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5 22:1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5课 三大改造统编八(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歌曲《社会主义好》中国是如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呢?1950——1952年土地改革1、土地所有制形式:农民土地私有制2、消灭了地主阶级:劳动者改造背景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1头耕畜。改造背景7÷3≈2.3(亩)
297 0000 ÷3 0000 0000 ≈ 0.001(头/人)
1 ÷ 0.001 = 1000 (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需要农民进行互助合作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改造原因 一般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改造过程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积极踊跃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造过程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改造结果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形式: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材料二:在私营企业大中小户之间,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的矛盾突出,如果不突破所有限制,不突破企业乃至行业限制,统一调动生产力,统一安排,不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则一系列的矛盾就不能克服,生产力就会受到破坏。材料一: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改造原因国家发展工商业、解放生产力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改造原因苏联对封建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没收我国对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的政策:没收然而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却是:改造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改造形式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公有制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工资为60元。
——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赎买政策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三大改造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实质三大改造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造政策:赎买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趁热打铁课后小练1.“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A.土地革命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2.新中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 )A.互助组B.供销合作社C.生产合作社D.公私合营C