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5 21: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岳飞抗金③文天祥抗元④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拟创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面的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①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③康熙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对外交往与冲突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
4.巨清华同学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为她所收集的资料拟定一个正确主题( )
①“秦王扫六合” ②“伐无道,诛暴秦” ③汉朝与匈奴的和战 ④汉通西域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转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5.下列属于明朝在文化上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是
A.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C.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D.实行八股取士
6.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马踏幽燕,定鼎京城,被称为“闯王”。下列有关李自成农民起说法正确的是
A.李自成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B.李自成在推翻明朝后建立了“大顺”政权
C.“均田免赋”使李自成的起义队伍发展迅速
D.李自成为了推进全国统一,在明朝灭亡后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以下事件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②清朝设置台湾府
③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8.《红楼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它的作者是
A.施耐庵 B.罗贯中 C.吴承恩 D.曹雪芹、高鹗
9.历史上代表清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 D.驻藏大臣
10.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明长城
A.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B.西起临洗、东至辽东
C.西到陇西,东至东海 D.西跨葱岭,东至太平洋
11.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军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A.派郑和下西洋 B.设驻藏大臣 C.发动雅克萨之战 D.册封达赖、班禅
12.玉米棒、甘薯能够很好地调节我们的膳食结构,那么玉米、甘薯最早传入我国是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3.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的重大努力是
①武力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 ②设置驻藏大臣,强化西藏管理
③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加强西北管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这段话描绘了我国古代 的对外航海活动。( )
A.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日本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15.明朝的科举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C.考试科目开始增加进士科 D.考试范围仅限于四书五经
16.以下内容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农政全书》——农业科学著作 B.《本草纲目》——药物学巨著
C.《红楼梦》——史学巨著 D.《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全书
17.使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民族英雄是
A.皇太极 B.郑成功 C.郑克爽 D.施琅
18.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统王朝风格的城市布局。它分为四个部分,皇帝住在其中的
A.京城 B.皇城
C.宫城 D.外城
19.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登基坐殿。下列明清皇帝中,不在这24为之列的是( )
A.明成祖朱棣 B.明太祖朱元璋 C.清朝康熙帝 D.清朝雍正帝
二、简答题
20.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宋太祖为了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什么办法,削弱相权?
(2)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有何作用?
(3)为了控制思想,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4)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1.“网上博物馆”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其科学系统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吸引公众的目光,是互联网上独树一帜的优秀科普阵地。今天,我们将走进网上博物馆,一起去领略其中的精彩内容。
(建筑馆)
(1)明代的北京城是明朝哪位皇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请说一说北京城的建筑特点。
(2)明长城西起哪里,东至哪里?我们应如何评价它?
(科技馆)
(3)科技馆中专门设置了播放器,便于网友们观看影视剧《李时珍》。在剧中,网友们会看到李时珍呕心沥血编著哪一药物学巨著?
(4)馆中还用动画演示了古代手工工场的生产场面,动画制作者参照了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哪一作品?
(5)游览完“网上博物馆”,请你在留言板中写下自己的感言。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D 6.C 7.B 8.D 9.D 10.A 11.D 12.C 13.B 14.D 15.D 16.C 17.B 18.C 19.B
20.(1)分化事权或者分权。
(2)罢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皇权。
(3)题目来自“四书五经”;朱熹观点为标准;格式八股文。
(4)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或皇权不断加强)。
21.(1)明成祖。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以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2)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本草纲目》。
(4)《天工开物》。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