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游园计划我来做(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游园计划我来做(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09-12-07 19: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课 游园计划我来做
教材分析
知识点:标准型计算器,科学型计算器,存储数据计算的用法。
知识结构:
启动计算器
标题栏、菜单栏、工作区
标准型计算器 运算符号
计算器 操作步骤
科学型计算器
存储数据计算
教学重点:标准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科学型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标准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的使用,存储数据计算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计算器的高效和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势。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硬件资源:586以上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小型掌上计算器。
软件资源:带有计算器的Windows98操作系统。
素材资源:多媒体课件或学习网站,有条件的话可链接到互联网上的相关网站。
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重点是掌握标准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的用法,对数据型存储计算在小学数学中比较难掌握。所以建议作为选学内容或提高部分。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单纯的计算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教师可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如游戏、比赛的方式学习,利用丰富多彩的课件或网站来进行教学。
本课2课时,宜采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教学中可在黑板上出几道比较难的计算题,同时问学生谁能在一分钟内正确的做完这几道题?学生肯定会说不能,这时教师可拿出生活中的计算器并向学生介绍道:利用这个计算器它就能很快的算出来。最后告诉学生,我们的电脑也为我们提供了计算器,它的计算速度更快,功能更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软件,好不好?
二、确定问题,引出新知
师:“那怎么让计算器来为我们计算呢?”
对于确定什么样的问题、问题的难易是一节课的关键问题,不要一言堂也不要让课堂成为一问一答式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针对大多数同学而创设问题。为学生做引导式的提问,让学生学习有扶手,也能在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自己摸索,这样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适当的提出几个提示性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三、自主学习,协作探索
1.自主学习
教师先布置以下一些计算题,然后让学生试着用计算器计算
12+99= 89-78= 12*12= 99/3=
经过几分钟的练习
师:计算器中的加、减、乘、除运算符号各是什么符号?
对于计算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有使用经验,与软件中的计算器有着共同点。可作简单的介绍,但对于计算符号(+、-、*、/)与生活中的数学计算存在差异。学生会在使用中发现此问题。建议教师要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出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
2.协作学习
把学生分成小组,布置讨论、交流上面问题。
教师要求每组最后要推选一名代表来说明本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做一小结。
提示性问题:
如:我想输入5*12,但我输到2的时候,误输22,那是否意味着全部都要重新输入一次呢?
电脑里计算器呀早就为我们想到这一点。就看你们细不细心能不能找到(“C”、“CE”“退格”)这个小帮手。
教师可利用自制网页演示计算器的“C”、“CE”“退格”。学生也可在学生机当中有针对性访问网页。以便高效、快速掌握各个知识点。
讨论:怎样让计算更有效率?
计算器在进行运算时遵循什么顺序?
尝试计算:(30+10)-5×6=
教师简介如何将标准型计算器转变为科学型计算器。
采用小组讨论,学生可自由交谈,让学生多尝试。讨论后由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游戏比赛强化练习
比赛可在小组间进行或各组件进行,教师要讲清比赛规则,准备好比赛题,可写在黑板上或发给每个学生试题标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比赛结束后,对本课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注意知识结构的条例、明确,便于记忆。
小结
评价应该贯穿整个课堂,每一个问题的提出以及问题的解决,教师都要及时的做出评价,以鼓励为主。课堂教学结束,要对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给以表扬。鼓励学生加强团队精神,对个人的优秀成绩进行奖励,并且设立进步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