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B卷提高篇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B卷提高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3-26 08:58: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单元检测AB卷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B卷提高篇(原卷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研究下列现象,涉及的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B.研究撬棒用力大小与支点位置关系
C.研究旋转的乒乓球旋转方向
D.研究旋转的电扇扇叶所受阻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
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D.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3.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4.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研究平均速度,要说明是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B.研究平均速度,要说明是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
D.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
5.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
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
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
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
6.(x-t图象)如图所示,A、B、C是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开始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在时间t0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做曲线运动,B做直线运动
B.A、B、C都做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相等
C.A的路程最长,B的路程比C的路程短
D.A做减速运动,B做匀速运动,C做加速运动

7.我国将“高分4号”卫星成功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卫星轨迹是以O为圆心、半径等于R的圆周。P、Q为轨迹上两点,且OP⊥OQ。则关于卫星从P沿箭头环绕方向运动到Q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路程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
B.位移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R
C.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大小为
D.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率为

8.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的方向相反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的方向相反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如图是某次日全食时的美妙景象,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观测日全食时可将月球看成质点
B.在观测日全食时不能将月球看成质点
C.月球绕地球转动,这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D.月球绕地球转动,这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10.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
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
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11.右图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N到M的过程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
B.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C.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D.到达M点时A的瞬时速率最大


1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1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A.0~2 s内的加速度为1 m/s2
B.4~5 s内的加速度为2 m/s2
C.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第1 s末与第5 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14.(2018·湖南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联考)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v–v0)/t,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v–v0)/x,其中v0和v分别表示某段位移x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B.若A不变,则物体在位移中点处的速度比(v+v0)/2大
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v0)/2
D.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小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题,15题6分,16题6分,共12分)
15.下图是某同学在做“探究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连续的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
两点间距x=________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6.如图甲所示是用光电门测定小车瞬时速度的情境,轨道上a、c间距离恰等于小车长度,b是ac的中点某同学采用不同的挡光片重复做同一实验,并对测量精确度加以比较。

(1)如图乙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挡光片的宽度,读数为___________mm;
(2)若挡光片安装在小车中点处,光电门安装在c点处,它测量的是小车前端P抵达________(填“a”、“b”或“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3)若每次小车从相同位置释放,更换不同宽度的挡光片重复实验,记录三次数据如表所示,那么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值为______________m/s。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三题,17题11分,18题11分,19题12分,共34分)
17.下表是通过测量得到的一辆摩托车沿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t/s 0 5 10 15 20 25 30
v/(m·s-1) 0 10 20 30 20 10 0
请根据测量数据:
(1)画出摩托车运动的v-t图象;
(2)求摩托车在第一个10 s内的加速度;
(3)根据画出的v-t图象,利用求斜率的方法求出第一个10 s内的加速度;
(4)求摩托车在最后15 s内的加速度.
18.一列长100 m的列车以v1=30 m/s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 000 m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2=20 m/s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20 m/s,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30 m/s,共用了多长时间?
19.如图是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量速度的示意图:测速仪能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汽车的速度。设超声波的速度为v0,若某次测得此时间差为t1,则超声波信号被汽车反射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为多大?接收到信号后隔t0时间发出第二次脉冲,又隔t2时间接收到此信号,则此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单元检测AB卷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B卷提高篇(解析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研究下列现象,涉及的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B.研究撬棒用力大小与支点位置关系
C.研究旋转的乒乓球旋转方向
D.研究旋转的电扇扇叶所受阻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答案】A
【解析】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时,由于地球的半径远小于日地之间距离,所以地球可看作质点;支点位置影响撬棒用力大小,撬棒不可以看作质点;研究乒乓球如何旋转,乒乓球不能看作质点;扇叶所受阻力与扇叶形状大小有关,扇叶不能看作质点,选A。
2.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
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D.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两人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A错,B对;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择参考系,C错;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D错.
3.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答案】 B
【解析】 位移是矢量,其大小等于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其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而不是质点运动的方向,A错.位移的大小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而当质点从初位置运动到末位置时,运动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如质点沿曲线ABC从A到达C,路程是曲线ABC的长度,而位移大小是线段AC的长度,方向由A指向C(如图甲).同样,质点沿直线从A点经B点到C点,又从C点折回B点,质点通过的路程是线段AC的长度加CB的长度,而质点的位移的大小是线段AB的长度,方向由A指向B(如图乙).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B对,C、D错.
4.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研究平均速度,要说明是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B.研究平均速度,要说明是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
D.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D
【解析】平均速度是位移与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与物体的运动过程对应,即对应的是一段位移,一段时间,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故A、B正确,D错误;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故其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正确。
5.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
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
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
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
【答案】D
【解析】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所以80km/h是指瞬时速度;到杭州还有100km,100k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D正确,A、B、C错误。
6.(x-t图象)如图所示,A、B、C是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开始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在时间t0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做曲线运动,B做直线运动
B.A、B、C都做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相等
C.A的路程最长,B的路程比C的路程短
D.A做减速运动,B做匀速运动,C做加速运动

【答案】 B
【解析】 A、B、C都做直线运动,在时间t0内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相等,A错误,B正确;A的路程最长,B和C的路程相等,A的速度是先减小后反向变大,B做匀速运动,C做加速直线运动,C、D错误。
7.我国将“高分4号”卫星成功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卫星轨迹是以O为圆心、半径等于R的圆周。P、Q为轨迹上两点,且OP⊥OQ。则关于卫星从P沿箭头环绕方向运动到Q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路程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
B.位移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R
C.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大小为
D.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率为

【答案】 A
【解析】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故路程始终在增大,最终为,A错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故位移先增大后减小,最终大小为R,B正确;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大小为,平均速率为,C、D正确。
8.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的方向相反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的方向相反
【答案】C
【解析】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根据图可知,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而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所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如图是某次日全食时的美妙景象,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观测日全食时可将月球看成质点
B.在观测日全食时不能将月球看成质点
C.月球绕地球转动,这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D.月球绕地球转动,这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答案】 BD
【解析】 在观测日全食时,月球的大小不能忽略,故月球不能看做质点,故A错误、B正确;月球绕地球转动时,这是我们以地球为参考系得出的结果,故C错误、D正确。
10.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
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
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答案】CD
【解析】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说明甲一定是向上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说明乙也是向上运动,且比甲向上运动得快;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则丙可能向下运动,也可能向上运动,且比甲、乙向上运动得慢。选项C、D正确。
11.右图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N到M的过程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
B.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C.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D.到达M点时A的瞬时速率最大


【答案】AC
【解析】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从N到M,A的路程最大,故A的平均速率最大,A对,B错。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三质点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同,故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C对。根据该题所给条件,不能比较在M点时三个质点的瞬时速率的大小,D错。
1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答案】BD 
【解析】雨滴下落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减小,速度变化越来越慢,即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当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达到最大,选项BD正确.
1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A.0~2 s内的加速度为1 m/s2
B.4~5 s内的加速度为2 m/s2
C.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第1 s末与第5 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ABC
【解析】 v-t图象反映的是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其斜率表示的是加速度,A、B正确;在前5 s内物体的速度都大于零,即运动方向相同,C正确;0~2 s加速度为正,4~5 s加速度为负,方向不同,D错误.
14.(2018·湖南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联考)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v–v0)/t,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v–v0)/x,其中v0和v分别表示某段位移x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B.若A不变,则物体在位移中点处的速度比(v+v0)/2大
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v0)/2
D.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小
【答案】CD
【解析】若A不变,有两种情况:一第一种情况:A>0,相等位移内速度增加量相等,则知平均速度越来越大,所以相等位移内所用时间越来越少,由a=可知,a越来越大;第二种情况:A<0,相等位移内速度减少量相等,平均速度越来越小,所以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多,由a=得知可知a越来越小,故AB错误。若a不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故C正确;若a>0保持不变,且v0>0,则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由于位移增大越来越快,而速度变化量保持不变,故A减小,故D正确。故选CD。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题,15题6分,16题6分,共12分)
15.下图是某同学在做“探究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连续的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
两点间距x=________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0.02 s (2)0.70(0.68~0.72) 0.10
【解析】(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2)A、B两点间距x=0.70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vC== m/s=0.10 m/s。
16.如图甲所示是用光电门测定小车瞬时速度的情境,轨道上a、c间距离恰等于小车长度,b是ac的中点某同学采用不同的挡光片重复做同一实验,并对测量精确度加以比较。

(1)如图乙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挡光片的宽度,读数为___________mm;
(2)若挡光片安装在小车中点处,光电门安装在c点处,它测量的是小车前端P抵达________(填“a”、“b”或“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3)若每次小车从相同位置释放,更换不同宽度的挡光片重复实验,记录三次数据如表所示,那么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值为______________m/s。

【答案】(1)1.200 (2)b (3)1.82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三题,17题11分,18题11分,19题12分,共34分)
17.下表是通过测量得到的一辆摩托车沿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t/s 0 5 10 15 20 25 30
v/(m·s-1) 0 10 20 30 20 10 0
请根据测量数据:
(1)画出摩托车运动的v-t图象;
(2)求摩托车在第一个10 s内的加速度;
(3)根据画出的v-t图象,利用求斜率的方法求出第一个10 s内的加速度;
(4)求摩托车在最后15 s内的加速度.
【答案】(1)见解析图 (2)2 m/s2,与运动方向相同
(3)2 m/s2,与运动方向相同 (4)2 m/s2,与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1)v-t图象如图所示.

(2)第一个10 s内的加速度
a== m/s2=2 m/s2,
与运动方向相同.
(3)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一个10 s内的加速度a=k=2 m/s2,与运动方向相同.
(4)最后15 s内的加速度:
a′== m/s2=-2 m/s2.
“-”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18.一列长100 m的列车以v1=30 m/s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 000 m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2=20 m/s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20 m/s,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30 m/s,共用了多长时间?
【答案】105 s
【解析】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1,t1== s=40 s,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2,t2== s=55 s,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3,t3== s=10 s,共用时间t=t1+t2+t3=105 s.
19.如图是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量速度的示意图:测速仪能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汽车的速度。设超声波的速度为v0,若某次测得此时间差为t1,则超声波信号被汽车反射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为多大?接收到信号后隔t0时间发出第二次脉冲,又隔t2时间接收到此信号,则此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答案】  
【解析】 超声波信号做往返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信号被汽车反射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x1=;信号再次被反射时汽车的位移x=-,所用时间t=+t0+,故平均速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