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教学课件
家乡的风俗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整体感知
你知道哪些风俗习惯呢?
家乡的风俗
重阳节插茱萸
元宵节闹花灯
春节吃饺子
清明节踏青
端午节吃粽子
中秋节吃月饼
整体感知——端午节的由来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整体感知
端午节
赛龙舟
包粽子
整体感知
除了我们上述所说的节日和习俗,你还知道哪些呢?
整体感知
小孩子满月抓周
盖新房上梁仪式
整体感知
结合我们前面所学习的课文和自己亲身经历,想一想,如果让你完整的介绍你家乡的习俗,你会怎么介绍呢?
开篇我可以这样写:
整体感知—— 写法指导
习作开头,可以通过设悬念的方式引出习俗。
瓷娃娃一样的小孩子坐在床中间,四周站满了大人,在逗弄孩子拿东西,这是怎么回事呢?
过程我要写什么:
整体感知—— 写法指导
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内容……
注意安排介绍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我要怎样安排详略:
整体感知—— 写法指导
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内容。
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
略
详
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整体感知—— 写法指导
1.习作开头,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习俗。
2.描写可以加入比喻、排比等修辞,让我们的作文更生动。
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习作才能表达得清楚、有条理。
深入探究——认真审题,完成写作
文题展示: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深入探究
我的家乡风俗
我的老家在歙县许村,许村是以许家为“核心”的一个古村落,我就是许家的后代。
许家习俗中,最著名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许家中的“力之霸王”们,便举着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许家怎么会有这种习俗呢?这个节日又是怎么被许家设立的呢?
两个疑问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
深入探究
这要从唐代的开始说起,那时候,有一位许家的首领,名叫许远。他精通兵法,智勇双全,创立了许家刀法。安史叛乱时,许远与援军主帅张巡一起奋勇抗战,保家卫国。他的许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敌人闻风丧胆。在一次战斗中,许远身先士卒,最后因寡不敌众,与张巡一起牺牲。为了让许家刀法不失传,也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许村人都要舞大刀,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介绍“舞大刀”的由来,吸引读者兴趣。
深入探究
哦,差点忘了说正月十五傍晚时分的情景了,下午五时许,看热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阳桥、大观亭、五马坊一带。大约半小时后,叽叽喳喳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只见一把红色的大刀“砍”过来!密密麻麻的人群立即“砍”出一条道来,随后又跟在大刀的后面。兴奋的人群一起涌向河边的一块宽阔的场地上,精彩的演出开始了:各部门准备就绪,跟京剧差不多的音调响起,只见四个肌肉发达的壮汉涌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上的绳子,大刀开始倾斜,并迅速地转动,像有人挥舞一般。
场面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红色大刀的出场情景。
深入探究
一会儿,他们又将大刀挥上挥下,有时横割有时斜砍,还有时来个“暴劈”。四米多长的大刀在他们手上真是举重若轻,在刀光闪闪中,我仿佛看到了许远当年挥舞大刀,杀敌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刀”又要转移演出,可惜妈妈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刀。
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许远的英雄气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写出如何去介绍家乡的习俗。文章的写作要注意详略得当,条理清晰,能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去表达内心的想法,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深入研究,勤加练习。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风俗的多样性
如何介绍风俗
习作练习与点评
家乡的风俗
布置作业
课后,我们把全班同学的作品汇集在一起,编成一本“家乡风俗”作品集吧!
谢
谢
观
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