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24 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幻灯片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24 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幻灯片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7 10:42: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和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语言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卖炭翁》出自白居易《新乐府》组诗,自注云:“苦宫市也。”“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但当时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怀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背景资料
(1)订正字音
两鬓(bìn) 辗冰辙(niǎn) 翩翩(piān)
两骑(jì) 口称敕(chì) 叱牛(chì)
一丈绫(líng) 系(jì)
检查预习
(2)词语释义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辗: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的样子。
骑: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敕:指皇帝的命令。
叱:吆喝。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1.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
一位老翁烧炭、运炭、想要卖炭,最终炭被抢夺的事情。
2.开头一句交代了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地点在长安城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卖炭翁的苦?
内容探究
烧炭苦: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生活苦: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运炭苦: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心里苦: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作者是怎样描述卖炭翁运炭的艰苦的?
天寒——一尺雪。
地冻——辗冰辙。
人苦——人困牛饥、泥中歇。
路遥——晓驾碳车、日已高。
3.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感受到这一点?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说明这桩买卖是强迫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明一车炭的价值很高,而货与款是极不等价的。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品味赏析
“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写法探究
1. 陪衬
诗中先以“两鬓苍苍”突出卖炭翁的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使得老翁的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同情。然后以老翁的“衣正单”和夜来的“一尺雪”以及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老翁的“可怜”,从而又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

2.反衬
诗中以“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衬托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衬托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鉴赏评价
请概括“宫使掠炭”前后卖炭翁不同的心情,体会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宫使掠炭”前:老翁伐薪烧炭,运炭卖炭,心里是怀着浓浓的希望的。虽然诗中并未提及他的希望,但诗人交代了一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对于卖炭所得钱财如何分配,老翁已经有了计划。他没有其他的谋生的方式,只能靠着卖了这车炭所得的钱来养家糊口,支撑家里的吃穿用度。因此,在木炭被掠之前,老人对于卖炭是充满希望的。
“宫使掠炭”之后,“半匹红纱一丈绫”彻底地击碎了他的希望。这是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格的掠夺啊!诗歌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可是读者却不能停下想象的脚步——老翁回到家的路上他会想什么?他之后的生活又该怎样过?
“宫使掠炭”前后,从希望到绝望,老人的悲惨遭遇也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好地表现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与宫使的仗势凌人,也把作者对于卖炭翁的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拓展延伸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练,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卖炭翁》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深思。学完这首诗,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人,还有许多种田的、织布的、打渔的人们受到剥削、掠夺。
总 结
板书设计



      







     


卖炭翁
外貌——烧炭艰辛(苦)

心理——矛盾反常(悲)

行动——运炭艰苦(苦)

结果——炭被掠夺(无奈)

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