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更快、更好、更强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点是设置字间距、行间距、文字竖排和加页面边框等内容。这里涉及到文字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文字方向的设置,还有页面的边框设置等方面知识的实际应用。内容较多并显得有些杂。但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的内容在设计上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而且在实例的设计上也十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设置字间距和行间距。
难点:设置页面边框。
边框的知识没有按常规的编写顺序编写,而是开始就讲艺术边框。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会了设置艺术边框。那么其他的边框设置,就都会迎刃而解了,文字边框的设置也就不会有问题了。文字格式的设置固然重要,但边框的设置也不能忽略。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字体、字号加粗等文字格式设置知识,对学习本节课来说,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从知识的连续性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这节课的内容正是学生急切渴望要学习的知识,所以很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的搭建。菜单操作学生已经不再陌生,而且四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学习,开展探究和合作性学习。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节课来说十分重要,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设置字间距、行间距,学会文字竖排、加页面边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乐于学习和探究,在学习知识中寻找乐趣,感受计算机的奥妙和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
四、教学准备
硬件资源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液晶投影仪,大屏幕。
软件资源准备:Windows98操作系统,Office97或2000办公软件。
素材资源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流程
教学建议
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由他们自己尝试探索,来完成教学目标,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探究学习最好的工具就是教材和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自学课件,在课件方面教师要多下一些功夫,多搜集一些信息,保证课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一个课前制作好的小动画片,情节是一个小朋友在Word中输入完文字后,遇到了问题,他想把字和字的间距拉大一些,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也拉大一些,不知道怎么办,想请同学们帮忙?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来帮助他啊,先得学会如何设置字间距和行间距,才能帮助他,从而导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导入方法。
(二)确定问题 明确任务
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把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以板书或课件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强调使用何种学习方式、利用什么途径(如自学教材、自学课件等)有什么具体要求,学习成果如何评价。这部分内容清晰地写到黑板上或用投影到大屏幕上,便于学生能够有条理的进行学习。
(三)自主学习 探索研究
首先让学生在自己的机器上,启动word输入一段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完成后设置字间距为10磅。怎么设置?学生自学的途径不限,可以通过教材,也可以通过教师给提供的课件进行学习也可以同学之间商量解决。然后,学生进行探究性尝试操作,不会可以请教同学,教师深入到学生的中间,进行点拨,不要全盘包办。教师可请做的好的同学进行现场示范演示。要注意学生在操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还可以采用教师先演示一种设置,例如字间距的设置。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其它几种格式的设置的方法)
接下来,再学习设置行间距的知识,首先教师请学生打开Word文档,输入古诗“悯农”。这里可以采用比赛的方法,看哪个同学完成的快,看哪个组完成的快,激励学生的竞争心理,输入完后给学生布置任务,把“悯农”这首诗的行间距设置为40磅。请学生继续进行自学,学生根据教材的操作步骤边自学,边操作,一步步完成对行间距的学习。这里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可能在操作时,没有选中整个文字部分,操作不成功。还有一点就更为重要,在行距的列表中应先选择“最小值或固定值”,再到右侧的“设置值”框中输入40磅。有的同学在操作时可能不会注意该点,导致出错。教师在巡查中,要加以留心及时纠正。最后请学生利用多媒体向全班进行间距的设置示范,同时对示范的学生进行鼓励。
文字竖排这部分相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还是请学生利用 “悯农”的这首诗,根据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地尝试操作。文字的方向最终的改变,由横排变为竖排,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加页面边框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要调用“格式栏”上的边框和底纹的命令,再选择页面边框标签,再选择艺术型列表框右侧的三角符号,选择某一种样式,这里面的样式很多,也很美观。教师在处理上可以继续采用自学教材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步骤,边自学边操作,教师及时点拨。
(四)分工协作 共同提高
本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展示团队作风最好的措施。教师首先布置任务,比如创作《唐诗短集》,《散文小集》等。小组成员合作共同来完成。要求利用所学的字间距、行间距、文字竖排和加页面边框等方面的知识来创作。每个同学掌握的唐诗可能不同,接下来进行组内分工,小组成员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落实每人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创作结束后,由组长通过网上邻居,利用复制和粘贴,把大家的作品汇集到一起。再进行研究修改进一不完善。
(五)汇报成果 参与评价
各小组由组长或代表汇报成果,展示作品。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请师生欣赏评价。
一组展示时,其他的各组作为评委,进行打分。获得分值高的组为优胜组,得分高的同学为本班的电脑之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彩色打印机将小组的作品打印出来,张贴班级或学校的宣传板上,以作为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的一种有价值的评价。使学生更加具有成就感,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小结
1.可采用小组评价和教师点评结合的方法。用下面的表格评选星级少年或小红花等形式。
评价项目 标准 等级
字间距 很好、好、一般
行间距 很好、好、一般
边框 很好、好、一般
2.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看各组的学生是否全都动起来,参与到小组的协作学习中。同时口头表扬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