国确定了“团结中西医”的方针,促进了中西医的结合,推动了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学走出了一条“传承——发展——创新”的路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清末民初,一些了解西方科学和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传统医学提出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欧化思潮、反传统主义对传统中医的命运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余云岫(1879﹣1954)于1908年入大阪医科大.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汉医遭到废止,日本医学得到全新发展,给了余云岫强烈的刺激和启示.他把在日本学到的西洋医学和早年学到的中医两相对比,后者无疑相形见拙.由此他发出了“长习新医,服膺名理(即近代科学)”的感叹.1917年,余云岫著《灵素商兑》,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医理论,要求“坚决消灭中医”,但也承认很多中医的药方医案还是宝贵的,其所谓“废医存药”的观点,几乎被认为是中医科学化的唯一道路.
──摘编自郝先中《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余云岫对中医药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余云岫对中医药态度的原因.
6.【答案】 (1)原因:国际压力下政府对控制疫情的重视和支持;中国近代医疗卫生水平的逐步提高;伍连德个人具备较高的医学能力水平;伍连德正确地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对疫情加以控制。 (2)历史贡献:成功扑灭东北肺鼠疫,在肺鼠疫的防治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中国检疫主权的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的完整;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了中国检疫防疫事业与现代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百度百科:公共卫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办公室.截至3月2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EB/OL]. [2020-3-25] http://www.nhc.gov.cn/yjb/s7860 /202003/b882c06edf184fbf800d4c7957e02dad.shtml.
刘云章,刘于媛,赵金萍.构筑公共卫生防疫之基:“共同体”视角的思考——基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启示[J/OL].中国医学伦理学:1-4[2020-03-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203.R.20200312.0853.004.html.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