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盛唐气象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5 22: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学案
课题:盛唐气象
导学案(10分钟)
学习建议
【自主预习】
1.经济繁荣
(1)农业: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① 。唐朝还在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品工艺水平最高;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如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已颇具规模。
(3)商业:商业繁荣,交通发达,贸易频繁。都城②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③ ”,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2)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渤海国、南诏、回纥。此外,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文成公主入藏
①过程:641年,唐太宗将④ 嫁给⑤ 赞普松赞干布,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②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妇女经常参加骑马等活动。社会风气⑥ ,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4.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咏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⑦ ”的美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⑧ ”之称,他被誉为“⑨ ”。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著名书法家有⑩ 、柳公权和欧阳询等,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自主探究】
唐三彩被誉为盛唐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了解唐三彩有利于养成充分的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由于釉彩以黄、绿、蓝三色为基调,并经唐代创烧,俗称“唐三彩”。唐三彩的出现、发展与唐代厚葬风气有着直接关系,多用于陪葬,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陈设。
——广东省博物馆《梦回大唐——盛唐艺术与生活展》解说词
材料二:资料卡:唐三彩骆驼载乐舞队俑
图片说明:
此俑中,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
材料三:唐三彩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各国人民赞美,一时之间群起仿制。朝鲜出现了以日常器皿为主的“新罗三彩”。日本斑现了“奈良三彩”,受皇室、贵族、僧侣喜爱,也和我国一样用作殉葬品。波斯出现了蓝色调的“波斯三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国都曾发现唐三彩。
——《略探燃唐三彩的人文价值》
材料四:2009年7月,经洛阳市科学技术局和民政局批准,高水旺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了洛阳唐三彩研究院,并出任院长。研究院是在国家积极挖掘、抢救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势下创立的国内唯一唐三彩科学文化研究开发机构。
——《古今结合开辟唐三彩艺术新天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唐三彩兴起直接相关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社会风气存在的物质基础。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特点相关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列举唐三彩被各国仿制的典型例子,并概括唐三彩的外传对欧亚文化发展的贡献。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当下对唐三彩烧制技艺的传承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现实价值。

(1)阅读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课,完成自主预习部分。
(2)认真阅读相关材料,完成合作探究。
评测练习题(10分钟)
练习建议
1、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B. 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C. 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 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2、“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
A.唐蕃和亲的意义 B.唐蕃和亲的过程
C.唐蕃和亲的原因 D.唐蕃和亲的目的
3、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商业经济繁荣 B.农业生产发展
C. 对外贸易活跃 D. 经济重心南移
4、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对渝州有这样的描述:登高远眺,万家井邑出现,两江之中舟船济济,水国乡民舟中行商,二水流过,分外澄明。王维的描述直接反映了渝州(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民族团结 D.文教昌盛
5、隋朝开始设置进士科,主要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而唐明重视考诗赋。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唐朝( )
A.经济的繁荣 B.科技的发展
C.诗歌创作的繁荣 D.市民文学的兴起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以诗赋取士的制度促使士人去研习诗文。他们把文学创作当作是一种基本训练,这对诗歌创作的普及是有作用的。而盛唐诗的极高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材料三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四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丰富多彩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诗繁荣的制度因素。盛唐时期,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唐诗的特点。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认真答题,做选择题时注意,圈出关键词提炼有效信息,排除。做材料题时,注意主观题的答题格式、规范。
导学案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①筒车②长安③天可汗④文成公主⑤吐蕃
⑥兼容并包⑦诗仙⑧诗史⑨诗圣⑩颜真卿。
【自主探究】
(1)社会风气:厚葬。
物质基础:农业发展;经济富足;陶瓷技艺高超。 (2)特点:胡汉交融(民族交融)。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3)典型例子:新罗三彩;奈良三彩;波斯三彩。
贡献:影响了亚欧各国的文化发展;丰富了亚欧各国的社会生活。
(4)态度:积极(保护、抢救)。
现实价值:保护传统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树立文化自信。
练习题参考答案:
1-5 BAAAC
6.
(1)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发达,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和艺术繁荣。
(2)科举制;李白。
(3)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
(4)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